一种沙包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09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沙包板,包括支撑框架、连接绳以及布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若干支撑管,每两所述支撑管依次首尾相邻可拆式相接,以形成所述支撑框架,所述连接绳依次穿进于各所述支撑管,以将拆分后的各所述支撑管串连,所述布面设有与各所述支撑管位置相对应的连接套,各所述支撑管置入于相对应的连接套内,通过上述方案,以实现所述沙包板的便捷拆装,且拆装后各零部件不易丢失、便于寻找。找。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包板


[0001]本技术涉及体育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沙包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沙包板通常由木质板体和相应的支撑脚组成,沙包板在结构上属于固定式的,在闲置时木质板体的沙包板只能是摆放在地面上,会占据一定的场地空间,不便于收纳放置。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1922134739.2公开了一种拼装式布面沙包板,该拼装式布面沙包板可拆卸成布面支撑管、连接头、以及布面,故在闲置时可将沙包板拆卸,以减少占地空间,但由于沙包板拆卸后,各个零部件分散开来,易于丢失,只要丢失其中一个零部件,就会造成沙包板无法使用,从而对使用者带来困扰,同时,由于拆卸后的布面支撑管具有较长的长度,故拆卸后的沙包板仍然会占据一定的场地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拆卸后各零部件不易丢失,且占地面积更小的沙包板。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沙包板,包括支撑框架、连接绳以及布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若干支撑管,每两所述支撑管依次首尾相邻可拆式相接,以形成所述支撑框架,所述连接绳依次穿进于各所述支撑管,以将拆分后的各所述支撑管串连,所述布面设有与各所述支撑管位置相对应的连接套,各所述支撑管置入于相对应的连接套内。
[0007]所述支撑框架为U形框架,所述U型框架包括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以及第三支撑管,所述第二支撑管为直型双通管,所述直型双通管两端口为连接端,所述第三支撑管为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三个端口均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第一支撑管两端口的插入式连接。所述主体包括第一U形框架和第二U形框架,所述第一U形框架和所述第二U形框架由所述布面支撑管、所述双通管以及所述三通管连接形成,所述第一U形框架的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二U形框架的三通管以形成所述主体。
[0008]所述第一支撑管包括第一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第三支撑单元、第四支撑单元、第五支撑单元、第六支撑单元、第七支撑单元以及第八支撑单元,所述第二支撑管包括第一双通管、第二双通管、第三双通管、第四双通管以及第五双通管,所述第三支撑管包括第一三通管以及第二三通管;
[0009]所述第一支撑单元通过所述第一双通管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双通管与所述第三支撑单元连接以形成所述U型框架的第一侧边,所述第四支撑单元通过所述第三双通管与所述第五支撑单元连接,所述第五支撑单元通过所述第四双通管与所述第六支撑单元连接以形成所述U型框架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七支撑单元通过所述第五双通管与第八支撑单元连接以形成所述U型框架的底边;
[0010]所述第一侧边通过所述第一三通管与所述底边一端连接,所述底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三通管与所述第二侧边连接以形成所述U型框架。
[0011]所述沙包板还包括固定件,所述连接绳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以及第二固定单元,所述连接绳包括第一弹性绳,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扣合于所述第一侧边端口,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扣合于所述第二侧边端口,所述第一弹性绳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U形框架的第一侧边、底边、第二侧边后,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单元。
[0012]所述沙包板还包括第九支撑单元、第十支撑单元、第十一支撑单元、第十二支撑单元、第六连双通管、第三三通管以及第四三通管;
[0013]所述第九支撑单元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三通管与所述第一侧边的端口连接,所述第十支撑单元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三通管与所述U形框架的第二侧边的端口连接,所述第九支撑单元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六双通管与所述第十支撑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支撑单元和所述第十二支撑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三通管的剩余连接端和所述第四三通管的剩余连接端,以形成所述沙包板的整体框架。
[0014]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三固定单元以及第四固定单元,所述连接绳还包括第二弹性绳,所述第四固定单元扣合于所述第十二支撑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三固定单元扣合于所述第九支撑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绳一端固定于所述第四固定单元,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十二支撑单元、第四三通管、第十支撑单元、第六双通管、第九支撑单元后,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单元。
[0015]所述布面的四侧布面边缘设有突出边,所述突出边用以形成所述连接套。
[0016]所述连接套包括第一管套、第二管套、第三管套以及第四管套,其中,所述第一管套由所述突出边朝向所述布面底面卷曲后,通过魔术贴与所述布面底面黏贴形成,所述第二管套、第三管套以及第四管套由所述突出边分别朝向所述布面底面卷曲后,与所述布面底面缝合形成。
[0017]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边分别插入所述第二管套和第三管套,所述底边通过魔术贴固定于所述第一管套内,所述第九支撑单元以设有第三固定单元的一端插入所述第四管套后,连接于所述第三三通管以使所述整体框架置于所述连接套内。
[0018]所述布面于所述第一三通管处、第二三通管处、第三三通管处以及第四三通管处均设有缺口、于所述第四管套的正下方处设有圆形投掷孔。
[0019]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本技术一种沙包板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沙包板使用时方便拆装,闲置时便于收纳。
[0021]2、沙包板拆卸后,各零部件由连接性绳串连起来,因此各零部件不易丢失,且便于寻找。
[0022]3、沙包板拆卸后,因沙包板的第一支撑管可设置成圆柱型短管,各圆柱型短管由连接绳串连起来,因各圆柱型短管具有长度较短的特性,且各圆柱型短管之间可相互折叠、堆叠从而进一步减少占地空间。
[0023]综上:本技术的一种沙包板,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实现了沙包板的便携拆装,拆卸后各零部件不易丢失、便于寻找,且拆卸后的沙包板占地空间更小,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方便用户使用,能有效地提升用户的使用感。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沙包板的一种立体状态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沙包板的分解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沙包板的整体框架示意图;
[0029]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于本技术的一种沙包板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1]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公开一种沙包板,包括支撑框架、连接绳以及布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若干支撑管1,每两所述支撑管1依次首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包板,包括支撑框架、连接绳以及布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若干支撑管(1),每两所述支撑管(1)依次首尾相邻可拆式相接,以形成所述支撑框架,所述连接绳(2)依次穿进于各所述支撑管(1),以将拆分后的各所述支撑管(1)串连,所述布面(3)设有与各所述支撑管(1)位置相对应的连接套(31),各所述支撑管(1)置入于相对应的连接套(31)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为U形框架(4),所述U型框架(4)包括第一支撑管(11)、第二支撑管(12)以及第三支撑管(13),所述第二支撑管(12)为直型双通管,所述直型双通管两端口为连接端,所述第三支撑管(13)为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三个端口均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第一支撑管(11)两端口的插入式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沙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管(11)包括第一支撑单元(111)、第二支撑单元(112)、第三支撑单元(113)、第四支撑单元(114)、第五支撑单元(115)、第六支撑单元(116)、第七支撑单元(117)以及第八支撑单元(118),所述第二支撑管(12)包括第一双通管(121)、第二双通管(122)、第三双通管(123)、第四双通管(124)以及第五双通管(125),所述第三支撑管(13)包括第一三通管(131)以及第二三通管(132);所述第一支撑单元(111)通过所述第一双通管(121)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112)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单元(112)通过所述第二双通管(122)与所述第三支撑单元(113)连接以形成所述U型框架(4)的第一侧边,所述第四支撑单元(114)通过所述第三双通管(123)与所述第五支撑单元(115)连接,所述第五支撑单元(115)通过所述第四双通管(124)与所述第六支撑单元(116)连接以形成所述U型框架(4)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七支撑单元(117)通过所述第五双通管(125)与第八支撑单元(118)连接以形成所述U型框架(4)的底边;所述第一侧边通过所述第一三通管(131)与所述底边一端连接,所述底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三通管(132)与所述第二侧边连接以形成所述U型框架(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沙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沙包板还包括固定件(5),所述连接绳(2)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包括第一固定单元(51)以及第二固定单元(52),所述连接绳(2)包括第一弹性绳(21),所述第一固定单元(51)扣合于所述第一侧边端口,所述第二固定单元(52)扣合于所述第二侧边端口,所述第一弹性绳(21)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51),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U形框架(4)的第一侧边、底边、第二侧边后,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元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分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