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集装箱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07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集装箱房,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墙,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墙;第一侧墙的一端绕第一方向可转动安装于底板,第一侧墙的另一端与顶板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侧墙的一端绕第二方向可转动安装于底板;模块化集装箱房在运动过程中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处于第一状态的模块化集装箱房中,底板、两个第二侧墙、两个第一侧墙以及顶板依次堆叠设置;在处于第二状态的模块化集装箱房中,两个第二侧墙和两个第一侧墙立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第一侧墙与底板可转动连接且与顶板滑动连接,实现第一侧墙的折叠,第二侧墙与底板可转动连接,实现第二侧墙的折叠。的折叠。的折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集装箱房


[0001]本技术涉及集装箱房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集装箱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集装箱房生产后,由于体积过大,无法在工厂实现初步组装,需要去现场搭建,耗时时间长且人工投入大,无法做到即搭即用。或者,集装箱房的折叠部位位于侧板中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进水进风的问题,且使用者易产生压抑和塌房的感觉,使用感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模块化集装箱房,在集装箱房生产完后,即可对集装箱房进行初步组装,减少集装箱房的体积,方便运输,且使用时能够快速搭建,节省人力物力,实现即搭即用,使用感较佳。
[0004]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集装箱房,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墙,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墙;所述第一侧墙的一端绕第一方向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墙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板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二侧墙的一端绕所述第二方向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
[0005]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在运动过程中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中,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第二侧墙、两个所述第一侧墙以及所述顶板依次堆叠设置;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中,两个所述第二侧墙和两个所述第一侧墙立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墙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所述第三组件将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组件固定在底板,所述第二组件固定在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的第一侧墙上,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能够相对运动;所述第二组件带有切角,当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切角位于所述第二组件的底部且朝向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的内部。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二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孔,当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位置重合,所述第三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连接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三组件为轴销,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分别为与所述轴销尺寸匹配的圆孔,所述轴销穿透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将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组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的四个侧墙的厚度之和。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组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侧墙的厚度。
[0011]可选地,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切角邻近所述底板的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孔的中心点至所述第二组件的朝向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内且垂直于所述底板的侧边的垂直距离。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墙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旋转连接件和第二旋转连接件,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旋转连接件分别为弯曲结构,且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旋转连接件分别设有沿弯曲方向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用于容纳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限位杆。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旋转连接件的长度差大于等于第二侧墙的厚度。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墙和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有滑轮以及与所述滑轮配合使用的轨道,所述滑轮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墙的顶部,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顶板,所述轨道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滑轮的直径。
[0015]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模块化集装箱房,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墙,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墙;第一侧墙的一端绕第一方向可转动安装于底板,第一侧墙的另一端与顶板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侧墙的一端绕第二方向可转动安装于底板;模块化集装箱房在运动过程中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处于第一状态的模块化集装箱房中,底板、两个第二侧墙、两个第一侧墙以及顶板依次堆叠设置;在处于第二状态的模块化集装箱房中,两个第二侧墙和两个第一侧墙立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第一侧墙与底板可转动连接且与顶板滑动连接,实现第一侧墙的折叠,第二侧墙与底板可转动连接,实现第二侧墙的折叠,进而实现集装箱房的整体折叠,减少集装箱房的体积,方便运输,且使用时能够快速搭建,节省人力物力,实现即搭即用,使用感较佳。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集装箱房折叠过程的状态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及第三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集装箱房的第二侧墙折叠状态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组件主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组件主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轮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
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集装箱房折叠过程的状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模块化集装箱房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81和顶板84,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墙82,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墙83;第一侧墙82和第二侧墙83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不做限定。
[0027]第一侧墙82的一端绕第一方向可转动安装于底板81,第一侧墙82的另一端与顶板84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侧墙83的一端绕第二方向可转动安装于底板81;该模块化集装箱房在运动过程中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处于第一状态的模块化集装箱房中,底板81、两个第二侧墙83、两个第一侧墙82以及顶板84依次堆叠设置;在处于第二状态的模块化集装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墙,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墙;所述第一侧墙的一端绕第一方向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墙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板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二侧墙的一端绕所述第二方向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在运动过程中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中,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第二侧墙、两个所述第一侧墙以及所述顶板依次堆叠设置;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中,两个所述第二侧墙和两个所述第一侧墙立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所述第三组件将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组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第二组件固定在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的第一侧墙上,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能够相对运动;所述第二组件带有切角,当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切角位于所述第二组件的底部且朝向所述模块化集装箱房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二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孔,当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位置重合,所述第三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连接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霍森新型智能集装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