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装置、床装置及底板装置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557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21
提供一种能够将使用者引导为恰当的姿势的底板装置、床装置及底板装置的控制方法。底板装置(1)具备:腰底板(40);背底板(10),该背底板能够相对于腰底板(40)变更角度;以及腰支撑(30),该腰支撑的第一端部(31)能够转动地与腰底板(40)连结,并且,该腰支撑的第二端部(32)与背底板(10)的相对位置随着背底板(10)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板装置、床装置及底板装置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底板装置、床装置及底板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床装置中,通过驱动底板装置,可以将使用者引导为各种各样的姿势。希望底板装置将使用者引导为恰当的姿势。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022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使用者引导为恰当的姿势的底板装置、床装置及底板装置的控制方法。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0009]实施方式涉及的底板装置具备:腰底板;背底板,该背底板能够相对于所述腰底板变更角度;以及腰支撑,该腰支撑的第一端部能够转动地与所述腰底板连结,并且,该腰支撑的第二端部与所述背底板的相对位置随着所述背底板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0010]实施方式涉及的床装置具备所述底板装置,和支承所述底板装置的框架。
[0011]实施方式涉及的底板装置的控制方法为,该底板装置具备:腰底板;背底板,该背底板能够相对于所述腰底板变更角度;以及腰支撑,该腰支撑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成与所述背底板重叠,并且,该腰支撑的角度随着所述背底板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所述控制方法中,以增大所述背底板的角度并使使用者的骨盆立起的方式增大所述腰支撑的角度。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能够将使用者引导为恰当的姿势底板装置、床装置及底板装置的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0014]图1(a)~(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底板装置的图,(a)表示就寝位置,(b)表示坐起位置,(c)表示背部抬升机构的例子,(d)表示背底板与腰支撑的卡合部分的例子。
[0015]图2(a)和(b)是表示使用者在坐起位置的状态的图,(a)表示第一实施方式、(b)表示比较例。
[0016]图3(a)和(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床装置的图,(a)表示就寝位置、(b)表示坐起位置。
[0017]图4(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背支撑的俯视图,(b)是(a)中所示的A-A'线截面图,(c)是表示背支撑弯曲了的状态的截面图。
[0018]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背底板、背支撑及腰支撑的卡合部分图。
[0019]图6(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膝支撑的俯视图,(b)是(a)中所示的B-B'线截面图,(c)是表示膝支撑弯曲了的状态的截面图。
[0020]图7(a)表示身高较高的使用者使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底板装置的状态,(b)表示身高较低的使用者使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底板装置的状态,(c)表示身高较高的使用者使用比较例涉及的底板装置的状态,(d)表示身高较低的使用者使用比较例涉及的底板装置的状态,(e)表示身高较高的使用者不恰当地使用比较例涉及的底板装置的状态,(f)表示身高较低的使用者不恰当地使用比较例涉及的底板装置的状态。
[0021]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床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底板装置的分解侧视图。
[0023]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底板装置的侧视图。
[0024]图11(a)~(c)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底板装置的侧视图,(a)表示背底板的角度为0
°
的情况,(b)表示背底板的角度为15
°
的情况,(c)表示背底板的角度为30
°
的情况。
[0025]图12(a)~(c)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底板装置的侧视图,(a)表示背底板的角度为45
°
的情况,(b)表示背底板的角度为为60
°
的情况,(c)表示背底板的角度为75
°
的情况。
[0026]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床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第一实施方式)
[0028]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9]图1(a)~(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底板装置的图,(a)表示就寝位置,(b)表示坐起位置,(c)表示背部抬升机构的例子,(d)表示背底板与腰支撑的卡合部分的例子。
[0030]图2(a)和(b)是表示坐起位置中的使用者的状态的图,(a)表示本实施方式,(b)表示比较例。
[0031]此外,各图为示意性的,进行了适当化、强调、简化或省略。例如,在实际的床装置中,在底板装置与使用者之间夹着床垫,而在大量的图中省略了床垫的图示。另外,在实际的制品中,各零件的形状更加复杂。在后述的其它图中也同样。
[0032]如图1(a)~(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底板装置1中,设有背底板10、腰支撑30,及腰底板40。此外,在底板装置1上还设有膝底板及脚底板,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就进行了省略。
[0033]背底板10、腰支撑30,及腰底板40按此顺序配置。即,腰支撑30配置在背底板10与腰底板40之间。以下,将从背底板10朝向腰底板40的方向称作“脚侧”,将从腰底板40朝向背底板10的方向称作“头侧”。
[0034]例如,腰底板40固定在后述的框架上,因此,角度不改变。在本说明书中,“底板的角度”是指底板的上表面与地板面所成的角度,水平为0
°
、垂直为90
°
。腰底板40的角度例如为0
°
。背底板10的角度例如能够在0
°
~75
°
的范围进行调整。因此,背底板10能够相对于腰底板40变更角度。
[0035]腰支撑30的脚侧的端部31(第一端部)能够转动地与腰底板40的头侧的端部41连
结。例如,腰支撑30与腰底板40通过具有柔软性的薄的树脂片连结。由此,通过树脂片变形或弯曲,腰支撑30能够相对于腰底板40转动。腰支撑30的头侧的端部32(第二端部)与背底板10的上表面10a接触,但是未与背底板10连结。
[0036]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底板装置1中,对背底板10的角度进行控制的背部抬升机构的自由度高。即,不论背底板10以何种方式运动,只要恰当设定腰支撑30的长度,腰支撑30就在背底板10与腰底板40之间成为桥梁,因此能够由背底板10、腰支撑30、腰底板40构成一连串连续的支撑体。在图1(c)中所示的例子中,通过配置在背底板10的里侧的两根杆13及14,一边控制背底板10的角度一边使背底板10从腰底板40离开地运动。
[0037]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底板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0038]如图1(a)所示,当底板装置1处于就寝位置时,背底板10的角度例如为0
°
。此时,腰支撑30的头侧的端部32骑在背底板10的脚侧的端部11上,与端部11接触。
[0039]此外,腰支撑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腰底板;背底板,该背底板能够相对于所述腰底板变更角度;以及腰支撑,该腰支撑的第一端部能够转动地与所述腰底板连结,并且,该腰支撑的第二端部与所述背底板的相对位置随着所述背底板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背支撑,该背支撑配置在所述背底板上,能够转动地与所述腰支撑的所述第二端部连结,随着所述背底板的角度的变化,所述背支撑的下表面相对于所述背底板的上表面进行滑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支撑在从所述第二端部离开的方向上的刚性,低于所述腰支撑在从所述第二端部离开的方向上的刚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支撑形成有槽,该槽沿着与所述第一端部平行的方向延伸。5.如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背底板的角度不足规定值时,所述腰支撑重叠在所述背底板上,当所述背底板的角度为所述规定值以上时,所述腰支撑从所述背底板离开。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背底板的角度增加时,所述背底板向从所述腰底板离开的方向移动,并向上方移动。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底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膝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樱井诚太郎井原寿一石本昭雄
申请(专利权)人:八乐梦床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