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建华专利>正文

锁控双联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53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锁控双联开关。它是在普通的拉线联开关和双联开关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锁控器。使原先由开关的拉线切换和转动切换改为现在的锁控切锁,在锁控器的尾端锁芯上安装一卡脚,通过卡脚与双联开关棘齿盘上槽口与脚爪的活动套嵌联结。旋转钥匙便可带动棘盘工作。使双联开关线路做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用户、排他性好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具有排他性的一般电器线路控制和双联开关异地控制的电器线路中。(*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联电器开关,尤其是一种改进的锁控双联开关。双联开关是用来实现同线路异地控制用电器和电灯的,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锁控开关是用来控制排他性电器的,别人在无钥匙的情况下无法开启和使用该电器,具有较好的独占性能;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双联拉线开关主要有二种(如图1A、图1B和图2A、图2B所示),主要由底座1、接触片2、棘齿盘3、压板4、压簧5、公共接触片6、活灵7或者活灵7和活灵芯17(图2B中活灵7和活灵芯17镶嵌一体,下同)、拉线8、接线柱9、外罩10、心轴11等组成,其原理是靠中间一个上有棘齿的活灵7在棘齿盘3的带动下,在绕心轴11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棘齿盘3、活灵7或者活灵7和活灵芯17、底座1上的棘齿面或者接触片2、压簧5等主要零件使活灵7金属片将公共接触片6与另二个接触片2分别依次交替导通切换,从而实现开关中的二路线路中总归有一路处于导通位置,而相对应的另一路处于关闭位置;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锁控开关都只有一个工作状态,即插上钥匙旋转后开关导通,钥匙回旋后开关即刻切断,此时才可以拔下钥匙,要想使开关处于导通位置时只能把钥匙插在上面,这对某些想使电器较长时间工作、而人又要经常走开、但又怕人走开后别人会乱摆弄或无意摆弄的排他性电器控制线路中(如家中的家用电器防儿童的乱摆弄等)就很不方便,因此在此基础上一种在钥匙开动以后回旋拨出时仍能保持导通工作状态的锁控双联开关被专利技术成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钥匙开启的具有二个工作状态的锁控双联开关,它能在钥匙转动使开关进入工作状态后,当将钥匙复位和拨出时该开关仍能保持该工作状态,只有当再旋动一次钥匙(包括复位拨出后)时才使该开关进入另一个工作状态。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主要采用如下的技术手段如图4A、图4B、图7A、图7B、图12A、图12C、图12E所示,将原开关的棘齿盘3由拉线式或拨动式改成上有若干槽口或脚爪的形状;所列图4C为图4A的局部剖面图,图12B为图12A的剖视图,图12D为图12C的剖视图,图12F为图12E的剖视图;在棘齿盘3平面前部安装一锁头13,卡脚14用螺钉等紧固件16固定在锁头13的锁芯12上且卡脚套嵌或卡在棘齿盘3的槽口内或脚爪上,锁芯12的转动中心与开关心轴11的轴心要求重合,以保证钥匙旋转时卡脚14随之转动时能顺利地带动棘齿盘3等零件,转动卡脚14并带动棘齿盘3,在压簧5、棘齿盘3、底座1上的棘齿面或接触片2(从图2B、图6B、图7A、图10A、图11A、图11B中可知,接触片2除导电作用外本身又和底座1上的棘齿面性质一样兼起止退棘爪的功能)的作用下,体上带有棘齿的活灵7或者活灵7和活灵芯17便会呈断续状态地向一方转动,从而实现公共接触片6与另二个接触片2之间的交替导通切换;锁头13固定在内罩15的孔内且钥匙向外,内罩15由螺钉等紧固件从底座1的底部反向固定住,以保证外罩10在破碎和被人取下时,别人仍不容易用其他工具将开关拨弄导通,既保证安全又防止了别人能轻易地挑开开关。本技术最适宜用作公用场所楼梯、过道处的照明灯异地排他性控制和一些特殊场合(如防儿童和多动症者乱按乱拨电器开关等)钥匙不便常挂在开关上的排他性工作电路的控制。对用于家庭中公共场所楼梯过道的照明灯控制可防止因被别人乱开而白白耗电,对于家庭中防止儿童乱开家用电器可以避免儿童触电和家用电器的损坏。本技术具有使用安全、节电、方便用户、排他性好等优点。图1A、图1B为现有技术的老式拉线双联开关结构图图2A、图2B为现有技术的新式拉线双联开关结构图图3A、图3B、图3C、图3D、图3E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装配图图4A、图4B、图4C为棘齿盘改动前和改动后的结构比较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锁头、卡脚立体组合图图6A、图6B、图6C、图6D、图6E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装配图图7A、图7B为棘齿盘改动前和改动后的结构比较图图8A、图8B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锁头、卡脚组合图图9A、图9B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二的主要零件布局图图10A、图10B、图10C为现有技术和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开关结构原理图图11A、图11B、图11C、图11D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装配图图12A、图12B、图12C、图12D、图12E、图12F为本技术三个实施例中棘齿盘的零件图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一详见如下如图3A、图3B、图3C、图3D、图9A、图9B所示,底座1由绝缘材料塑注而成,内部中间部位有棘齿面,中心处有心轴孔,接触片2嵌在棘齿面上且固定在底座1上,心轴11的一端伸在底座1的心轴孔内,活灵7套子心轴11上并与底座1内的棘齿面相接触,棘齿盘3也套于心轴11上并与活灵7相接触,压簧5(兼作扭簧)套于心轴11上并压在棘齿盘3上,压簧5的另一端压在压板4或者卡脚14上,卡脚14用螺钉等紧固件16固定在锁头13的锁心12上,卡脚14套嵌或卡在棘齿盘3的槽口内或脚爪上,锁芯12的转动中心与开关心轴11的轴心要求重合同心,锁头13固定在内罩15的孔内,内罩15用螺钉等紧固件从底座1的底部反向将内罩15固定在底座1上,接触片2和公共接触片6固定在底座1上并与接线柱9电连接导通。工作时如图4B、图5所示,原由拉线拉动的棘齿盘3在改成带若干脚爪的棘齿盘后,套嵌在若干脚爪上的卡脚14在锁芯12转动后便会带动棘齿盘3转动,从而通过压簧5、棘齿盘3、活灵7、底座1上的棘齿面等零件的作用使上有棘齿的导电金属活灵7呈断续状将公共接触片6与另二个接触片2分别交替切换导通,外壳10套在底座1或者内罩15上。图3E为图3D的局部剖面图。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二详见如下如图6A、图6B、图6C、图6D、图9A、图9B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所不同的是底座1上没有棘齿面,接触片2卡在活灵芯17的棘齿内并固定在底座1上,所增加的零件活灵芯17镶嵌于活灵7金属片内并套在心轴11上,公共接触片6与导电金属活灵7在压簧5作用下电连接接触,接触片2在起导电作用的同时还在本实施例中兼起止退棘爪的功能,以防止钥匙回旋时活灵芯17随棘齿盘3回转。工作时如图7A、图7B、图8A、图8B所示,卡脚14卡在棘齿盘3的槽口内并做转动,通过压簧5、棘齿盘3、活灵芯17与固定在底座1上的接触片2使导电金属活灵7呈断续状将公共接触片6与另二个接触片2分别交替切换导通(开关导通工作原理为现有的公知技术,不再重述)。图6E为图6D的局部剖面图。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三详见如下如图10A、图10B所示,图10C为图10A的局部放大剖面图,这是本实施例的开关结构原理图,活灵7为不导电的棱柱体,柱棱本身起触头作用外还在本实施例中兼起棘齿的作用,当棱柱形活灵7在转动时,因公共接触片6和接触片2的触点之间留有空隙,其活灵7体上的柱棱(即触头)或者由活灵7转动时带动的其他触动零件(如摆杆等)便会分别与安装在底座1上的二个接触片2和公共接触片6的触点相接触,使二个接触片2和公共接触片6的触点之间分别交替导通,接触片2和公共接触片6在本实施例中除导电作用外还兼起止退棘爪的功能;如图11A、图11B所示,图11C、图11D是图11A的二个局部剖面图,这是本实施例的结构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控双联开关。由底座1、接触片2、棘齿盘3、压簧5、公共接触片6、活灵7或者活灵7和活灵芯17、接线柱9、外壳10、心轴11等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棘齿盘3上有若干槽口或脚爪,卡脚14用螺钉等紧固件16固定在锁头13的锁芯12上,且卡脚套嵌或卡在棘齿盘3的槽口内或脚爪上,锁芯12的转动中心与开关心轴11的轴心重合,锁头13固定在内罩15的孔内,内罩15用紧固件固定在底座1上,外壳10上有锁孔并套于底座1或内罩1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控双联开关。由底座1、接触片2、棘齿盘3、压簧5、公共接触片6、活灵7或者活灵7和活灵芯17、接线柱9、外壳10、心轴11等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棘齿盘3上有若干槽口或脚爪,卡脚14用螺钉等紧固件16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孙建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