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丽姣专利>正文

一种转炉煤气冷却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冷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509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炉煤气冷却装置,包括筒体、内衬以及换热管束组,所述筒体内部设有转炉煤气通过的气体流道,所述换热管束组设置于筒体的气体流道内且在换热管束组内设有转炉煤气通过的空隙,所述内衬设置于所述筒体和换热管束组之间并用于阻挡转炉煤气从二者间空隙处通过,通过内衬实现转炉煤气与换热管束组间的充分接触,通过换热管束组实现换热管束组内部的冷却工质与转炉煤气间的热交换,进而实现对转炉煤气进行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换热管中的冷却工质与转炉煤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转炉煤气进行冷却,避免了水与煤气直接接触,不产生污水,利于环境保护,对煤气冷却降温效果更理想,提高了煤气的输送能力,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煤气冷却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炼
,具体涉及一种转炉煤气冷却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转炉炉气通过“燃烧法”或“未燃法”处理后变成转炉烟气,其主要成分为煤气(即转炉煤气)。“未燃法”的烟温一般为1400~1600℃,“燃烧法”的烟温一般为1800~2400℃。转炉出来的高温烟气通常用汽化冷却烟道技术回收烟气余热,将1400~2400℃的转炉煤气冷却降温至800~1000℃。
[0003]针对800~1000℃的转炉煤气处理的主要方法分为两种方式:湿法除尘工艺即OG法和干法除尘工艺即LT法。OG法的流程为经汽化冷却烟道后800~1000℃的转炉煤气首先进入一级水溢流固定文氏管,下设脱水器,再进入二级可调文氏管,煤气中的灰尘主要在这里除去,然后经90
°
弯头脱水器和塔式脱水器进入风机系统送至用户或放散塔。此工艺目前已较少采用。
[0004]LT法处理技术源于德国,其基本原理是对经汽化冷却烟道后800~1000℃的高温煤气直接喷水冷却,将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煤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2)、内衬(3)以及换热管束组(4),所述筒体(2)内部设有转炉煤气通过的气体流道,所述换热管束组(4)设置于筒体(2)的气体流道内且在换热管束组(4)内设有转炉煤气通过的空隙,所述内衬(3)设置于所述筒体(2)和换热管束组(4)之间并用于阻挡转炉煤气从二者间空隙处通过,通过内衬(3)实现转炉煤气与换热管束组(4)间的充分接触,通过换热管束组(4)实现换热管束组(4)内部的冷却工质与转炉煤气间的热交换,进而实现对转炉煤气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煤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具体为第一类型冷却结构(17),所述第一类型冷却结构(17)还包括内套(5),所述内衬(3)为圆筒形,所述内套(5)设置于内衬(3)中,所述换热管束组(4)包括至少一件沿着筒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换热管,多件所述换热管均匀环设于由内衬(3)和内套(5)构成的气体流道中;或者,所述冷却装置具体为第二类型冷却结构(18),所述第二类型冷却结构(18)中的换热管束组(4)包括至少一件沿筒体(2)直径方向设置的换热管,多件所述换热管首尾相接且沿着筒体(2)的长度方向层叠设置,所述内衬(3)的数量为至少一件,多件所述内衬(3)沿筒体(2)的长度方向分层设置构成气体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煤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朝向转炉煤气流入的一侧设有耐磨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煤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组(4)的工质出口端连接第一集箱(9),所述换热管束组(4)的工质进口端连接第二集箱(10),所述第一集箱(9)上设有工质出口接管(8),所述第二集箱(10)上设有工质进口接管(11),所述冷却工质通过工质进口接管(11)进入冷却装置中,依次通过第二集箱(10)、换热管束组(4)、第一集箱(9)后由工质出口接管(8)流出冷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丽姣
申请(专利权)人:黎丽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