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泥砂注入前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503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泥砂注入前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主体,所述过滤装置主体是由双层过滤网、储料罐及螺杆泵组成,所述储料罐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导料口,所述双层过滤网设置在储料罐的内部左侧且在导料口的下方,所述双层过滤网是由内层过滤网和外层过滤网组成,所述储料罐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安置口,所述安置口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螺杆泵设置在固定杆的上端,所述螺杆泵的一端设置有泵杆且泵杆延伸至储料罐的底部,所述储料罐的底部右侧且相对于泵杆的一端设置有吸入口,所述储料罐的底部相对于吸入口的侧端设置有接口且在接口处设置有输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有效来进行过滤使用。进行过滤使用。进行过滤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泥砂注入前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对油泥砂过滤
,尤其涉及一种油泥砂注入前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港油田油泥砂存在产量大、油泥清洗难度大、处理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已严重影响各采油厂油水处理站及油泥砂处理厂的正常运转,迫切寻求经济安全的油泥砂处理途径。油泥砂调剖技术将原本来源于地层产出泥砂注回地层,是最为经济的资源化处置方式。油泥砂调剖体系,能够达到封堵高渗透层,扩大水流优势通道的目的,具有性能稳定、封堵能力强、成本低廉等优点,缓解了油田的安全环保压力,同时将油泥砂作为调剖材料实现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油泥砂中的大颗粒泥砂及杂质(木条,布头,泡沫等)会造成柱塞泵零部件磨损或损坏的结果,增加了设备维修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调剖实施成本,因此迫切需要一个装置去除大粒径杂质。预处理后的油泥砂存放在储料罐中,想要把油泥砂输送至搅拌罐中,必须通过外力将油泥砂举升至搅拌罐加料口,因此迫切需要一个装置输送油泥砂。
[0003]现阶段的输送装置不能有效来进行一个有效过滤使用,相比之下,本技术,可有效根据不同大小尺寸的颗粒及杂质进行一个有效过滤,减少了大颗粒砂石、杂质对泵的磨损或损坏,节约设备维修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了因大颗粒泥砂、杂质进入泵体造成堵泵而增加的工作量,保证了施工过程的连续性,省去了人工加料环节,既节省时间又利于操作,还避免造成地面和搅拌罐的污染,设备全防爆,适于特殊场站工作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油泥砂注入前过滤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泥砂注入前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主体,所述过滤装置主体是由双层过滤网、储料罐及螺杆泵组成,所述储料罐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导料口,所述双层过滤网设置在储料罐的内部左侧且在导料口的下方,所述双层过滤网是由内层过滤网和外层过滤网组成,所述储料罐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安置口,所述安置口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螺杆泵设置在固定杆的上端,所述螺杆泵的一端设置有泵杆且泵杆延伸至储料罐的底部;
[0006]所述储料罐的底部右侧且相对于泵杆的一端设置有吸入口,所述储料罐的底部相对于吸入口的侧端设置有接口且在接口处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出管。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内层过滤网的上端四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延伸至导料口处。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内层过滤网和外层过滤网的之间设置有将内层过滤网与外层过滤网相互卡
接固定的卡扣。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导出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搅拌罐和第二搅拌罐,所述第一搅拌罐和第二搅拌罐的上端且相对于导出管的下端设置有加料口。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内层过滤网和外层过滤网可进行不同颗粒杂质来对内层过滤网和外层过滤网相交叉的网孔进行调节。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内层过滤网的外侧与外层过滤网的内侧相转动连接。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螺杆泵采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机及防爆型电控箱。
[0019]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减少了大颗粒砂石、杂质对泵的磨损或损坏,节约设备维修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0021]2、本技术,减少了因大颗粒泥砂、杂质进入泵体造成堵泵而增加的工作量,保证了施工过程的连续性。
[0022]3、本技术,省去了人工加料环节,既节省时间又利于操作,还避免造成地面和搅拌罐的污染。
[0023]4、本技术,撬装设备流动方便,不受地形限制,且自动抽吸卸放,操作方便。
[0024]5、本技术,设备全防爆,适于特殊场站工作需要。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油泥砂注入前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例说明:
[0027]1、过滤装置主体;2、拉杆;3、导料口;4、螺杆泵;5、固定杆;6、安置口;7、内层过滤网;8、外层过滤网;9、双层过滤网;10、储料罐;11、输送管;12、连接管;13、导出管;14、第一搅拌罐;15、第二搅拌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
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油泥砂注入前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主体1,过滤装置主体1是由双层过滤网9、储料罐10及螺杆泵4组成,储料罐10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导料口3,双层过滤网9设置在储料罐10的内部左侧且在导料口3的下方,双层过滤网9是由内层过滤网7和外层过滤网8组成,双层过滤网9的孔径均为1cm,内层过滤网7的上端四周设置有拉杆2,拉杆2延伸至导料口3处,内层过滤网7和外层过滤网8可进行不同颗粒杂质来对内层过滤网7和外层过滤网8相交叉的网孔进行调节,根据交叉程度的不同形成具有不同大小的过滤网孔,实现过滤网孔大小的可调节,从而满足不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当内层过滤网7与外层过滤网8相重叠时,过滤网孔最大,对大于1cm的大颗粒及杂质(木条、布头、泡沫等)进行过滤分离,内层过滤网7的外侧与外层过滤网8的内侧相转动连接,储料罐10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安置口6,安置口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螺杆泵4设置在固定杆5的上端,螺杆泵4的一端设置有泵杆且泵杆延伸至储料罐10的底部;
[0031]储料罐10的底部右侧且相对于泵杆的一端设置有吸入口,储料罐10的底部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泥砂注入前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主体(1)是由双层过滤网(9)、储料罐(10)及螺杆泵(4)组成,所述储料罐(10)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导料口(3),所述双层过滤网(9)设置在储料罐(10)的内部左侧且在导料口(3)的下方,所述双层过滤网(9)是由内层过滤网(7)和外层过滤网(8)组成,所述储料罐(10)的上端右侧设置有安置口(6),所述安置口(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所述螺杆泵(4)设置在固定杆(5)的上端,所述螺杆泵(4)的一端设置有泵杆且泵杆延伸至储料罐(10)的底部;所述储料罐(10)的底部右侧且相对于泵杆的一端设置有吸入口,所述储料罐(10)的底部相对于吸入口的侧端设置有接口且在接口处设置有输送管(11),所述输送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出管(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砂注入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过滤网(7)的上端四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王雪张凤跃孙凤萍刘杰冀俊伟郭永平杨明莉王志宏张淼冯红岩兰海宽刘海英安静贾云霞吴海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港油田滨港集团博弘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