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道路行驶的多功能耕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适于道路行驶的多功能耕整机,它是在现有旱土耕整机的机架主梁上设置一平衡船定位座,在机架底部设置一滑撬定位座,在机架尾部设置两根轮距可调的轮轴及一机具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操作方便,同时具备公路行驶、水田、旱土耕作功能,成本低。(*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道路行驶的多功能耕整机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田耕整机,特指一种适于道路行驶的多功能耕整机。农田耕整机目前主要有水田耕整机及旱土耕整机两种机型:此两种机型经多年使用、改进,已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耕整效果好等特点,但由于其结构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仅能作单独的水田或旱土耕整,不具备互换性,而一般农户均同时拥有水田与旱土,因此,给其购买和使用带来一定的局限;同时,由于其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其在公路上的移动性能欠佳,不便于操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安全便利,集水田、旱土耕整性能为一体,道路移动性能好,耕整效率高的适于道路行驶的多功能耕整。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它是在现有旱土耕整机的机架主梁上设置一平衡船定位座,在机架底部设置一滑撬定位座,在机架尾部设置两根轮距可调的轮轴及一机具架。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在公路行驶时的状态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作水田耕整机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见附图,本技术由机架1、发动机2、方向机3、离合器4、减速箱5、地轮6、平衡轮7、尾轮8、犁头9、连接架10、座椅11、主梁12组成,所述机架1、发动机2、方向机3、离合器4、减速箱5、地轮6、平衡轮7、尾轮8、犁头9、连接架10、座椅11、主梁12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均与现有旱土耕整机的结构完全一样,其改进点在于主梁12上设有一平衡船定位座13,在机架1前底部设有滑撬14的定位座15,在机架1的尾部设有两轮距可调的轮轴16及一机具架19。见附图1,在旱土上耕整时,与现有旱土耕整机的声音方法完全一样。-->见附图2,需在公路上行驶时,只需将平衡轮7、尾轮8安装机架1尾部的轮轴16上,即构成一三轮车,方便在公路上行驶。见附图3,当需在水田耕整时只需将平衡轮7、尾轮8拆卸,同时,将平衡船17,滑撬14分别安装于其定位座13、15上,即与现有水田耕整机结构及使用方法完全一样,实现对水田的耕作。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操作方便,同时具备公路行驶、水田、旱土耕作功能,成本低,适于作为现有农田耕整机的更新换代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适于道路行驶的多功能耕整机,由机架(1)、发动机(2)、方向机(3)、离合器(4)、减速箱(5)、地轮(6)、平衡轮(7)、尾轮(8)、犁头(9)、连接架(10)、座椅(11)、主梁(12)组成,其特征在于它是在现有旱土耕整机的机架主梁(12)上设有一平衡船定位座(13),在机架(1)前底部设有滑撬(14)的定位座(15),在机架(1)的尾部设有两轮距可调的轮轴(16)及一机具架(19)。

【技术特征摘要】
适于道路行驶的多功能耕整机,由机架(1)、发动机(2)、方向机(3)、离合器(4)、减速箱(5)、地轮(6)、平衡轮(7)、尾轮(8)、犁头(9)、连接架(1O)、座椅(11)、主梁(12)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寅寅杨立武戴绍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零三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