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99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变电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其包括变电车以及与所述变电车连接的配电车,所述变电车包括变电车车身、安装在车身上的HGIS和主变压器;所述配电车包括配电车车身及预制舱、电气二次保护室和中压配电室;所述变电车的HGIS上设有汇控柜;所述汇控柜上设有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一;所述仪表端子箱上设有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二;所述中压配电室内的中压开关柜设有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三、测控装置子机四、测控装置子机五、测控装置子机六、测控装置子机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减少两车之间电缆数量和屏柜数量,使产品高度集成,减小运输尺寸,安全可靠,现场安装简单,提升产品智能化和可靠性。化和可靠性。化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车载移动式变电站


[0001]本技术属于变电站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车载移动式变电站。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于供电系统的考考行要求更加严格,传统电力解决方案一直都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和补充。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作为固定式变电站的补充,具有机动灵活、成本低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电力设备检修或变电站改造、负荷转移、新建工程施工临时用电和应急用电等情况下的供电问题。但是,现有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在智能化、运输尺寸、现场安装、可靠性保障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0003]现有技术的车载移动式变电站技术,智能化程度低,采用传统方式保护测控集中组屏,两车之间采用大量连接控制电缆,收纳连接电缆的电缆盘导致车板长度增加,每次使用时现场连接工作量大,且连接电缆航空插头存在CT开路风险等智能化程度低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车载移动式变电站,采用就地化保护及测控装置,有效减少两车之间电缆数量和屏柜数量,使产品高度集成,减小运输尺寸,安装简单,安全可靠,现场安装简单,提升产品智能化和可靠性。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包括变电车以及与所述变电车连接的配电车;
[0006]所述变电车包括变电车车身以及由车头至车尾依次连接的支柱绝缘子、支柱式避雷器、电压互感器、开关设备、1#转接箱和主变压器;
[0007]所述配电车包括配电车车身及预制舱、电气二次保护室,中压配电室;所述预制舱包括舱体、配电系统、空调、照明、消防报警、应急照明、防静电地板;所述电气二次保护室包括分别监测对应设备的主变保护测控屏、监控主机屏、远动通讯屏、蓄电池屏、一体化电源屏、2#转接箱和视屏监控二;所述中压配电室包括10kV进线柜、出线柜、站用变柜、PT柜。
[0008]其中,所述变电车的HGIS上设有汇控柜。
[0009]其中,所述汇控柜上设有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一。
[0010]其中,所述电力变压器上设有仪表端子箱、视屏监控一。
[0011]其中,所述仪表端子箱上设有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二。
[0012]其中,所述中压配电室的中压开关柜设有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三、测控装置子机四、测控装置子机五、测控装置子机六、测控装置子机七。
[0013]其中,所述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通过双向双环网通讯,地位平等,共享信息,协同运行,各子机启动CPU和保护CPU分别接入一个双向冗余环网,两者物理独立;采用千兆光纤双向双环网通讯,当一个网络异常或退出时不影响另外一个网络的运行。
[0014]优选的,所述测控装置采用无主模式,各个测控装置子机完成本间隔模拟量、开关
量采集,通过环网通信进行信息交互,各个测控装置子机下装相同的定值,独自完成全部保护功能,根据自身运行结果决定是否跳本子机对应开关及对外发送跨间隔GOOSE信号。
[0015]优选的,所述测控装置子机采用电缆直接采样和电缆直接跳闸方式。
[0016]测控装置采用与保护装置相同的设计结构,各侧测控之间采用电缆直接采样,电缆直接控制。
[0017]智能管理单元集中管理全站保护装置的人机接口,全景展示实时采样,告警信息,定值参数和软压板状态,完成参数设置、定值整定和软压板投退等操作。并作为保护与监控的接口,采用标准通信协议,实现保护与变电站监控之间的信息共享。正常运行获取并储存配置文件;设备维护和整体更换,以及移动变变更运行变电站时,一键式下载配置文件。
[0018]所述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一体化成型,具有安装就地化、尺寸小型化、功能集成化、接口标准化、配置简单化、维护远程化、低功耗、高效能、强散热、电磁兼容、接口标准化等特点;所述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防护等级达IP67,适用于环境温度:

40℃~+85℃,大气压力:可以满足海拔4000米及以下地区的要求;
[0019]其中,所述各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电源由所述配电车提供,通过电源电缆连接;所述各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与所述监控主机屏之间通过光缆连接;所述消防报警、视屏监控、温湿度控制具备通过智能管理单元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自动上传调度数据网功能;所述预制舱照明系统具备失电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智能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主视图;
[0021]图2为智能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俯视图;
[0022]图中:
[0023]1、35kV变电车;2、第一承载车身;3、HGIS;301、汇控柜;302、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一;4、电力变压器;401、仪表端子箱; 402、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二;403、视屏监控一;5、10kV配电车;6、第二承载车身;7、预制舱;701、消防报警;702、视屏监控二;703、温湿度控制;704、照明;8、电气二次保护室;801、监控主机屏;9、中压配电室;901

905、开关柜;906

910、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三、四、五、六、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5]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此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如图1

2所示的移动车载智能变电站,包括变电车1和配电车5,变电车1包括变电车车身2以及由车头至车尾依次连接的支柱绝缘子、支柱式避雷器、电压互感器、开关设备、1#转接箱和主变压器4;其中支柱绝缘子、支柱式避雷器、电压互感器、开关设备组成HGIS;
[0028]所述配电车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包括变电车以及与所述变电车连接的配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车包括变电车车身、安装在车身上的HGIS和主变压器;所述HGIS包括支柱绝缘子、支柱式避雷器、电压互感器、开关设备、1#转接箱;所述主变压器上设有仪表端子箱、视屏监控一;所述配电车包括配电车车身及预制舱、电气二次保护室和中压配电室;所述变电车的HGIS上设有汇控柜;所述汇控柜上设有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一;所述仪表端子箱上设有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二;所述中压配电室内的中压开关柜设有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三、测控装置子机四、测控装置子机五、测控装置子机六、测控装置子机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舱包括舱体、配电系统、空调、照明、消防报警、应急照明、防静电地板;所述电气二次保护室包括主变保护测控屏、监控主机屏、远动通讯屏、蓄电池屏、一体化电源屏、2#转接箱和视屏监控二;所述中压配电室包括10kV进线柜、出线柜、站用变柜、PT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各就地化保护和测控装置子机通过双向双环网通讯,地位平等,共享信息,协同运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胜谭黎军付欢球唐军张志唐云辉欧丽君夏友才黄锦花郁飞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