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流道结构、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微流控
,特别涉及一种微流控流道结构、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芯片这一名词最初源于20世纪90年代Manz与Widmer提出微全分析系统(μTAS)。Manz教授成功的把MEMS技术运用到分析化学领域,并在不久后在微芯片上实现了高速毛细管电泳,成果发表在《Science》等杂志上,从此这一领域迅速受到学界重视,并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领域之一。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都是人们对这一领域提出的不同名称,而随着这一学科的应用从最初的分析化学拓展到多个研究与应用领域,以及研究者对这一学科的深入理解,微流控芯片已经成为对这一领域的统称。
[0003]由于微流控芯片具有微结构特征,其在进液过程中容易出现样本分布不均,出现气泡或样本滞留等问题,从而影响样本利用率和检测良率。
[0004]申请内容
[000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流控流道结构、检测系统及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流道结构,其中,包括:进液流段、主腔室和出液流段,所述主腔室包括进液端、腔室中部和出液端,所述进液流段、进液端、腔室中部、出液端和出液流段依次连接;从进液流段至腔室中部方向,所述进液端的宽度逐渐变大,且所述进液端的随宽度变化的边缘位置设有减薄导流区,所述减薄导流区的厚度小于所述主腔室中除所述减薄导流区外的其他区域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流道结构,其中,所述进液端的所述边缘呈圆弧形设计,所述减薄导流区与所述进液流段相连,且沿圆弧形的边缘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流道结构,其中,所述进液端呈半圆形,所述减薄导流区位于所述进液端边缘的半圆弧区域内。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流控流道结构,其中,从腔室中部至出液流段方向,所述出液端的宽度逐渐变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流道结构,其中,所述出液端呈等腰三角形设计。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控流道结构,其中,所述腔室中部呈方形设计;所述方形相对的两条边中,一条边与所述进液端的圆弧形边缘的弦长重合,另一条边与所述出液端的等腰三角形底边重合。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流道结构,其中,所述腔室中部呈正方形。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流控流道结构,其中,所述主腔室中除所述减薄导流区外的其他区域的厚度一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流控流道结构,其中,所述减薄导流区的厚度与所述主腔室中其他区域的厚度之比为0.2-0.5。10.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雨丹,于静,刘浩男,刘祝凯,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