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管用扩皮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81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置管用扩皮器,包括:主体机构,防护机构,调节机构,其中,所述主体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壳体、把手、杆体、第二固定块和针体,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侧壁,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杆体的底部,使用者通过把手为着力点向下按压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受到挤压后通过限位槽和滚轮向上移动,并将针体刺入人体进行扩皮操作,通过针体前端采用斜面的结构,便于快速进入皮肤,减少扩皮时的创伤面,避免创伤面过大对后期的恢复愈合产生影响,也避免了出血过多的问题,并通过刻度尺确认针体进入人体后的深浅,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置管用扩皮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为置管用扩皮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手术当中,医生一般采用扩皮刀对患者皮肤进行扩皮操作,超声引导下的置管中,会用到扩皮刀,刀片所在的平面与皮肤表面呈二十到三十度插入皮下零点五到一厘米进行扩口,而现有扩皮刀在使用的过程中,扩皮刀进入人体深浅度和大小不易掌握,容易出现扩皮过小或过大的问题,为此,提出置管用扩皮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置管用扩皮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扩皮刀进入人体深浅度和大小不易掌握,容易出现扩皮过小或过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置管用扩皮器,包括:主体机构,防护机构,调节机构。
[0006]其中,所述主体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壳体、把手、杆体、第二固定块和针体,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侧壁,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所述杆体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杆体的底部;
[0007]其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二壳体、两个限位槽、两个第一弹簧、滚轮和刻度尺,两个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外侧壁,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两侧,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
[0008]其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限位块、两个滑槽、两个第二弹簧、两个插接杆和两个插接槽,两个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块的一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使用当中,使用者通过把手为着力点贴合人体皮肤后,向下按压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受到挤压后,通过限位槽和滚轮向上移动,从而将针体刺入人体进行扩皮操作,且通过针体前端采用斜面的结构,以便于快速进入皮肤,减少扩皮时的创伤面,避免创伤面过大对后期的恢复愈合产生影响,也避免了出血过多的问题,同时向上移动的第二壳体与针体的位置平行,当针体刺入人体后,第二壳体也会水平向上移动,且通过刻度尺确认针体进入人体后的深浅,便于工作人员控制针体进入人体的深浅度,同时通过第一弹簧的设置,在使用完成后第一弹簧形成的反推力会使得滚轮紧贴限位槽的内部,从而对第二壳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限位,且通过第二壳体避免其他人员被针体刺伤,同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向内推动两个限位块,使得第二弹簧发生形变,使得插接杆退出插接槽的内部,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旋转第一壳体,将第一壳体和把手调整到不同方向,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0010]上述的置管用扩皮器,其中,所述插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限位
块的一端,所述插接杆插接于所述插接槽的内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第二弹簧形成的回弹性带动插接杆插接入插接槽的内部,从而对第一壳体进行限位。
[0012]上述的置管用扩皮器,其中,所述限位块安装于所述滑槽的内部,所述滑槽与所述限位块为滑动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和滑槽之间的滑动连接,为插接杆提供移动的空间,便于插接杆拔插出插接槽的内部。
[0014]上述的置管用扩皮器,其中,所述针体卡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固定块和所述针体为可拆卸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针体与第二固定块之间的卡接,便于工作人员更换针体。
[0016]上述的置管用扩皮器,其中,所述滚轮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槽的槽宽和槽深大于所述滚轮的外壁。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辅助第二壳体的移动,而限位槽限制第二壳体和滚轮的移动轨迹,避免滚轮和第二壳体发生偏移。
[0018]上述的置管用扩皮器,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硬度,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的硬度相等。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壳体为针体提供防护,而第一固定块的硬度大于第二壳体的硬度,便于工作人员推动第一固定块和针体进入人体皮肤内。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的使用当中,使用者通过把手为着力点向下按压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受到挤压后通过限位槽和滚轮向上移动,并将针体刺入人体进行扩皮操作,通过针体前端采用斜面的结构,便于快速进入皮肤,减少扩皮时的创伤面,避免创伤面过大对后期的恢复愈合产生影响,也避免了出血过多的问题,并通过刻度尺确认针体进入人体后的深浅,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置管用扩皮器的剖面主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27]图中:1、主体机构;10、第一固定块;11、第一壳体;12、把手;13、杆体;14、第二固定块;15、针体;2、防护机构;20、第二壳体;21、限位槽;22、第一弹簧;23、滚轮;24、刻度尺;3、调节机构;30、限位块;301、滑槽;31、第二弹簧;32、插接杆;33、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0]置管用扩皮器,包括:主体机构1,防护机构2,调节机构3。
[0031]其中,主体机构1包括第一固定块10、第一壳体11、把手12、杆体13、第二固定块14和针体15,第一壳体11套设于第一固定块10的外侧壁,把手12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1的外侧壁,杆体13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块10的下表面,第二固定块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杆体13的底部。
[0032]其中,防护机构2包括第二壳体20、两个限位槽21、两个第一弹簧22、滚轮23和刻度尺24,两个限位槽21开设于第二固定块14的外侧壁,两个第一弹簧22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20的内侧壁两侧,滚轮23安装于第一弹簧22远离第二壳体20的一端。
[0033]其中,调节机构3包括两个限位块30、两个滑槽301、两个第二弹簧31、两个插接杆32和两个插接槽33,两个滑槽301开设于第一固定块10的内部,第二弹簧31固定连接于限位块30的一侧,如图1所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使用当中,使用者通过把手12为着力点贴合人体皮肤后,向下按压第二固定块14和第二壳体20,第二壳体20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置管用扩皮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机构(1),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第一固定块(10)、第一壳体(11)、把手(12)、杆体(13)、第二固定块(14)和针体(15),所述第一壳体(11)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0)的外侧壁,所述把手(1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侧壁,所述杆体(13)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0)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固定块(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杆体(13)的底部;防护机构(2),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第二壳体(20)、两个限位槽(21)、两个第一弹簧(22)、滚轮(23)和刻度尺(24),两个所述限位槽(21)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块(14)的外侧壁,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0)的内侧壁两侧,所述滚轮(23)安装于所述第一弹簧(22)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0)的一端;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两个限位块(30)、两个滑槽(301)、两个第二弹簧(31)、两个插接杆(32)和两个插接槽(33),两个所述滑槽(301)开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育花罗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胸科医院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广州市结核病治疗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