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481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23
本申请涉及机床减振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调整减振装置,调整减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构件、第一调节构件、第二调节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第二调节构件可拆卸地穿设于第一支撑构件,且第二调节构件与第一支撑构件螺纹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构件的延伸出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构件转动连接,且第二支撑构件能够相对第一支撑构件移动;第一调节构件穿设于第一支撑构件以及第二调节构件,且第一调节构件与第一支撑构件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构件与第二调节构件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构件的螺牙尺寸与第二调节构件的螺牙尺寸形成差值。本调整减振装置能够实现对置于其上的机床的位置的粗调或者精调,适用范围更广,进而保证机床的使用精度。使用精度。使用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整减振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机床减振垫
,尤其是涉及一种调整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机床调整减振垫由底座、滑动垫块、普通调节螺杆组成,为了能够承接较大重量的机床,往往滑动垫块尺寸较大,随之而来的螺杆尺寸也较大,导致螺距也较大,螺距较大带来的问题是其无法进行微调,使得机床水平精度不够,在使用的过程中晃动不稳,影响机床的使用精度,降低机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减振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机床调整减振垫不具备微调的功能的技术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整减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构件、第一调节构件、第二调节构件以及第二支撑构件;其中,所述第二调节构件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且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螺纹转动连接;
[0005]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的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移动;
[0006]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构件、第一调节构件、第二调节构件以及第二支撑构件;其中,所述第二调节构件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且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螺纹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的延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移动;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以及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且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构件的螺牙尺寸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的螺牙尺寸形成差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以及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相对的另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三支撑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且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螺纹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且所述第一调节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螺纹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构件包括顺次相连接的第一螺纹连接杆部、第一连接杆部以及第二螺纹连接杆部;其中,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部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且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螺纹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部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且所述第一连接杆部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通过固定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螺纹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杆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调节构件的壁面形成有环形的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围设形成限位安装凹槽;所述固定构件还包括锁紧部、安装部以及多个限位部;其中,所述安装部呈环状,多个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外壁面,且沿着所述安装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安装部以及多个所述限位部均插设于所述限位安装凹槽内;所述锁紧部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构件、所述限位部、所述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一调节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两者相接触的两个面均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伟民王冰杨雷马晨晨王博程战张雷孙华为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