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利器毁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691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利器毁形器,包括:收集模块,所述收集模块用于弃置利器的回收容纳;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回收过程中利器是否进入进行检测,并输出检测时的数字信号;毁形模块,投入利器时能对利器进行毁形;所述收集模块包括盖体、利器桶和子扣,所述盖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利器桶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利器桶的外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子扣,在定点存放时,转动保护盖可以避免利器撒出,能够在利器存放量达到三分之二时提醒更换,并且能够在投放利器时自动进行利器毁形,从而减少针刺伤的情况,并且毁形模块安装在盖体上,能够重复使用,只需对利器桶进行更换,有效地对利器进行了处理,避免针刺伤的发生。避免针刺伤的发生。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利器毁形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利器销毁收集
,具体为一种医用利器毁形器。

技术介绍

[0002]针刺伤是临床医护人员常见的职业暴露原因。目前临床对于利器的处理,比较统一的做法是将利器集中投放入利器盒,待利器盒达2/3满左右进行更换。但是在投放利器以及更换利器盒时不慎发生倾倒时,仍然存在针刺伤的风险。为了降低针刺伤的风险,故设计一款利器毁形器,在投入利器时自动进行毁形,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利器毁形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利器毁形器,
[0005]包括:
[0006]收集模块,所述收集模块用于弃置利器的回收容纳;
[0007]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回收过程中利器是否进入进行检测,并输出检测时的数字信号;
[0008]毁形模块,投入利器时能对利器进行毁形;
[0009]所述收集模块包括盖体、利器桶和子扣,所述盖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利器桶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利器桶的外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子扣,所述盖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的右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盖体的内部右侧开设有通槽;
[0010]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控制器、第一光感探头、管体、第二光感探头、板体和蜂鸣器,所述第一光感探头安装于所述通槽的内侧壁,且所述第一光感探头位于所述盖体的内部,所述盖体的下表面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板体,所述板体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内侧壁安装有第二光感探头,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盖体的内部顶壁中部,所述蜂鸣器安装于所述盖体的内侧壁;
[0011]所述毁形模块包括伺服电机、蓄电池和铰刀,所述蓄电池固定连接于所述盖体的内部顶壁左侧,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所述盖体的内部顶壁右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转动轴的右端贯穿所述盖体的内侧壁且焊接有铰刀;
[0012]所述第一光感探头和所述第二光感探头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电控输出端与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控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电控输出端与所述蜂鸣器的电控端电性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利器从通孔进入通槽的上部内时,第一光感探头感应到利器进入,将电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启动和关闭,伺服电机带动铰刀对利器进行毁形工作,毁形后的利器从通槽的下部滑落进利器桶内,在利器桶内收集的利器达到利器桶内部高度的三分之二时,第二光感探头将电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使
蜂鸣器发出声响,提示工作人员对利器桶进行更换,在定点存放暂时不需要使用时,转动保护盖,使通孔不位于通槽的上方,从而使保护盖将通槽的上方遮盖住,防止利器撒出。
[0014]上述的一种医用利器毁形器,其中,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二光感探头的下方粘接有玻璃板。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板对第二光感探头起到防护的作用,并且不影响第二光感探头的检测工作。
[0016]上述的一种医用利器毁形器,其中,所述盖体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保护盖的上方对称粘接有两个限位块。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对保护盖起到限位作用,防止保护盖脱落。
[0018]上述的一种医用利器毁形器,其中,所述盖体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母扣,两个所述母扣分别与两个所述子扣的外侧壁搭扣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母扣连接在子扣上,可以避免利器桶倾斜翻倒在地而导致的利器撒出。
[0020]上述的一种医用利器毁形器,其中,所述保护盖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握把。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保护盖的转动进行操作。
[0022]上述的一种医用利器毁形器,其中,所述握把的外侧两壁均粘接有橡胶垫。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握把进行抓握。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在定点存放时,转动保护盖可以避免利器撒出,能够在利器存放量达到三分之二时提醒更换,并且能够在投放利器时自动进行利器毁形,从而减少针刺伤的情况,并且毁形模块安装在盖体上,能够重复使用,只需对利器桶进行更换,有效地对利器进行了处理,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管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盖体的俯视图。
[0029]图中:1、盖体;12、母扣;13、子扣;14、通孔;15、通槽;16、限位块;17、保护盖;18、橡胶垫;19、握把;2、利器桶;3、控制器;31、第一光感探头;32、管体;33、玻璃板;34、第二光感探头;35、板体;36、蜂鸣器;4、伺服电机;41、蓄电池;42、铰刀。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2]一种医用利器毁形器,包括:收集模块、检测模块、毁形模块。
[0033]其中,收集模块用于弃置利器的回收容纳。
[0034]其中,检测模块用于回收过程中利器是否进入进行检测,并输出检测时的数字信号。
[0035]其中,投入利器时能对利器进行毁形。
[0036]具体的,收集模块包括盖体1、利器桶2和子扣13,盖体1的内侧壁与利器桶2的外侧壁滑动连接,利器桶2的外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子扣13,盖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保护盖17,保护盖17的右侧开设有通孔14,盖体1 的内部右侧开设有通槽15。
[0037]具体的,检测模块包括控制器3、第一光感探头31、管体32、第二光感探头34、板体35和蜂鸣器36,第一光感探头31安装于通槽15的内侧壁,且第一光感探头31位于盖体1的内部,盖体1的下表面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板体35,板体35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管体32,管体32的内侧壁安装有第二光感探头34,控制器3安装于盖体1的内部顶壁中部,蜂鸣器36安装于盖体1的内侧壁。
[0038]具体的,毁形模块包括伺服电机4、蓄电池41和铰刀42,蓄电池41固定连接于盖体1的内部顶壁左侧,伺服电机4安装于盖体1的内部顶壁右侧,伺服电机4的转动轴的右端贯穿盖体1的内侧壁且焊接有铰刀42。
[0039]具体的,第一光感探头31和第二光感探头34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3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控制器3的电控输出端与伺服电机4的电控端电性连接,控制器3的电控输出端与蜂鸣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利器毁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模块,所述收集模块用于弃置利器的回收容纳;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回收过程中利器是否进入进行检测,并输出检测时的数字信号;毁形模块,投入利器时能对利器进行毁形;所述收集模块包括盖体(1)、利器桶(2)和子扣(13),所述盖体(1)的内侧壁与所述利器桶(2)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利器桶(2)的外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子扣(13),所述盖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保护盖(17),所述保护盖(17)的右侧开设有通孔(14),所述盖体(1)的内部右侧开设有通槽(15);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控制器(3)、第一光感探头(31)、管体(32)、第二光感探头(34)、板体(35)和蜂鸣器(36),所述第一光感探头(31)安装于所述通槽(15)的内侧壁,且所述第一光感探头(31)位于所述盖体(1)的内部,所述盖体(1)的下表面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板体(35),所述板体(35)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管体(32),所述管体(32)的内侧壁安装有第二光感探头(34),所述控制器(3)安装于所述盖体(1)的内部顶壁中部,所述蜂鸣器(36)安装于所述盖体(1)的内侧壁;所述毁形模块包括伺服电机(4)、蓄电池(41)和铰刀(42),所述蓄电池(41)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