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絮凝沉降除油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55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絮凝沉降除油罐,包括罐体、反应筒、浮油浮渣收集装置以及刮泥装置,反应筒设于罐体内,反应筒上设置有进水管以及排泥管,该排泥管与罐体内连通;浮油浮渣收集装置通过一浮油浮渣排放管与罐体外连通,且浮油浮渣收集装置与反应筒通过管道连通;刮泥装置设于罐体内的底部,用于对罐体底部的沉降物进行刮除;其中,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筒,反应筒的上端通过管道与浮油浮渣排放管连通以便将反应筒内的浮油浮渣排出,罐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堰槽,该出水堰槽的侧壁开有与罐体外侧连通的排水口。该新型絮凝沉降除油罐结构简单,能够将污水中的浮游浮渣、沉淀物以及清水很好地分离开。及清水很好地分离开。及清水很好地分离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絮凝沉降除油罐


[0001]本技术涉及煤化工酚氨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絮凝沉降除油罐。

技术介绍

[0002]在煤化工酚氨污水预处理装置中,采用传统兰炭、活性炭、陶瓷膜、纤维膜、除油剂等多种介质及设备进行了吸附过滤除油均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1、除油率最佳指标在30%
±
;2、蒸氨系统的氨水产品含油过高(1200

2850mg/l),影响销售,导致增效不佳;3、较多的油带入三效脱酚浓缩系统,导致系统发泡严重,添加较多的消泡剂和抑制剂能控制发泡,但增加使用成本。4、含油量过高,导致系统蒸氨塔等部分设备塔盘发生油垢污堵,影响系统正常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絮凝沉降除油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絮凝沉降除油罐,包括:
[0005]罐体;
[0006]反应筒,设于所述罐体内,所述反应筒上设置有进水管以及排泥管,所述反应筒的上端为开口结构;
[0007]浮油浮渣收集装置,设置在罐体上端用于收集罐体内的浮油浮渣,并通过一浮油浮渣排放管与罐体外连通,且所述浮油浮渣收集装置与所述反应筒通过管道连通;
[0008]刮泥装置,设于罐体内的底部,用于对罐体底部的沉降物进行刮除,以及与所述刮泥装置连接的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刮泥装置对罐体底部的沉降物进行刮除;
[0009]其中,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筒,反应筒的上端通过管道与浮油浮渣排放管连通,罐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堰槽,该出水堰槽的侧壁开有与罐体外侧连通的排水口。
[0010]优选的,所述反应筒包括反应筒a、反应筒b以及反应筒c,三个分反应筒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其中进水管以及排泥管设置在反应筒a上,排泥管设置在反应筒c上,且浮油浮渣收集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筒c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刮泥装置包括刮板、支架以及连接杆,所述支架连接刮板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浮油浮渣收集装置包括中心筒以及浮油浮渣收集盘,其中中心筒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并与所述连接杆之间预留有排放通道,所述排泥通道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筒c连通,所述浮油浮渣收集盘设置在罐体内的上端。
[0013]优选的,所述反应筒a、反应筒b以及反应筒c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
[0014]优选的,所述中心筒的下端截面呈喇叭状。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罐体内设置有反应筒,在反应筒内将污水进行反应后一部分浮油浮渣通过上端开口结构以及管道将浮油浮渣排放到浮油浮渣排放管,而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浮油浮渣收集装置进入到罐体内,在罐体内沉淀一段时间后,罐体内上端的浮油浮渣又进入到浮油浮渣收集装置内,然后通过浮油浮渣收集装置统一排放出去,而刮泥装置的存在能够很好地将煤化工厂产生的污水沉淀的污泥排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罐体,2

进水管,3

排泥管,4

浮油浮渣收集装置,41

中心筒,42

浮油浮渣收集盘,5

刮泥装置,51

刮板,52

支架,53

连接杆,6

出水堰槽,7

排泥筒,8

排水口,9

反应筒a,10

反应筒b,11

反应筒c,12

排放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1]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絮凝沉降除油罐,请参阅图1,为技术提供的新型絮凝沉降除油罐的具体实施例。
[0022]一种新型絮凝沉降除油罐,包括罐体1、反应筒、浮油浮渣收集装置4、刮泥装置5以及驱动装置,反应筒设于所述罐体1内,所述反应筒上设置有进水管2以及排泥管3,所述反应筒的上端为开口结构,该开口结构与罐体1连通;浮油浮渣收集装置4设置在罐体1上端用于收集罐体1内的浮油浮渣,并通过一浮油浮渣排放管与罐体1外连通,且所述浮油浮渣收集装置4与所述反应筒通过管道连通;刮泥装置5设于罐体1内的底部,用于对罐体1底部的沉降物进行刮除,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刮泥装置5对罐体1底部的沉降物进行刮除;
[0023]其中,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筒7,罐体1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堰槽6,该出水堰槽6的侧壁开有与罐体1外侧连通的排水口8,当处理后的污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澄清后,可以通过出水堰槽6和排水口8排出。
[00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进水管2引入煤化工厂产生的污水,污水在反应筒反应后,一
部分浮游浮渣随着液面的升高进入到浮油浮渣收集装置4内,剩余的浮油浮渣随着处理的污水进入到罐体1内,由于浮油浮渣收集装置4与罐体1连通,在罐体1内液面逐渐上升后,罐体1内的浮油浮渣也进入到浮油浮渣收集装置4,因此在沉降一段时间后,浮油浮渣收集装置4内的浮油浮渣通过浮油浮渣排放管排放到罐体1外内,澄清的水进入到出水堰槽8内,然后通过罐体1侧壁的排水口8排出。
[0025]刮泥装置5与罐体1上的驱动装置连接,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带动刮泥装置5对罐体1底部沉淀的污泥排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选择电机驱动,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详细描述。
[0026]在本实施例,所述反应筒包括反应筒a9、反应筒b10以及反应筒c11,三个分反应筒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其中进水管2设置在反应筒a9上,排泥管3设置在反应筒c1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絮凝沉降除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反应筒,设于所述罐体内,所述反应筒上设置有进水管以及排泥管,所述反应筒的上端为开口结构;浮油浮渣收集装置,设置在罐体上端用于收集罐体内的浮油浮渣,并通过一浮油浮渣排放管与罐体外连通,且所述浮油浮渣收集装置与所述反应筒通过管道连通;刮泥装置,设于罐体内的底部,用于对罐体底部的沉降物进行刮除,以及与所述刮泥装置连接的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刮泥装置对罐体底部的沉降物进行刮除;其中,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筒,反应筒的上端通过管道与浮油浮渣排放管连通,罐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堰槽,该出水堰槽的侧壁开有与罐体外侧连通的排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絮凝沉降除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筒包括反应筒a、反应筒b以及反应筒c,三个分反应筒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其中进水管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高鹏飞李迪田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滤洁过滤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