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学恩专利>正文

护头盔内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49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护头盔内衬,其主要包括一弹性垫体,为乳胶材质所制,该弹性垫体一侧贴合于该护头盔的内缘,另一侧朝向配戴者头部,且与该护头盔内缘共同合围出一小于配戴者头部轮廓的容置空间,通过该弹性垫体的材质特性,而使该护头盔在不同头型使用下提升贴合度以及提升缓冲效果。以及提升缓冲效果。以及提升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头盔内衬


[0001]本技术与护头盔内衬有关,尤指一种可提升头部缓冲效果的护头盔内衬。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常见用于保护人体头部的护头盔(安全帽)种类繁多,其结构主要包括:一外壳以及一缓冲体,该外壳包覆于该缓冲体外部,而该缓冲体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可用于容置配戴者的头部,而为提升配戴的舒适性,有些护头盔会增加一内里于容置空间内,且贴合包覆该缓冲体,使得该内衬与脸部肌肤接触,而可阻隔该缓冲体的粗糙感。
[0003]而该内里接触脸部的一侧大多由布料或皮革组成,而与该缓冲体接触的一侧则设有泡棉,长期使用后,泡棉因长期挤压及使用而会有氧化成屑状的问题产生;同时,每个人的头型都不同,所以很少有人可以买到一顶刚好适合自己的头部又非常舒适的护头盔,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比较宽大的护头盔,再将扣带束紧使护头盔可以固定在配戴者头部,然而,此方式虽可达到保护头部的效果,但护头盔内缘与头部之间仍然有空隙存在,致使与头部的贴合度不佳,当护头盔受冲击时,无法发挥适当的缓冲功能。因此,上述的问题乃是业者需持续努力克服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护头盔内衬,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护头盔内衬,其设于护头盔内缘,并以朝向配戴者前额的一端定义为前端,朝向后脑为后端,该护头盔内衬主要包括:
[0007]一乳胶材质制成的弹性垫体,其具有沿厚度方向分隔的一内表面及一外表面,该内表面贴合于该护头盔内缘,该外表面朝向配戴者头部,且该弹性垫体的该外表面与该护头盔内缘共同合围出一小于配戴者头部轮廓的容置空间。
[0008]其中,该弹性垫体的该外表面凸设多个呈间隔排列的肋条部,各肋条部两端分别朝向该护头盔前端及后端。
[0009]其中,各肋条部的横截面呈齿状或波浪状。
[0010]其中,每两个肋条部之间形成一通道。
[0011]其中,各肋条部由该弹性垫体一体延伸。
[0012]其中,该弹性垫体的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设有一中空部。
[0013]其中,该弹性垫体可拆离地设于该护头盔内缘。
[0014]本技术通过该弹性垫体乳胶材质的特性而提升贴合度,使得该护头盔可以适用于不同头型,让配戴者的头部可以得到良好的支撑及缓冲。
附图说明
[0015]图1: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3:本技术的前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8]图4: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5:本技术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0020]图6:图5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7:图6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2]图8:本技术的肋条部实施例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内衬
[0025]11:弹性垫体
[0026]111:内表面
[0027]112:外表面
[0028]113:中空部
[0029]12:肋条部
[0030]13:通道
[0031]2:结合件
[0032]A:头部
[0033]H:护头盔
[0034]H1:前端
[0035]H2:后端
[0036]H3:外壳
[0037]H4:缓冲体
[0038]H5:容置空间
[0039]H6:内里。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通过附图的配合,说明本技术的构造、特点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0041]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护头盔内衬1,其设于护头盔H内缘,并以朝向配戴者前额的一端定义为前端H1,朝向后脑为后端H2;图1至图4为固定式内衬或活动式内衬的实施例,固定式内衬泛指固定于该护头盔H,配戴者无法自行拆卸的结构,而活动式内衬指配戴者可自行由护头盔H拆卸内衬,进行清洁或更换的结构。而该护头盔H主要具有一符合人体头部轮廓的外壳H3及一保丽龙缓冲体H4,该外壳H3包覆于该缓冲体H4的外部。本技术不限制该护头盔H的形式,附图以安全帽为例作说明,并不以此为限,凡是骑乘、运动、工作等保护头部的头盔均为本技术的范畴。
[0042]该护头盔内衬1主要包括一弹性垫体11,为乳胶材质所制,其具有沿厚度方向相分隔的一内表面111及一外表面112,该内表面111贴合于该护头盔H的缓冲体H4的内缘,该外
表面112朝向配戴者头部A,且该弹性垫体11的该外表面112与该护头盔内的该缓冲体H4共同合围出一小于配戴者头部A轮廓的容置空间H5,借此当配戴者头部A穿伸入该容置空间H5后,该弹性垫体11受头及脸部两侧挤压而可贴合于配戴者的头部A。
[0043]该弹性垫体11主要由乳胶以发泡方式制成,成形后内部会布满多个气泡,因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其材质具有弹性佳、支撑性十足的特性。
[0044]同时,该外表面112朝配戴者头部A凸设多个呈间隔排列的肋条部12,其中各肋条部12两端分别朝向该护头盔H前端H1及后端H2,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肋条部12由该护头盔H的前端H1,也就是配戴者前额处向后延伸至该护头盔H的后端H2,也就是配戴者的后脑处,各肋条部12由前至后分布在该弹性垫体11的外表面112,且沿该缓冲体H4内部的弧度设置,各肋条部12较佳由该弹性垫体11一体延伸,但不以此为限。
[0045]配合参阅图3及图4,当配戴者头部A容置于该容置空间H5状态下,配戴者的头部A会直接紧密的与各肋条部12挤压贴合,即便不同的头型也能得到各肋条部12的支撑。而且,各肋条部12的横截面呈齿状或是如图8所示呈波浪状,且每两个肋条部12之间形成一通道13,各通道13可作为各肋条部12的压缩空间,此外,当配戴者行进状态下,气流可沿各通道13由前至后流动,进而带走头部A产生的热气,以提升配戴者的舒适性。
[0046]综上所述,为使本技术有更佳的缓冲效果,该弹性垫体11的该内表面111与该外表面112之间设有一中空部113,当该护头盔H受冲击时,配戴者头部A可以由各肋条部12得到支撑及缓冲,更可由该中空部113分散冲击力道,让配戴者的头部A得到良好的保护。
[0047]还请配合参阅图5至图7所示,其显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垫体11的该内表面111至少设有一个结合件2,该结合件2可为魔鬼毡、公母扣等,本实施例的附图以魔鬼毡做说明,而该护头盔H则为一般市面上常见具有内里H6的形式,该弹性垫体11以该结合件2贴合于该护头盔H的内里H6上,以使配戴者可不需更换护头盔H的状态下,自行加装本技术于护头盔H内,以此提升头部A贴合度及提升缓冲效果,使配戴者的头部A得到良好的支撑及较佳的缓冲。
[0048]但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头盔内衬,其特征在于,其设于护头盔内缘,并以朝向配戴者前额的一端定义为前端,朝向后脑为后端,该护头盔内衬主要包括:一乳胶材质制成的弹性垫体,其具有沿厚度方向分隔的一内表面及一外表面,该内表面贴合于该护头盔内缘,该外表面朝向配戴者头部,且该弹性垫体的该外表面与该护头盔内缘共同合围出一小于配戴者头部轮廓的容置空间,该弹性垫体的该外表面凸设多个呈间隔排列的肋条部,各肋条部两端分别朝向该护头盔前端及后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学恩
申请(专利权)人:赵学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