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吸引瓶及设有该吸引瓶的内窥镜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47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窥镜用吸引瓶及设有该吸引瓶的内窥镜主机,其中,内窥镜用吸引瓶包括设有出气口和进液口的瓶体;连接在进液口上且位于瓶体的第一储液腔中的不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进液管;以及设在第一储液腔内部的隔板,隔板将第一储液腔的底部分隔成第一底腔和第二底腔;第一底腔和第二底腔的顶部相连通;出气口设于第一底腔的上方;进液管插入第二底腔中。由于隔板将第一储液腔底部分隔成双腔结构,且进液管与出气口位于不同底腔中,可以在吸引泵通过吸引瓶进行气体或液体吸引时实现缓冲作用;而且可以降低液体通过出气口进入吸引泵中的风险,保证吸引泵的使用安全。保证吸引泵的使用安全。保证吸引泵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用吸引瓶及设有该吸引瓶的内窥镜主机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检测仪器,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吸引瓶及设有该吸引瓶的内窥镜主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配合内窥镜使用的吸引瓶都无液位监测报警功能,需要使用者(医护人员)实时关注吸引瓶的液位高度,避免在吸引瓶中的液位接近吸引瓶的出气口时,吸引泵将吸引瓶中的液体吸入吸引泵的电机中,导致吸引泵电机损坏或主板短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内窥镜用吸引瓶无液位监测报警功能,使得使用者需要实时关注吸引瓶中的液体,以避免液体进入吸引泵的电机中,导致吸引泵电机损坏或主板短路等问题,由此导致使用操作不便和内窥镜使用效率无法提高等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用吸引瓶。
[0004]该内窥镜用吸引瓶包括瓶体,瓶体上设有用于与吸引泵连接的出气口和用于与内窥镜连接的进液口;连接在进液口上且位于瓶体的第一储液腔中的进液管;以及设在第一储液腔内部的隔板,隔板将第一储液腔的底部分隔成第一底腔和第二底腔;第一底腔和第二底腔的顶部相连通;出气口设于第一底腔的上方;进液管插入第二底腔中。
[0005]由此,在使用时,将瓶体的出气口与吸引泵连接,通过第一管体将瓶体的进液口与内窥镜连接,当吸引泵开启时,瓶体的第一储液腔在吸引泵的作用下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患者体内的气体或液体依次通过内窥镜、第一管体和进液管流入第二底腔中。由于隔板将第一储液腔底部分隔成双腔结构,且进液管与出气口位于不同底腔中,可以在吸引泵通过吸引瓶进行气体或液体吸引时实现缓冲作用;同时,由于只有当第二底腔中储存的液体已满,第二底腔中的液体才会漫过隔板流入第一底腔中,即在第二底腔未储满液体时,第一底腔处于干燥状态,从而可以避免出气口在输出气体的时候将液体带入吸引泵中;而且,即使第二底腔中储满液体后,漫过隔板流入第一底腔中的液面也是在第二底腔保持储满液体的状态下逐渐升高的,即可以保证第一底腔在未储满液体前其液面始终低于第二底腔中的液面,从而降低了液体通过出气口进入吸引泵中的风险,保证吸引泵的使用安全。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内窥镜用吸引瓶还包括通过竖直移动单元设在第二底腔中的磁铁,竖直移动单元设置成能够在第二底腔中的液体的浮力作用下带动磁铁上下运动;以及设在瓶体的瓶壁上的用于检测磁铁的磁控开关,磁控开关设在出气口的下方,且设置成在检测到磁铁时发送液位报警信号;隔板的高度设置成当第二底腔中的液面与其平齐时,磁控开关能够检测到磁铁。
[0007]由此,在第二底腔中液体的浮力作用下,竖直移动单元带动磁铁向上移动,当磁控开关检测到磁铁时,磁控开关发出液位报警信号,在接收到液位报警信号后可以将吸引泵停止。由于磁控开关设置在出气口的下方,可以在第二底腔中的液体自隔板顶部漫入第一
底腔中时发出液位报警信号,从而操作人员可以停止使用吸引泵,避免吸引泵将液体吸入吸引泵中,导致吸引泵因吸入液体而损坏;而且,由于有磁控开关对液位进行监测,操作人员无须实时关注瓶体中的液位高度,从而可以专注地进行内窥镜检查,提高内窥镜检查的效率,减轻操作者的工作强度。在停止吸引泵之后,操作人员可以清除第二底腔中的液体,以便再次使用;当第二底腔中无液体时,磁铁受自身重力作用向下运动。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竖直移动单元包括进液管和套设在进液管外周上的浮球;进液管为无磁性的直管,且不沿水平方向延伸;磁铁设在浮球上。
[0009]由此,浮球受到第二底腔中的液体的浮力作用,与连接在其上的磁铁一起沿进液管的延伸方向向上浮,当浮球在液体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至磁控开关能够检测到浮球上的磁铁时,磁控开关发出液位报警信号。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液管沿竖直方向设置。以便于浮球在液体的浮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顺畅地沿进液管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通过浮球的位置精准地表示液位的位置。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控开关设在瓶体的外壁上。以避免磁控开关因被液体湿润而损坏,且便于磁控开关的安装、拆卸和维护。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内窥镜用吸引瓶还包括设在出气口上的过滤单元。由此,可以避免第一储液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通过出气口进入吸引泵中,损坏吸引泵。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滤单元设在第一储液腔的内部。由此,不会造成出气口与吸引泵的连接障碍。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储液腔内设有用于容纳过滤单元的储棉腔,储棉腔通过出气口与外部连通,储棉腔通过出气孔与第一储液腔连通。以避免第一储液腔中的液体润湿过滤棉。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棉腔的接近进液管的侧壁的底部高于储棉腔的底壁,储棉腔的底壁的接近进液管的端部位于储棉腔的侧壁的背离进液管的一侧,且储棉腔的底壁的接近进液管的端部连接有挡板,挡板的顶部高于储棉腔的侧壁的底部,挡板和储棉腔的侧壁之间形成出气孔。由此,即使液体溢出时溅到侧壁或挡板上后也仅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储液腔中,而不会从出气孔中进入储棉腔中,从容保证储棉腔中的过滤棉处于干燥的环境。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滤单元设在第一底腔的上方。由此,可以避免第二底腔中的液体润湿过滤单元。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板不位于过滤单元的下方,或隔板位于过滤单元的下方,且隔板的顶部低于过滤单元的底部。由此,可以避免第二底腔的液体从隔板的顶部溢出至第一底腔中时润湿过滤棉。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隔板不位于过滤单元的下方时,隔板也不位于储棉腔的下方。由此,当第二底腔中的液体从隔板的顶部溢出至第一底腔时,即使液体溢出时溅到侧壁或挡板上后也仅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底腔中,而不会从出气孔中进入储棉腔中,从容保证储棉腔中的过滤棉处于干燥的环境。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主机。
[0020]该内窥镜主机包括主机箱;以及均设在主机箱上的供水模块、吸引模块、用于控制
供水模块和吸引模块的开启和停止的控制模块,以及用于将内窥镜与外部的显示单元连接的视频处理模块;其中,供水模块设置成能够与内窥镜连接,且能够在开启状态给内窥镜供水;吸引模块包括吸引泵和吸引瓶,吸引瓶的瓶体通过第一管体与内窥镜连接,控制模块设置成能够控制吸引泵开启或停止,吸引泵设置成开启时能够在瓶体中产生负压,以通过内窥镜将液体或气体吸入瓶体的第二底腔中;其中,吸引瓶为前述的吸引瓶。
[0021]由此,医生进行流动诊断时,只需要携带内窥镜主机和内窥镜即可,携带方便,且不易遗漏部件;由于主机箱内的供水模块、吸引模块、视频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已经预先连接好,医护人员使用该内窥镜主机时,仅需要将供水模块、吸引模块和视频处理模块与内窥镜连接即可进行内窥镜检查,节省了医护人员将各模块相互连接的时间;而且,还可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供水模块和吸引模块的工作状态,使得进行内窥镜检查的操作更加简易、快捷。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窥镜用吸引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所述瓶体上设有用于与吸引泵连接的出气口和用于与内窥镜连接的进液口;连接在所述进液口上且位于所述瓶体的第一储液腔中的进液管;以及设在所述第一储液腔内部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储液腔的底部分隔成第一底腔和第二底腔;所述第一底腔和第二底腔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一底腔的上方;所述进液管插入所述第二底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吸引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竖直移动单元设在所述第二底腔中的磁铁,所述竖直移动单元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第二底腔中的液体的浮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磁铁上下运动;以及设在所述瓶体的瓶壁上的用于检测所述磁铁的磁控开关,所述磁控开关设在所述出气口的下方,且设置成在检测到所述磁铁时发送液位报警信号;所述隔板的高度设置成当所述第二底腔中的液面与其平齐时,所述磁控开关能够检测到所述磁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吸引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移动单元包括所述进液管和套设在所述进液管外周上的浮球;所述进液管为无磁性的直管,且不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磁铁设在所述浮球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吸引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沿竖直方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吸引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控开关设在所述瓶体的外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吸引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出气口上的过滤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用吸引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泊盛国云徐传友陈庆林李姚徐福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法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