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415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用于收容电芯的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至少两个导电件;每个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弹性抵接电极;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件的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的顶端的连线与所述支架的侧壁不相交;和/或,每个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二弹性抵接电极,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件的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的顶端的连线与所述支架的侧壁不相交。该支架组件可便于对支架组件上的电极进行检测,便于电极与线路板电连接,从而可提高支架组件上的电极与线路板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可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进而可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进而可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在装配过程中,供电组件中的线路板通常需要与电连接件连接,电连接件与线路板的连接的稳定性不好,并且组装时无法进行检测从而去规避这个问题,该电子雾化装置不仅存在操作繁琐而且不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支架组件,进一步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支架组件,包括用于收容电芯的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至少两个导电件;
[0005]每个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弹性抵接电极;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件的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的顶端的连线与所述支架的侧壁不相交;和/或,每个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二弹性抵接电极,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件的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的顶端的连线与所述支架的侧壁不相交。
[0006]优选地,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包括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避让孔用于红外检测装置检测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是否重合。
[0007]优选地,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包括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避让孔用于红外检测装置检测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是否重合。
[0008]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底壁,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和/或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朝所述第一开口伸出且所述顶端高于所述侧壁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端壁;所述端壁包括与所述导电件相对设置的平面;
[0010]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导电件的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和/或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朝平行于所述平面方向延伸。
[0011]优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导电连接部;
[0012]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一端用于与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线路板弹性抵接。
[0013]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供第一线路板安装的第二开口;
[0014]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朝所述第二开口穿出与所述第一线路板弹性抵接。
[0015]优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导电连接部;
[0016]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另一端用于与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二线路板弹性抵接。
[0017]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供第二线路板安装的第三开口;
[0018]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朝所述第三开口穿出与所述第二线路板弹性抵接。
[0019]优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导电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的另一端;
[0020]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包括与所述导电连接部结合的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架上;
[0021]和/或,所第二弹性抵接电极包括与所述导电连接部结合的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架上。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还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线路板抵接的第一抵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
[0023]和/或,所第二弹性抵接电极还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线路板抵接的第二抵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三结合部的第四结合部。
[0024]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之间的第一主体部,和/或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一端的第一导引部;
[0025]和/或,所第二弹性抵接电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四结合部之间的第二主体部,和/或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部一端的第二导引部。
[0026]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一导引部相接处设有第一导电层;
[0027]和/或,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引部相接处设有第二导电层。
[0028]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宽度;
[0029]和/或,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宽度。
[0030]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对应设置的第一镂空结构;
[0031]和/或,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第二弹性抵接电极对应设置的第二镂空结构。
[0032]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底壁;所述导电件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架的底壁上。
[0033]优选地,所述底壁上设有支撑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的第一支撑结构;
[0034]和/或,所述底壁上设有支撑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的第二支撑结构。
[0035]优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容置所述电芯的第一容置腔、容置第一线路板的第二容置腔和/或容置第二线路板的第三容置腔;
[0036]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穿至所述第二容置腔,和/或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穿至所述第三容置腔中。
[0037]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夹持第一线路板的第一夹持结构;
[0038]和/或,所述支架上设有夹持第二线路板的第二夹持结构。
[0039]本技术还构造一种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技术所述的支架组件。
[0040]本技术还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技术所述的供电组件、以及与所述供电组件连接的雾化器。
[0041]实施本技术的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支架组件通过将至少两个导电件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的顶端的连线与支架的侧壁不相交,和/或,将至少两个导电件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的顶端的连线与支架的侧壁不相交,进而可便于对支架组件上的电极进行检测,便于电极与线路板电连接,从而可提高支架组件上的电极与线路板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可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42]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43]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3是图2所示供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6]图4是图3所示供电组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47]图5是图3所示供电组件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0048]图6是图3所示供电组件的支架组件收容电芯、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7是图6所示供电组件的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8是图7所示支架组件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9是图3所示支架组件的导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10是图3所示供电组件的导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11是图3所示供电组件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4]图1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支架组件收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容电芯(30)的支架(21)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21)上的至少两个导电件(22a,22b);每个所述导电件(22a,22b)包括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件的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顶端的连线与所述支架(21)的侧壁(212)不相交;和/或,每个所述导电件(22a,22b)包括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件的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顶端的连线与所述支架(21)的侧壁(212)不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12)上设有第一避让孔(2123),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包括第一抵接部(2224),所述第一避让孔(2123)用于红外检测装置检测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件(22a,22b)的所述第一抵接部(2224)是否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12)上设有第二避让孔(2124),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包括第二抵接部(2234),所述第二避让孔(2124)用于红外检测装置检测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件(22a,22b)的所述第二抵接部(2234)是否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开口(2104)和与所述第一开口(2104)相对的底壁,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和/或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朝所述第一开口(2104)伸出且所述顶端高于所述侧壁(212)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包括端壁(213,214);所述端壁(213,214)包括与所述导电件(22a,22b)相对设置的平面;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导电件(22a,22b)的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和/或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朝平行于所述平面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22a,22b)包括导电连接部(221);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221)一端用于与设置于所述支架(21)上的第一线路板(40)弹性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包括供第一线路板(40)安装的第二开口(2105);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朝所述第二开口(2105)穿出与所述第一线路板(40)弹性抵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22a,22b)包括导电连接部(221);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221)另一端用于与设置于所述支架(21)上的第二线路板(60)弹性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包括供第二线路板(60)安装的第三开口(2106);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朝所述第三开口(2106)穿出与所述第二线路板(60)弹性抵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22a,22b)包括导电连接部(221);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221)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22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包括与所述导电连接部(221)结合的第一结合部(2222);
所述第一结合部(2222)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孝汪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