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尾砂浆治理山坡露天盆用尾砂浆排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3990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尾砂浆治理山坡露天盆用尾砂浆排渗装置,有效排出中下部尾砂浆中的水,保证尾砂浆强度达到预期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布置在山坡露天盆的土石坝体内部的多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排渗管一端连通,所述排渗管的另一端置于露天盆山坡上,所述多个排水管沿土石坝体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排渗管设置在土石坝体外部与露天盆山坡中部,所述排水管和排渗管的外壁上均包覆有土工布层,所述排渗管上开设有多个排渗孔,多个排渗孔呈梅花形布置于排渗管上。多个排渗孔呈梅花形布置于排渗管上。多个排渗孔呈梅花形布置于排渗管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浓度尾砂浆治理山坡露天盆用尾砂浆排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矿山工程
,尤其涉及高浓度尾砂浆治理山坡露天盆的排渗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以往的地下采矿,造成地表的塌陷,经历长久的岁月后形成了山坡露天坑。山坡露天盆对于环境的影响较大,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甚至会发生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制约着区域企业的发展。另外,随着雨季的到来,露天盆中汇水造成围岩弱化,露天盆边坡的稳定性发生变化,造成边坡失稳。
[0003]目前国内治理山坡露天盆时采用尾砂、尾砂胶结材料等充填露天盆。尾砂充填山坡露天盆虽然有其废物利用的优势,但偶也发生尾砂泄露的事件,对露天盆下游区域的植被、水源、地形地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影响巨大;尾砂胶结材料既将尾砂等废弃物进行了利用,又减小了尾砂泄露的可能。为了使尾砂胶结材料输送方便,尾砂胶结材料一般呈流、塑状,浓度较高,采用管道输送。实践证明,目前利用尾砂浆治理山坡露天盆时,存在表层尾砂浆凝固较快,其强度容易达到,中下部尾砂浆凝固时间较长且强度达不到预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浓度尾砂浆治理山坡露天盆用尾砂浆排渗装置。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浓度尾砂浆治理山坡露天盆用尾砂浆排渗装置,包括布置在山坡露天盆的土石坝体内部的多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排渗管一端连通,所述排渗管的另一端置于露天盆山坡上,所述多个排水管沿土石坝体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排渗管设置在土石坝体与露天盆山坡之间,所述排水管和排渗管的外壁上均包覆有土工布层,所述排渗管上开设有多个排渗孔,多个排渗孔呈梅花形布置于排渗管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排渗孔的孔径为10

15mm。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为钢管或超高分子管道。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排渗孔为钢管或超高分子管道。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尾砂浆治理山坡露天盆用尾砂浆排渗装置,有效排出中下部尾砂浆中的水,保证尾砂浆强度达到预期要求,缩短了凝固时间。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排渗孔布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13]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高浓度尾砂浆治理山坡露天盆用尾砂浆排渗装置,包括布置在山坡露天盆的土石坝体1内部的多个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的一端与排渗管3一端连通,所述排渗管3的另一端置于露天盆山坡上,所述多个排水管2沿土石坝体1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排渗管2设置在土石坝体1与露天盆山坡之间,所述排水管2和排渗管3的外壁上均包覆有土工布层,所述排渗管3上开设有多个排渗孔4,多个排渗孔4呈梅花形布置于排渗管3上。
[0014]所述排渗孔4的孔径为10mm。
[0015]所述排水管2为钢管或超高分子管道。
[0016]所述排渗孔4为钢管或超高分子管道。
[0017]使用时排水管2的一端与排渗管3一端连通,所述排渗管3的另一端置于露天盆山坡上,山坡露天盆中尾砂浆的水排出至排渗管3中,再由排水管2排出。
[0018]上述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尾砂浆治理山坡露天盆用尾砂浆排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山体露天盆的土石坝体(1)内部的多个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的一端与排渗管(3)一端连通,所述排渗管(3)的另一端置于露天盆山坡上,所述多个排水管(2)沿土石坝体(1)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排水管(2)设置在土石坝体(1)内部,所述排水管(2)和排渗管(3)的外壁上均包覆有土工布层,所述排渗管(3)上开设有多个排渗孔(4),多个排渗孔(4)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凌霄马兆云高文美武亚婷李克宪张军奎秦晓涛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