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减重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392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减重保护装置,包括第一保护带,在所述第一保护带的末端通过固定在第一保护带末端的调节保护带,在所述第一保护带的前端带有托手部,在所述第二保护带的下部形成固定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骨科患者,骨科术后上肢需固定在功能位的患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减少患者在直立位时重力对肩关节的影响,在患者坐位和直立位时有效保护肩关节,同时使肘关节、腕关节和手处于功能位,减少偏瘫上肢屈曲痉挛等并发症发生。偏瘫上肢屈曲痉挛等并发症发生。偏瘫上肢屈曲痉挛等并发症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减重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减重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脑损伤后偏瘫患者常因早期保护不当而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进而导致肩部及上肢疼痛,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故此如何进行减重保护就显得很有必要,尤其是对偏瘫患者进行早期上肢减重和关节保护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肩关节半脱位发生,预防和减少肩痛。特别是早期使偏瘫上肢处于功能位,可有效减少偏瘫上肢及手部的肌张力异常增高;但是市场上尚无很好的减重保护装置,本申请人设计一款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减重保护装置,以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减重保护装置,可以减少患者在直立位时重力对肩关节的影响,在患者坐位和直立位时有效保护肩关节,同时使肘关节、腕关节和手处于功能位,减少偏瘫上肢屈曲痉挛等并发症发生。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减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护带,在所述第一保护带的末端通过固定在第一保护带末端的调节扣活动连接第二保护带,在所述第一保护带的前端带有托手部,在所述第二保护带的下部形成固定部。
[0006]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由抗菌面料制成。
[0007]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托手部包括2个托环,其中2个托环的顶部共同固定在第一保护带的前端。
[0008]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托手部包括内部的可充电式热水袋,以及外部由抗菌面料制成的保护套。
[0009]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托环与所述第一保护带之间为活动式固定。
[0010]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在所述托环顶端的外部设有姓名贴。
[0011]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抗菌面料包括从上到下的防水层、面料层和内衬层,其中内衬层为海绵或者乳胶。
[0012]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保护带上设有位于姓名贴上方用于放置手机的口袋。
[001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部包括子母扣,所述子母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保护带最低端处和所述第二保护带的中下部处,所述子母扣扣在一起时,第二保护带的下部部分形成环状的固定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包括第一保护带,在所述第一保护带的末端通过固定在第一保护带末
端的调节保护带,在所述第一保护带的前端带有托手部,在所述第二保护带的下部形成固定部。本技术适用于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骨科患者,骨科术后上肢需固定在功能位的患者,本技术可以减少患者在直立位时重力对肩关节的影响,在患者坐位和直立位时有效保护肩关节,同时使肘关节、腕关节和手处于功能位,减少偏瘫上肢屈曲痉挛等并发症发生。
[0016]本技术还具有以下的优点:
[0017]1,本技术产品有减重效果,能有效减少患者在直立位时重力对肩关节的影响。
[0018]2,本技术产品起到稳定肩关节的作用,本技术通过装置两端的托手部和固定部实现平衡受力,可有效稳定肩关节。
[0019]3,本技术产品整体舒适效果,本技术通过使用海绵或乳胶内衬,可减少对肩部和上肢的压力。
[0020]4,本技术产品有防水性能,整个表面喷涂特殊防水剂,防水溅湿,方便打理。
[0021]5,本技术产品整体抗菌,其采用抗菌材质,可抑制细菌并防臭,在医院环境也可安心使用。
[0022]6,本技术产品设计了姓名贴,在手部附近有写姓名处,防止与其他患者互换。
[0023]7,本技术整体制作简单,长短可调节,适合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
[0024]由上可知,本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减少患者在直立位时重力对肩关节的影响,在患者坐位和直立位时有效保护肩关节,同时使肘关节、腕关节和手处于功能位,减少偏瘫上肢屈曲痉挛等并发症发生。
附图说明
[002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附图中:
[002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中第二保护带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中抗菌面料的剖面图。
[0030]图4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减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护带1,在所述第一保护带1的末端通过固定在第一保护带末端1的调节扣2活动连接第二保护带3,调节扣2是为了方便患者前后长度调节,满足不同身高患者的使用,另外在所述第一保护带1的前端带有托手部4,在所述第二保护带3的下部形成固定部5,用于固定在患者手臂上。本技术所述固定部包括子母扣6,所述子母扣6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保
护带3最低端处和所述第二保护带3的中下部处,所述子母扣6扣在一起时,第二保护带3的下部部分形成环状的固定部5,分担一定的受力,起到肩部减轻重力的作用。本技术所述第一保护带1、所述第二保护带3由抗菌面料制成。其中在第一保护带1上设有收集袋12用于临时放置手机。
[0034]本实用新所述托手部4包括2个托环7,所述托手部4包括内部的可充电式热水袋,以及外部由抗菌面料制成的保护套,提及的可充电式热水袋为现有技术,将其制成环状,便于对手部进行保暖,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其中2个托环的顶部共同固定在第一保护带的前端,所述托环7与所述第一保护带1之间为活动式固定,这样便于调节,方便患者手的放置;当然也可以是固定的。
[0035]本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患者将手放置于托手部4时,手仍然能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如张手、握拳、捏物等,还可以如其他手指略微分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半屈位,远侧指间关节轻微屈曲。各指的关节屈曲位置较一致,手外伤后特别是估计日后关节功能难以恢复正常,甚至会发生关节强直者在此位置固定,使伤手保持最大的功能。
[0036]本技术在所述托环7顶端外部设有姓名贴8,这样的结构,是为了患者方便使用,不容易混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0037]本技术所述抗菌面料包括从上到下的防水层9、面料层10和内衬层11,其中内衬层为海绵或者乳胶,这样能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可减少对肩部和上肢的压力。本技术产品有防水性能,整个表面喷涂特殊防水剂,防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减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护带,在所述第一保护带的末端通过固定在第一保护带末端的调节扣活动连接第二保护带,在所述第一保护带的前端带有托手部,在所述第二保护带的下部形成固定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减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带、所述第二保护带由抗菌面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减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手部包括2个托环,其中2个托环的顶部共同固定在第一保护带的前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减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手部包括内部的可充电式热水袋,以及外部由抗菌面料制成的保护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上肢减重保护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虹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