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表校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363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能表校准装置,包括分别与计算机连接的数字毫秒仪和转速监测组件,转速监测组件设置在校准平台的上方空间;转速监测组件包括与外壳连接的转速监测仪本体,转速监测仪本体与信号发射端连接,信号发射端通过水平偏移调节机构与外壳底部活动连接,信号发射端朝向校准平台,校准平台上表面设有纵向导轨,外壳通过垂直偏移调节机构与纵向导轨活动连接。利用计算机连接校准源、数字毫秒仪和转速监测组件,由计算机汇总校准时间段内的脉冲灯闪烁次数和时间数据,直观的显示电能表的校准常数,使得校准装置操作方便且功能更加集成化。能更加集成化。能更加集成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能表校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能表校准
,具体涉及一种电能表校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电能表需要经过校准才能确保计量准确,采用转速计记录电能表在一段时间内的脉冲数,利用记录的脉冲数与电能表出厂标定的脉冲常数对比的方式完成电能表校准。
[0004]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利用手持式红外线转速计对准待检测电能表的脉冲灯,在给定校准电压下,通过红外线转速计记录设定时间段内脉冲灯的闪烁次数来实现校准。此种方式需要确保一段时间内转速计的红外信号准确落在脉冲灯上,并且转速计与电能表的间距稳定,否则会影响转速计记录脉冲灯闪烁的次数。而电能表校准是流水线作业,工作人员容易因手部疲劳、走神等因素导致手持的转速计偏离电能表的脉冲灯,导致检测数据存在误差;同时,工作人员在手握转速计时,还需要观察毫秒仪中显示的时间和转速计中显示的脉冲灯闪烁次数,手持转速计的方式会影响工作人员其他的操作,进而带来校准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能表校准装置,利用计算机获取校准源、数字毫秒仪和转速监测组件的校准结果,汇总校准时间段内的脉冲灯闪烁次数和时间数据,同时利用转速监测组件设置的垂直偏移调节机构和水平偏移调节机构,改变调节转速监测仪信号发射端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相对于待校准电能表的位移,实现信号发射端与脉冲灯的对准,解放人力的同时提高校准精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能表校准装置,包括分别与计算机连接的数字毫秒仪和转速监测组件,转速监测组件设置在校准平台的上方空间;
[0008]转速监测组件包括与外壳连接的转速监测仪本体,转速监测仪本体与信号发射端连接,信号发射端通过水平偏移调节机构与外壳底部活动连接,信号发射端朝向校准平台,校准平台上表面设有纵向导轨,外壳通过垂直偏移调节机构与纵向导轨活动连接。
[0009]垂直偏移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纵向导轨表面的第一齿条和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外壳内部,第一齿轮与第一调节手轮连接,第一调节手轮通过转轴连接在外壳一侧。
[0010]第一调节手轮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将旋转动力转化为直线行程,使外壳能够沿纵向导轨运动,从而改变信号发射端与校准平台在垂直方向的相对距离。
[0011]纵向导轨一侧设有第一标尺,第一标尺与纵向导轨并列布置,外壳底部一侧设有第一箭头,第一箭头指向第一标尺。
[0012]水平偏移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一侧的第二调节手轮,第二调节手轮与第二齿轮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二齿条沿水平方向布置且设在外壳内部,第二齿条底部连接信号发射端。
[0013]第二调节手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将旋转动力转化为直线行程,第二齿条带动信号发射端沿水平方向运动,改变信号发射端与校准平台水平方向的相对距离。
[0014]外壳上第二调节手轮所在一侧的底部设有第二标尺,信号发射端设有第二箭头,第二箭头指向第二标尺。
[0015]转速监测仪本体与信号发射端通过导线连接。
[0016]还具有交直流信号转换仪和校准源,校准源的电压输出端与待校准电能表的电压连接口连接,校准源的电流输出端与待校准电能表的电流连接口连接;
[0017]交直流信号转换仪的交流信号采集端与待校准电能表的电压连接口相连接,交直流信号转换仪的直流信号输出端与数字毫秒仪的直流信号输入端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0019]1、利用计算机连接校准源、数字毫秒仪和转速监测组件,由计算机汇总校准时间段内的脉冲灯闪烁次数和时间数据,直观的显示电能表的校准常数,使得校准装置操作方便且功能更加集成化。
[0020]2、通过转速监测组件上的垂直偏移调节机构和水平偏移调节机构,改变调节转速监测仪信号发射端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相对于待校准电能表的位移,实现信号发射端与脉冲灯的对准,解放人力的同时提高校准精度。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图1是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校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校准装置中转速监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转速监测组件中垂直偏移调节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转速监测组件中水平偏移调节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数字毫秒仪,2、交直流信号转换仪,3、校准源,4、电能表,41、纵向导轨,42、校准平台,5、转速监测组件,50、外壳,51、转速监测仪本体,52、信号发射端,53、第一调节手轮,531、第一齿轮,532、第一齿条,54、第二调节手轮,541、第二齿轮,542、第二齿条,55、第一标尺,56、第二标尺,57、第一箭头,58、第二箭头,6、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0]如前所描述的,利用红外线转速计对准待检测电能表的脉冲灯,通过红外线转速计记录设定时间段内脉冲灯的闪烁次数来实现校准。此种方式需要确保校准持续时间内转速计的红外信号准确落在脉冲灯上,并且转速计与电能表的间距稳定,否则会影响转速计记录脉冲灯闪烁的次数。而电能表校准是流水线作业,工作人员容易因手部疲劳、走神等因素导致手持的转速计偏离电能表的脉冲灯;同时,工作人员在手握转速计的同时,还需要观察毫秒仪中显示的时间和转速计中显示的脉冲灯闪烁次数,手持转速计的方式会影响工作人员其他的操作,进而带来校准误差。
[0031]因此对于目前人工手握红外线转速计作业实现电能表校准的过程存在校准误差大和劳动量大的问题,以下实施例给出一种电能表校准装置,利用计算机连接校准源、数字毫秒仪和转速监测组件,由计算机汇总校准时间段内的脉冲灯闪烁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能表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计算机连接的数字毫秒仪和转速监测组件,所述转速监测组件设置在校准平台的上方空间;所述转速监测组件包括与外壳连接的转速监测仪本体,所述转速监测仪本体与信号发射端连接,所述信号发射端通过水平偏移调节机构与所述外壳底部活动连接,所述信号发射端朝向所述校准平台,所述校准平台上表面设有纵向导轨,所述外壳通过垂直偏移调节机构与所述纵向导轨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能表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偏移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纵向导轨表面的第一齿条和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调节手轮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手轮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外壳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能表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手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旋转,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将旋转动力转化为直线行程,使所述外壳能够沿所述纵向导轨运动,从而改变所述信号发射端与所述校准平台在垂直方向的相对距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能表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轨一侧设有第一标尺,所述第一标尺与所述纵向导轨并列布置,所述外壳底部一侧设有第一箭头,所述第一箭头指向所述第一标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能表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伟鲁杨剑逯遥袁伟玉张乔苏敏鲁毅杜艳沙浩淼张松梅叶斐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