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比例阀控制电路及呼吸训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355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比例阀控制电路,包括隔离电路、驱动电路、电源和比例阀受电电路,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外部PWM信号,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源相连,所述比例阀受电电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电源相连,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比例阀受电电路的通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比例阀控制电路具有分立元器件少、电路连接简单的优点,控制电路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呼吸训练系统基于该电路可以精准的控制经过比例阀的气体流量,从而精准地控制混合气体的氧气浓度。从而精准地控制混合气体的氧气浓度。从而精准地控制混合气体的氧气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比例阀控制电路及呼吸训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呼吸训练
,具体涉及一种比例阀控制电路及呼吸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间歇性低氧训练是模拟高海拔地区的低氧及低压的环境以达到促进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的训练效果,有效改善身体机能,提高身体适应低氧环境的耐受性。
[0003]模拟高低氧的的环境是通过控制呼吸训练系统的比例阀来输出氧气浓度不同的混合气体,呼吸训练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精确地调节比例阀的开度,使呼吸训练系统准确地控制输出混合气体的氧气浓度。现有比例阀控制电路存在以下缺点:分立元件较多,电路连接复杂,控制电路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外界干扰的影响,使比例阀控制电路的开度无法精准地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比例阀控制电路,包括隔离电路、驱动电路、电源和比例阀受电电路,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外部PWM信号,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源相连,所述比例阀受电电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电源相连,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比例阀受电电路的通断。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MOS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连接到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比例阀受电电路。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并联。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指示电路,所述指示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和所述驱动电路相连。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指示电路包括第三限流电阻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限流电阻与发光二极管串联,所述第三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比例阀受电电路包括比例阀输入接口和第二二极管,所述比例阀输入接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比例阀输入接口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比例阀输入接口并联。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离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和下拉电阻,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连接外部的PWM信号,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下拉电阻的一端,所述下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电源的电压为+24V。
[0014]一种呼吸训练系统,包括上述的比例阀控制电路。
[0015]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方案比例阀控制电路接收外部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PWM信号经过隔离电路进行光耦隔离,使比例阀控制电路不受外部电压波动的影响,经光耦隔离后的PWM信号输入至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控制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导通,驱使MOS管进行通断,从而使比例阀精准地保持一定的开度,发光二极管发光指示比例阀的运行状态。这样的比例阀控制电路具有分立元器件少、电路连接简单、低成本的优点,控制电路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呼吸训练系统基于该电路可以精准的控制经过比例阀的气体流量,从而精准的控制混合气体的氧气浓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0]结合附图1,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比例阀控制电路,包括隔离电路1、驱动电路2、电源3、比例阀受电电路4和指示电路5,所述隔离电路1的输入端连接外部PWM信号,所述驱动电路2分别与所述隔离电路1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源3相连,所述比例阀受电电路4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2和所述电源3相连,所述指示电路5分别与所述电源3和所述驱动电路2相连,所述电源的电压为+24V,所述驱动电路2控制所述比例阀受电电路4的通断。
[0021]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MOS管M1,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到所述隔离电路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源3,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所述MOS管M1的栅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MOS管M1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M1的漏极连接所述比例阀受电电路4。
[0022]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2和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电路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
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2并联。
[0023]所述指示电路包括第三限流电阻R3和发光二极管LED1,所述第三限流电阻R3与发光二极管LED1串联,所述第三限流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3,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2。
[0024]所述比例阀受电电路4包括比例阀输入接口J1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比例阀输入接口J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3,所述比例阀输入接口J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2,所述第二二极管D2与所述比例阀输入接口J1并联。
[0025]所述隔离电路1包括光电耦合器TLP1和下拉电阻R4,所述光电耦合器TLP1的第一引脚连接外部的PWM信号,所述光电耦合器TLP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下拉电阻R4的一端,所述下拉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TLP1采用的是高速光耦TLP185。
[0026]一种呼吸训练系统,包括上述的比例阀控制电路。
[0027]以上示意性的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比例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电路、驱动电路、电源和比例阀受电电路,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外部PWM信号,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源相连,所述比例阀受电电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电源相连,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比例阀受电电路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比例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MOS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连接到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比例阀受电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比例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1

3之一所述的一种比例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电路,所述指示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和所述驱动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红标卢伟刘兆国连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格森赫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