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的围岩强化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377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巷道的围岩强化支护结构,支撑骨架整体呈倒置的“U”形结构,其具有顶部、左侧部和右侧部,支撑骨架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支撑骨架起到对巷道的主要支撑作用;支护板组件包括弧形支护板、左侧支护板和右侧支护板,支护板组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撑骨架之间,弧形支护板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支撑骨架顶部的连接槽内,左侧支护板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支撑骨架左侧部的连接槽内,右侧支护板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支撑骨架右侧部的连接槽内,支护板组件与支撑骨架联合作用,可以起到对巷道整体起到支撑作用,而且支撑骨架与支护板组件的模块化可以实现提高支护施工进度,并且减低支护施工难度。施工难度。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巷道的围岩强化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围岩支护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巷道的围岩强化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煤矿主要是地下开采,需要在井下开掘大量巷道,采用巷道支护来保持巷道畅通和围岩稳定对煤矿建设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对巷道进行支护的基本目的在于缓和及减少围岩的移动,使巷道断面不致过度缩小,同时防止已散离和破坏的围岩冒落。巷道支护的效果却不仅仅取决于支架本身的支承力,还受到围岩性质、支架力学性质(支承力和可缩性)、支架安设密度、安设支架时间的早晚、支架安设质量和与围岩的接触方式(点接触或面接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0003]现有中国专:一种适于高应力软岩隧巷道围岩支护的夹心拱及施工方法,授权专利号:CN109372556B,授权日期:2020.08.25,通过夹心拱的结构设计显著提升围岩深浅部岩体承载能力,支护强度高,范围大,且给锚索束提供了可靠的着力基础,能够实现高应力软
[0004]岩隧巷道围岩长期稳定,但是由于支护结构通过钢筋支护网与锚杆以及多次喷浆作业实现巷道的支护,其存在施工难进度慢、支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的围岩强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骨架(1)、支护板组件、对接组件和顶侧支撑构件,所述支撑骨架(1)整体呈倒置的“U”形结构,包括顶部(2)、左侧部(3)和右侧部(4),所述支撑骨架(1)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5),所述支撑骨架(1)包括两个及以上且所有所述支撑骨架(1)等间距并列设置,所述支护板组件包括弧形支护板(6)、左侧支护板(7)和右侧支护板(8),所述支护板组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撑骨架(1)之间,所述对接组件包括连接杆(9)和紧固螺母(10),所述连接杆(9)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护板组件组件以及对应的三个所述支撑骨架(1),所述顶侧支撑构件包括左弧形支撑杆(11)和右弧形支撑杆(12),所述左弧形支撑杆(11)上端与所述弧形支护板(6)连接,其下端与所述左侧支护板(7)连接,所述右弧形支撑杆(12)上端与所述弧形支护板(6)连接,其下端与所述右侧支护板(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的围岩强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护板(6)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支撑骨架(1)顶部(2)的连接槽(5)内,所述左侧支护板(7)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支撑骨架(1)左侧部(3)的连接槽(5)内,所述右侧支护板(8)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支撑骨架(1)右侧部(4)的连接槽(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的围岩强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护板(6)、左侧支护板(7)和右侧支护板(8)沿宽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撑骨架(1)上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位置设有大小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巷道的围岩强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间隔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均设有一个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宁李伟赵明翔单奥博孙道羽赵美霞赵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