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镗一体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87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镗一体刀具,解决了使用现有设备进行加工,存在二次装夹过程中会出现装夹偏差的问题;存在半成品工件转运费时费力的问题;需要两台机床完成加工,占用车间空间,且增加机床维护负担的问题。本刀具包括夹持部分和切削部分,切削部分兼具了钻刀和镗刀的加工功能。钻镗一体化后,占用机床数量减少,只需要对一台机床进行维护,减少机床维护负担,同时减少设备占用空间和多设备协同工作的额外能耗;通过一台车床完成加工任务,节省了工件在两个加工流程间转运所浪费的工时,同时减少因加工周期长所需的废品量及半成品储备;减少装夹次数,降低装夹误差的概率,从而提高成品率。提高成品率。提高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镗一体刀具


[0001]本技术属于电连接器接触件加工刀具
,特别提供了一种钻镗一体刀具。

技术介绍

[0002]数控纵切自动车床(走心机)加工原理:将总长2m左右的线材或棒材送入上料器,由顶料杆推动原材料做轴向运动,刀具只做径向运动(与常规车床或者加工中心加工方式相反),执行钻镗孔工序时,由钻夹夹持的钻头不做任何旋转,由机床电机带动前后两个夹头夹持的毛料旋转产生切削力,进而达到钻削零件的目的。针对材料为铅黄铜合金类零件,由于原材料切削性能良好,材料柔性好,加工后废屑基本为粉末状,故采用排屑性能更好,不带螺旋槽,磨削方便的扁式钻头代替常规钻头进行零件加工。
[0003]由于机床设备的局限性,国内常用的数控纵切自动车床(西铁城R04、R07、A12IP;韩华XP16、XD12;上海北滨SL

12S)等机床出厂配置的钻座基本只能有3个,极个别机床能达到4个。导致利用该机床加工常用壳体类零件时受制于钻座数量,基本只能安装中心钻、钻头、镗刀、螺纹刀、槽刀其中任意3种。常规钻头进行加工时,切削部分的主体在钻头尖端(零件轴向),且钻削后通过螺旋槽保证废屑排出;常规镗刀加工原理是通过镗刀旋转为主运动,配合镗刀或者工件的移动对零件已有的孔进行二次加工,其切削部分的主体在镗刀尖端(零件径向),两种刀具的主要加工方向和刀具结构均不一致,所以机床加工零件时需同时配有两种刀具。数控纵切自动车床所使用的刀具为扁钻,目前市面上没有钻镗一体化的扁钻刀具。就导致很多形状特征较复杂的壳体类零件需要二次装夹加工。<br/>[0004]因此,使用现有设备进行加工,存在二次装夹过程中会出现装夹偏差的问题;存在半成品工件转运费时费力的问题;需要两台机床完成加工,占用车间空间,且增加机床维护负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时具备镗刀功能和钻刀功能的一体化刀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镗一体刀具,包括夹持部分和切削部分,切削部分一体成型于夹持部分的前端,所述切削部分包括半圆柱杆体、排屑槽、钻头主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钻头副切削刃、镗刀主切削刃、镗刀刀尖、钻头副后刀面、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镗刀主后刀面和钻头刀尖,钻头副后刀面和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为开设于半圆柱杆体前端左右两侧的斜面,镗刀主后刀面设置于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的后侧,两个排屑槽分别开设于半圆柱杆体的左右侧壁,且排屑槽的位置均位于镗刀主后刀面的后侧,半圆柱杆体的上表面与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的交汇处为钻头主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半圆柱杆体的上表面与钻头副后刀面的交汇处为钻头副切削刃,半圆柱杆体的上表面与镗刀主后刀面的交汇处为镗刀主切削刃,钻头主
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与钻头副切削刃的交点为钻头刀尖,钻头主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与镗刀主切削刃的交点为镗刀刀尖。
[0007]进一步地,钻头主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与镗刀主切削刃的夹角a为108
°

[0008]进一步地,半圆柱杆体的上表面与其下侧倾斜面夹角b为15
°

[0009]进一步地,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和镗刀主后刀面的相交直线与半圆柱杆体的上表面主视侧的夹角c为80
°

[0010]进一步地,夹持部分和切削部分均由HPb59

1铜合金制作。
[0011]进一步地,夹持部分和切削部分均以夹持部分的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
[0012]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减少装夹次数,降低装夹误差的概率,从而提高成品率。
[0014]2、钻镗一体化后,占用机床数量减少,只需要对一台机床进行维护,减少机床维护负担,同时减少设备占用空间和多设备协同工作的额外能耗。
[0015]3、通过一台车床完成加工任务,节省了工件在两个加工流程间转运所浪费的工时,同时减少因加工周期长所需的废品量及半成品储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0]附图标记包括:1

夹持部分;2

切削部分;201

半圆柱杆体;202

排屑槽;203

钻头主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204

钻头副切削刃;205

镗刀主切削刃;206

镗刀刀尖;207

钻头副后刀面;208

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209

镗刀主后刀面;210

钻头刀尖。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2]参照图1

图4,一种钻镗一体刀具,包括夹持部分1和切削部分2,切削部分2一体成型于夹持部分1的前端,所述切削部分2包括半圆柱杆体201、排屑槽202、钻头主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203、钻头副切削刃204、镗刀主切削刃205、镗刀刀尖206、钻头副后刀面207、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208、镗刀主后刀面209和钻头刀尖210,钻头副后刀面207和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208为开设于半圆柱杆体201前端左右两侧的斜面,镗刀主后刀面209设置于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208的后侧,两个排屑槽202分别开设于半圆柱杆体201的左右侧壁,且排屑槽202的位置均位于镗刀主后刀面209的后侧,半圆柱杆体201的上表面与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208的交汇处为钻头主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203,半圆柱杆体201的上表面与钻头副后刀面207的交汇处为钻头副切削刃204,半圆柱杆体201的上表面与镗刀主后刀面209的交汇处为镗刀主切削刃205,钻头主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203与钻头副切削刃204的交点为钻头刀尖210,钻头主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203与镗刀主切削刃205的交点为镗刀刀尖206。
[0023]钻头主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203与镗刀主切削刃205的夹角a为108
°

[0024]半圆柱杆体201的上表面与其下侧倾斜面夹角b为15
°

[0025]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208和镗刀主后刀面209的相交直线与半圆柱杆体201的上表面主视侧的夹角c为80
°

[0026]夹持部分1和切削部分2均由HPb59

1铜合金制作。
[0027]夹持部分1和切削部分2均以夹持部分1的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
[0028]通过以现有铜合金扁钻毛坯料作为刀体,将其刀尖刃磨至图中所示的样式。该刀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镗一体刀具,其特征在于:该刀具包括夹持部分和切削部分,切削部分一体成型于夹持部分的前端,所述切削部分包括半圆柱杆体、排屑槽、钻头主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钻头副切削刃、镗刀主切削刃、镗刀刀尖、钻头副后刀面、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镗刀主后刀面和钻头刀尖,钻头副后刀面和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为开设于半圆柱杆体前端左右两侧的斜面,镗刀主后刀面设置于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的后侧,两个排屑槽分别开设于半圆柱杆体的左右侧壁,且排屑槽的位置均位于镗刀主后刀面的后侧,半圆柱杆体的上表面与钻头主后刀面兼镗刀副后刀面的交汇处为钻头主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半圆柱杆体的上表面与钻头副后刀面的交汇处为钻头副切削刃,半圆柱杆体的上表面与镗刀主后刀面的交汇处为镗刀主切削刃,钻头主切削刃兼镗刀副切削刃与钻头副切削刃的交点为钻头刀尖,钻头主切削刃兼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博于龙邢家伟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