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PICC管继发异位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275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用于检测PICC管继发异位的检测装置,包括连接管、PICC管体、内套管和外管,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PICC管体和内套管相固定连通,内套管活动连接于外管内部,外管内壁且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液管,内套管的右侧活动卡接于进液管的左侧,通过设置的内套管、外管、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弹簧、活动板、滑块和通槽,使得工作人员在将外管与内套管进行连接时,能够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内套管先滑入到外管内后,再通过转动的方式,将滑块卡入到通槽内,以此对外管与内套管之间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装置在连接后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提高了工作人员在使用时的便捷性。提高了工作人员在使用时的便捷性。提高了工作人员在使用时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PICC管继发异位的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用于检测PICC管继发异位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PICC管广泛应用于临床近20年,其优点是只需外周穿刺,穿刺危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外周留置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经济有效且容易拔管,能提供稳定的静脉输液,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并易于家庭自我护理,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率,PICC穿刺包内物品齐全,由专业护士床边即可穿刺,导管材料为硅胶,柔软、弹性好,总长度为65cm,可根据个体及治疗需要预先进行裁剪,导管上的厘米刻度标记使修剪导管时更为容易、准确。置管成功后,导管尖端位于腔静脉,可通过放射影像学确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同时现有的专利产品对PICC导管继发性异位进行阶段性的跟踪,根据P波的心电图基准值和变化判定导管是否异位,旨在分析探讨病人置管后导管异位发生的时间、原因以及相关的干扰因素,对临床工作早期发现并及时解决PICC异位,减轻病人继发的损伤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在将PICC管与外界的导管上相互连接时,十分的麻烦,不便于使用,且在连接后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PICC管继发异位的检测装置,具备方便连接,连接后的稳定性高等优点,解决了传统PICC管不便于连接、连接后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用于检测PICC管继发异位的检测装置,包括连接管、PICC管体、内套管和外管,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PICC管体和内套管相固定连通,内套管活动连接于外管内部,外管内壁且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液管,内套管的右侧活动卡接于进液管的左侧。
[0005]本技术的用于检测PICC管继发异位的检测装置,其中外管内壁正面和背面的中央水平开设有第一滑槽,外管内壁的中央且与两个第一滑槽的右侧相互连通的位置开设有环形的第二滑槽,内套管正面和背面的中央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内套管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远离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可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滑动。
[0006]本技术的用于检测PICC管继发异位的检测装置,其中第二滑槽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贯穿外管外壁的通槽,滑块活动卡接于通槽内,使得滑块在转动后,能够卡入到通槽内。
[0007]本技术的用于检测PICC管继发异位的检测装置,其中内套管表面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块,进液管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卡块活动卡接于卡槽内,使得内套管在固定到外管内后,内套管右侧的卡块能够卡入到进液管左侧的卡槽内,从
而进一步提高了进液管和内套管在连接后的稳定性。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9]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内套管、外管、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弹簧、活动板、滑块和通槽,使得工作人员在将外管与内套管进行连接时,能够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内套管先滑入到外管内后,再通过转动的方式,将滑块卡入到通槽内,以此对外管与内套管之间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装置在连接后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提高了工作人员在使用时的便捷性。
[0010]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卡块和卡槽,使得内套管在固定到外管内后,内套管右侧的卡块能够卡入到进液管左侧的卡槽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进液管和内套管在连接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装置安装后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外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图4中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连接管;2、PICC管体;3、内套管;4、外管;5、卡块;6、卡槽;7、进液管;8、第一滑槽;9、第二滑槽;10、凹槽;11、弹簧;12、活动板;13、滑块;14、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19]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0]请参阅图1

5,本技术的用于检测PICC管继发异位的检测装置,包括连接管1、PICC管体2、内套管3和外管4,连接管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PICC管体2和内套管3相固定连通,内套管3活动连接于外管4内部,外管4内壁且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液管7,内套管3的右侧活动卡接于进液管7的左侧。
[0021]外管4内壁正面和背面的中央水平开设有第一滑槽8,外管4内壁的中央且与两个
第一滑槽8的右侧相互连通的位置开设有环形的第二滑槽9,内套管3正面和背面的中央均开设有凹槽10,凹槽10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远离内套管3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2,活动板12远离弹簧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可在第一滑槽8和第二滑槽9内滑动。
[0022]第二滑槽9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贯穿外管4外壁的通槽14,滑块13活动卡接于通槽14内,使得滑块13在转动后,能够卡入到通槽14内。
[0023]内套管3表面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块5,进液管7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6,卡块5活动卡接于卡槽6内,使得内套管3在固定到外管4内后,内套管3右侧的卡块5能够卡入到进液管7左侧的卡槽6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进液管7和内套管3在连接后的稳定性。
[0024]在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工作人员内套管3的右侧从外管4的左侧滑动至外管4内,此时内套管3正面和背面的滑块13则能够在第一滑槽8内滑动,在滑动至第一滑槽8的最右侧后,工作人员便可以转动内套管3,从而带动滑块13在第二滑槽9内滑动,当滑块13在转动至与第二滑槽9相互连通的通槽14内,由于缺少外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PICC管继发异位的检测装置,包括连接管(1)、PICC管体(2)、内套管(3)和外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PICC管体(2)和内套管(3)相固定连通,所述内套管(3)活动连接于外管(4)内部,所述外管(4)内壁且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液管(7),所述内套管(3)的右侧活动卡接于进液管(7)的左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PICC管继发异位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4)内壁正面和背面的中央水平开设有第一滑槽(8),所述外管(4)内壁的中央且与两个第一滑槽(8)的右侧相互连通的位置开设有环形的第二滑槽(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PICC管继发异位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3)正面和背面的中央均开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应年徐素芬辛文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