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265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器械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有直接采用纳米微针晶片导入外泌体时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其技术方案可概括为: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包括纳米微针晶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源输入模块,所述纳米微针晶片中央具有通孔,第一电极固定于通孔内,其形状与通孔相适应,第二电极为环状电极,并环绕固定于纳米微针晶片外围,所述电源输入模块为纳米微针晶片供电,并向第一电极提供第一电荷,第二电极提供第二电荷,使用时,纳米微针晶片、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均能够与被处理皮肤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导入外泌体时,使得皮肤对于外泌体的吸收大大增加,适用于纳米微针晶片。片。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器械技术,特别涉及纳米微针晶片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纳米微针晶片是根据人体皮肤结构开发的纳米促渗专用工具,它是由单晶硅经过纳米技术工艺雕刻而成。纳米晶片的表面是一系列微针阵列,微针可以穿透角质层,打通通往真皮层的通道,使得所需药物能够更容易渗透到真皮细胞中。
[0003]细胞在一定强度的电脉冲刺激下,会产生短暂的电穿孔效应,使细胞膜的半渗透性暂时丧失,使得细胞对药剂及DNA大分子的吸收量增加。近年来在基因转染、细胞融合、提高药物治癌效果等方面应用不少。相较于传统药物治疗,结合了电穿孔的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物吸收率。
[0004]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

200nm的纳米级囊泡,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参与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生物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由于外泌体的特殊结构和功能,使得它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可以作为诊断多种疾病的生物指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充当药物的载体,作为治疗手段;除此之外外泌体还应用于医美行业,用于护肤。
[0005]外泌体用于护肤时,直接涂抹于皮肤表面的吸收率很低,不到2%,难以作为正常的手段使用。当前医疗界促进化妆品吸收的工具包括有创微针、超声和电场、物理微波、激光和化学促渗剂等。但这些方法要么过深刺穿皮肤形成痛感创伤,易引发感染;要么对皮肤有刺激,损害皮肤健康。
[0006]而若直接采用纳米微针晶片导入外泌体,则其效果并不如穿孔法等现有技术,因此需要对纳米微针晶片进行改进以提升其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目前直接采用纳米微针晶片导入外泌体时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提供一种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
[000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包括纳米微针晶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源输入模块,所述纳米微针晶片中央具有通孔,第一电极固定于通孔内,其形状与通孔相适应,第二电极为环状电极,并环绕固定于纳米微针晶片外围,所述电源输入模块为纳米微针晶片供电,并向第一电极提供第一电荷,第二电极提供第二电荷,若第一电荷为正电荷,则第二电荷为负电荷,反之若第一电荷为负电荷,则第二电荷为正电荷,使用时,纳米微针晶片、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均能够与被处理皮肤相接触。
[0009]具体的,为提供一种通孔的形状,则所述通孔为圆形或正多边形。
[0010]进一步的,为提供一种环状电极,则所述环状电极的外边为圆形或正多边形,内边与纳米微针晶片的外边相适应。
[0011]具体的,为提供一种纳米微针晶片的参数范围,则有:所述纳米微针晶片的外围为
矩形,长宽均为3

10mm,其阵列凸点数量64

100个,阵列凸点的高度为50

300μm,锥度为(40
±3°
)。
[0012]再进一步的,为提供一种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的使用参数范围,则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直流脉冲电流的工作频率为5

30HZ,其输出功率为2.5

15W。
[0013]具体的,为进一步提升该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在使用时的效果,则还包括振动发生器,以纳米微针晶片具有阵列凸点的那一面为正面,则其背面固定于振动发生器上,所述振动发生器使用时能够使该纳米微针晶片在与垂直于该纳米微针晶片正面的方向上震动。
[0014]再进一步的,为避免振动发生器与纳米微针晶片直接接触导致纳米微针晶片的损坏,则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位于振动发生器与纳米微针晶片之间,则纳米微针晶片的背面固定于振动发生器上是指:纳米微针晶片固定在垫片上,垫片固定于振动发生器上。
[0015]具体的,为提供一种振动发生器的工作参数,则所述振动发生器的工作频率为5

20HZ,其功率为10

30W。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其将电穿孔技术和纳米晶片技术结合起来,在使用时,且确保安全性的同时,微电流和纳米微针晶片刺激细胞,由于打开了皮肤的通道,导入外泌体时,使得皮肤对于外泌体的吸收大大增加,可使外泌体作用到真皮层,且对皮肤的破坏作用小,愈合较快,不易损伤皮肤,在更好的修复皮肤同时减少痛感创伤。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的剖视图。
[0019]其中,1为第一电极,2为纳米微针晶片,3为第二电极,4为垫片,5为振动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1]本技术的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纳米微针晶片2、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3及电源输入模块,所述纳米微针晶片2中央具有通孔,第一电极1固定于通孔内,其形状与通孔相适应,第二电极3为环状电极,并环绕固定于纳米微针晶片2外围,所述电源输入模块为纳米微针晶片2供电,并向第一电极1提供第一电荷,第二电极3提供第二电荷,若第一电荷为正电荷,则第二电荷为负电荷,反之若第一电荷为负电荷,则第二电荷为正电荷,使用时,纳米微针晶片2、第一电极1及第二电极3均能够与被处理皮肤相接触。
[0022]由于第一电极1带正电荷,第二电极3带负电荷,则在使用时,该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与皮肤相接触,且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3也与皮肤相接触,正电荷会从第一电极1通过皮肤向第二电极3流动,这个过程中,正电荷可以打开细胞的细胞膜,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达到了将电穿孔技术和纳米晶片技术结合起来的目的。
[0023]为提供一种通孔的形状,则通孔优选为圆形或正多边形,通孔可以为各种形状,优选为圆形或正多边形的目的在于可以更好的利用材料,减少材料的浪费,方便使用。
[0024]为提供一种环状电极,则环状电极的外边优选为圆形或正多边形,内边与纳米微针晶片的外边相适应,而环状电极的外边也可以为各种形状,其优选为圆形或正多边形的目的也在于可以更好的利用材料,减少材料的浪费,方便使用。
[0025]为提供一种纳米微针晶片2的参数范围,则优选为:纳米微针晶片2的外围为矩形,长宽均为3

10mm,其阵列凸点数量64

100个,阵列凸点的高度为50

300μm,锥度为(40
±3°
)。
[0026]为提供一种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的使用参数范围,则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3之间直流脉冲电流的工作频率优选为5

30HZ,其输出功率优选为2.5

15W。
[0027]为进一步提升该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在使用时的效果,则还可以包括振动发生器5,以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包括纳米微针晶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电源输入模块,所述纳米微针晶片中央具有通孔,第一电极固定于通孔内,其形状与通孔相适应,第二电极为环状电极,并环绕固定于纳米微针晶片外围,所述电源输入模块为纳米微针晶片供电,并向第一电极提供第一电荷,第二电极提供第二电荷,若第一电荷为正电荷,则第二电荷为负电荷,反之若第一电荷为负电荷,则第二电荷为正电荷,使用时,纳米微针晶片、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均能够与被处理皮肤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形或正多边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电极的外边为圆形或正多边形,内边与纳米微针晶片的外边相适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流纳米微针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微针晶片的外围为矩形,长宽均为3

10mm,其阵列凸点数量64

100个,阵列凸点的高度为50

300μm,锥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超祁彩燕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极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