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化宽频段四等分微带功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51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化宽频段四等分微带功分器,包括壳体(1)、信号输入端(2)、第一功分器(301)、第二功分器(302)、第三功分器(303)、第一信号输出端(401)、第二信号输出端(402)、第三信号输出端(403)、第四信号输出端(404)、涡流(5)和伴地孔(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威尔金森功分器的基础上,使用了五支节蛇形走线展宽频谱段,使频段范围扩展至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化宽频段四等分微带功分器


[0001]本技术涉及微带功分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化宽频段四等分微带功分器。

技术介绍

[0002]功分器是无线通信领域的常用设备,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相等或不相等能量的器件。现代移动通信天线中,功分器在天线反馈电网络里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设备覆盖以及部署场景多样化的快速发展,功分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源器件,得到了日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其中带宽化、小型化是研究的热点。
[0003]功分器的主要设计要求是要满足端口驻波系数小,功分器的带内波动小,端口隔离度高,传输损耗低以及相位一致性好,且易于批量生产的电路形式简单的功分器。传统的威尔金森功分器在小型化实用中并不合适。
[0004]功分器的隔离度是评价功分器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功分器的板级隔离度提升措施比较少,或者提升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小型化宽频段四等分微带功分器,包括:
[0006]壳体、信号输入端、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三信号输出端、第四信号输出端、涡流和伴地孔;所述信号输入端安装于所述壳体内腔左侧;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三信号输出端和第四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壳体内腔右侧连接;所述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功分器和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功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功分器的输出端与第三信号输出端和第四信号输出端连接;涡流在第二功分器和第三功分器之间排列成U型结构,在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之间有两个涡流,在第三信号输出端和第四信号输出端之间有两个涡流;伴地孔位于每个涡流周围;每颗涡流附近伴有3颗伴地孔。
[0007]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和第三功分器均采用多支节蛇形结构输出功率分配信号;所述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和第三功分器的输入输出微带线特性阻抗为Z0;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和第三功分器支节的传输线长度为波长的四分之一,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和第三功分器的传输线特性阻抗随着信号传输方向逐渐变低。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9]1.采用涡流的方式提升板级隔离度;
[0010]2.根据信号波长选择合适的涡流尺寸和间隔距离,针对性的屏蔽6G以下的信号在板内传播,提升整体隔离度;
[0011]3.减小各支节走线长度;压缩各支节之间的耦合距离;压缩每个支节自身的耦合
以减小功分器的尺寸;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每个功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

壳体;2

信号输入端;301

第一功分器;302

第二功分器;303
‑ꢀ
第三功分器;401

第一信号输出端;402

第二信号输出端;403

第三信号输出端;404

第四信号输出端;5

涡流;6

伴地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1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方案涉及的一种小型化宽频带四等分微带功分器结构示意图。
[0018]如图1所示,提出一种小型化宽频带四等分微带功分器,包括壳体1、信号输入端2、第一功分器301、第二功分器302、第三功分器303、第一信号输出端401、第二信号输出端402、第三信号输出端403、第四信号输出端404、涡流5和伴地孔6;所述信号输入端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腔左侧;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401、第二信号输出端402、第三信号输出端403和第四信号输出端 404分别与所述壳体1内腔右侧连接;所述第一功分器301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入端2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功分器302和第三功分器30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功分器30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信号输出端401和第二信号输出端 402连接;所述第三功分器30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信号输出端403和第四信号输出端404连接;涡流5在第二功分器302和第三功分器303之间排列成U 型结构,在第一信号输出端401和第二信号输出端402之间有两个涡流5,在第三信号输出端404和第四信号输出端404之间有两个涡流5;伴地孔6位于每个涡流5周围;在每个涡流5的周围有3颗伴地孔6在周围排列。
[0019]所述主伴地孔5为U型结构。
[0020]所述涡流5为无铜皮覆盖的矩形结构。
[0021]所述涡流5相邻两个间的距离为2.65mm。(涡流矩形中心到中心的距离)
[0022]所述第一功分器301、第二功分器302和第三功分器303均采用五支节蛇形结构。
[0023]所述第一功分器301、第二功分器302和第三功分器303中的各个支节的传输线长度小于波长的四分之一。
[0024]涡流由尺寸为30mil
×
30mil的正方形孔构成。
[0025]由于最高的工作频率为6GHz,功分器板材为RO4003C,其介电常数为3.55,根据波长的计算公式
[0026][0027]其中wavelength(m)表示波长单位为米;Frequency表示频率单位为兆赫兹;E
R
为介电常数。
[0028]计算得到对应涡流的波长为26.5mm。
[0029]为了有效的屏蔽最高到6G的射频信号,令涡流间隔尺寸为波长的十分之一,因此涡流间隔(中心到中心距离)为2.65mm。
[0030]涡流位置处于板子的TOP层和bottom层,并且在每个涡流的附近添加地孔。添加涡流后,功分器整体隔离度有6

7dB的提升。
[0031]第一功分器301、第二功分器302和第三功分器303均采用五支节蛇形结构输出其功率分配信号。三个功分器的输入与输出微带线特性阻抗为Z0且各支节的传输线长度小于波长的四分之一,三个功分器的传输特性阻抗随着信号传输方向逐渐降低。
[0032]参照图2,图2为本技术中每个功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在本实施例中的小型化宽频段四等分微带功分器由三个树杈结构排列的带宽功分器组成。三个功分器均利用威尔金森功分器原理,使输入与输出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为Z0,端口间的传输线长度小于波长的四分之一,特性阻抗为从而满足阻抗与阻抗变换匹配;同传统的威尔金森功分器一样引用隔离电阻,达到输出端口之间相互隔离。
[0034]如果信号在端口2发生了反射,其中一部分的信号通过电阻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化宽频段四等分微带功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信号输入端(2)、第一功分器(301)、第二功分器(302)、第三功分器(303)、第一信号输出端(401)、第二信号输出端(402)、第三信号输出端(403)、第四信号输出端(404)、涡流(5)和伴地孔(6);所述信号输入端(2)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腔左侧;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401)、第二信号输出端(402)、第三信号输出端(403)和第四信号输出端(404)分别与所述壳体(1)内腔右侧连接;所述第一功分器(301)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入端(2)连接,输出端与第二功分器(302)和第三功分器(30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功分器(302)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信号输出端(401)和第二信号输出端(402)连接;所述第三功分器(30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信号输出端(403)和第四信号输出端(404)连接;涡流(5)在第二功分器(302)和第三功分器(303)之间排列成U型结构,在第一信号输出端(401)和第二信号输出端(402)之间有两个涡流(5),在第三信号输出端(403)和第四信号输出端(404)之间有两个涡流(5);伴地孔(6)位于每个涡流(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杰龙杜广湘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