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特别是带极间联接板的多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带极间联接板的多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包括底板上被隔板分隔成彼此绝缘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容纳槽的外壳,各组电磁系统和与之对应的触头系统呈左右平行分布的形式分别置于容纳槽内,与接线插片相联的触头设于外壳内各容纳槽中,可垂直移动的触桥设于触头上端,其特征在于接触器的外壳内对应于两端触头处,各有一个联接板分别将各组触头系统上同一端的触头联通。只有一组接线插片,该接线插片与一组触头系统上的触头联通。所述隔板对应于触头处开有凹槽,联接板跨过隔板,处于凹槽内;或隔板对应于触头处开有通孔,联接板贯穿隔板两端。由于本新型接触器的联接板设于外壳内,且整个接触器只有一组插线插头伸于外壳外,因此整个接触器外观简结、美观,且使用安全,接线可靠。且与同样通断能力的单极交流接触器相比,由于分散成多组的电磁系统铁芯比单个的电磁系统电芯体积小,因此本接触器的体积小,使用方便。又由于本新型接触器可直接用原有的双极或多极交流接触器改进而成,因此所需设备、工艺等都十分简便易行。以三极或多极增强为单极交流接触器的原理及方法皆 ...
【技术保护点】
带极间联接板的多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包括底板上被隔板分隔成彼此绝缘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容纳槽的外壳,各组电磁系统和与之对应的触头系统呈左右平行分布的形式分别置于容纳槽内,与接线插片相联的触头设于外壳内各容纳槽中,可垂直移动的触桥设于触头上端,其特征在于:接触器的外壳(1)内对应于两端触头(4)处,各有一个联接板(3)分别将各组触头系统(6)上同一端的触头(4)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极间联接板的多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包括底板上被隔板分隔成彼此绝缘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容纳槽的外壳,各组电磁系统和与之对应的触头系统呈左右平行分布的形式分别置于容纳槽内,与接线插片相联的触头设于外壳内各容纳槽中,可垂直移动的触桥设于触头上端,其特征在于接触器的外壳(1)内对应于两端触头(4)处,各有一个联接板(3)分别将各组触头系统(6)上同一端的触头(4)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礼,周泰武,杨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机床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