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可预防交叉感染的隔离式雾化面罩,解决了现有雾化面罩无法预防交叉感染的问题。一种可预防交叉感染的隔离式雾化面罩,包括呼气管,面罩本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消毒瓶与第二消毒瓶,呼气管的出口与第一消毒瓶连通,呼气管的中部设置有单向阀;第一消毒瓶与第二消毒瓶之间设置有连接管;第二消毒瓶的内腔设置有排气管;第一消毒瓶的顶部盖合有第一消毒瓶盖;第二消毒瓶顶部盖合有第二消毒瓶盖;面罩本体的边缘部沿周向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预防交叉感染的目的,而且隔离效果好,可适用于需要吸氧气的治疗情况,使用中呼气通畅,佩戴舒适,有效提升了使用中的安全性能。使用中的安全性能。使用中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预防交叉感染的隔离式雾化面罩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用雾化面罩,具体是一种可预防交叉感染的隔离式雾化面罩。
技术介绍
[0002]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它能够将药液分散成微小的雾滴,并悬浮于气体中,进而吸入呼吸道或肺内,达到湿化气道、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目的。雾化吸入疗法通常需要配合雾化面罩来治疗。
[0003]然而实践表明,现有雾化面罩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病人呼出的气体会直接排入大气,不能预防交叉感染,而感染性病人呼出气体中会携带感染性的气溶胶,污染治疗环境,易发生交叉感染,会直接威胁周围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雾化面罩无法预防交叉感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预防交叉感染的隔离式雾化面罩。
[0005]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可预防交叉感染的隔离式雾化面罩,包括雾化器与面罩本体,雾化器与面罩本体通过吸气管连通;还包括进口与面罩本体的内腔连通的呼气管,面罩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左右分布的第一消毒瓶与第二消毒瓶,呼气管的出口与第一消毒瓶的内腔连通,呼气管的中部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的入口与面罩本体的内腔连通、出口与第一消毒瓶的内腔连通;第一消毒瓶与第二消毒瓶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入口与第一消毒瓶的内腔连通、出口与第二消毒瓶的内腔连通;第二消毒瓶的内腔上部设置有入口与其内腔连通的排气管,且排气管的出口位于第二消毒瓶的外部; 第一消毒瓶的顶部固定盖合有带有两个贯穿孔的第一消毒瓶盖,呼气管的右部、连接管的左部均沿竖向滑动穿设于第一消毒瓶盖;第二消毒瓶顶部固定盖合有带有两个贯穿孔的第二消毒瓶盖,连接管的右部、排气管均沿竖向滑动穿设于第二消毒瓶盖;面罩本体的边缘部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橡胶密封垫圈。
[0007]进一步地,面罩本体的左部固定连接有出口与其内腔连通的氧气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是由聚砜制成的鸭嘴式单向阀。
[0009]进一步地,面罩本体的旁侧设置有消毒瓶架,消毒瓶架的上部开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安装卡槽,第一消毒瓶、第二消毒瓶对应卡接于两个安装卡槽。
[0010]进一步地,呼气管的内径、连接管的内径、排气管的内径均大于氧气管的内径。
[0011]进一步地,一种可预防交叉感染的隔离式雾化面罩,还包括两根固定连接于面罩本体外表面且左右分布的固定带,两根固定带均是由弹性织带制成的,且两者通过插扣机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插扣机构包括设置于位于左侧的固定带远离面罩本体端部的塑料公扣件和设置于位于右侧的固定带远离面罩本体端部的塑料母扣件;两根固定带的中部均设置有塑料日扣。
[0012]进一步地,第一消毒瓶的瓶身、第二消毒瓶的瓶身均呈可沿竖向伸缩的波纹状;第一消毒瓶盖的贯穿孔的孔壁、第二消毒瓶盖的贯穿孔的孔壁均设置有环状的密封圈。
[0013]进一步地,呼气管的中部固定有可沿其轴向伸缩且与其连通的第一波纹管,单向阀位于第一波纹管的左侧;连接管的中部固定有可沿其轴向伸缩且与其连通的第二波纹管。
[0014]进一步地,所述面罩本体是由聚砜制成的;所述橡胶密封垫圈是由医用硅橡胶制成的;第一消毒瓶、第二消毒瓶、第一波纹管、第二波纹管均是由聚乙烯制成的;吸气管、呼气管、连接管、排气管、氧气管均是由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第一消毒瓶盖、第二消毒瓶盖均是由聚丙烯制成的。
[0015]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预防交叉感染的目的,能够针对呼吸道感染患者雾化时呼出来的气体进行消毒,尤其对于特殊感染,例如新冠病毒,能起到初步灭杀作用,避免对周围空气的污染及形成污染性的气溶胶;而且隔离效果好,进一步提升了预防交叉感染的效果,同时可适用于需要吸氧气的治疗情况,适用性能进一步提升,进一步的,使用中呼气通畅,佩戴舒适,所用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效提升了使用中的安全性能,具有方便固定、易于制造、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
雾化器,2
‑
面罩本体,3
‑
吸气管,4
‑
呼气管,5
‑
第一消毒瓶,6
‑
第二消毒瓶,7
‑
单向阀,8
‑
连接管,9
‑
排气管,10
‑
第一消毒瓶盖,11
‑
第二消毒瓶盖,12
‑
橡胶密封垫圈,13
‑
氧气管,14
‑
消毒瓶架,15
‑
安装卡槽,16
‑
固定带,17
‑
塑料公扣件,18
‑
塑料母扣件,19
‑
塑料日扣,20
‑
第一波纹管,21
‑
第二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一种可预防交叉感染的隔离式雾化面罩,如附图1所示,包括雾化器1与面罩本体2,雾化器1与面罩本体2通过吸气管3连通;还包括进口与面罩本体2的内腔连通的呼气管4,面罩本体2的右侧设置有左右分布的第一消毒瓶5与第二消毒瓶6,呼气管4的出口与第一消毒瓶5的内腔连通,呼气管4的中部设置有单向阀7,单向阀7的入口与面罩本体2的内腔连通、出口与第一消毒瓶5的内腔连通;第一消毒瓶5与第二消毒瓶6之间设置有连接管8,连接管8的入口与第一消毒瓶5的内腔连通、出口与第二消毒瓶6的内腔连通;第二消毒瓶6的内腔上部设置有入口与其内腔连通的排气管9,且排气管9的出口位于第二消毒瓶6的外部; 第一消毒瓶5的顶部固定盖合有带有两个贯穿孔的第一消毒瓶盖10,呼气管4的右部、连接管8的左部均沿竖向滑动穿设于第一消毒瓶盖10;第二消毒瓶6顶部固定盖合有带有两个贯穿孔的第二消毒瓶盖11,连接管8的右部、排气管9均沿竖向滑动穿设于第二消毒瓶盖11;面罩本体2的边缘部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橡胶密封垫圈12。
[0019]本技术中呼气管4、第一消毒瓶5、第二消毒瓶6的结构设计,能够对感染性气体进行消毒,进而避免交叉感染;连接管8能够将第一消毒瓶5与第二消毒瓶6连通,保证了排气的通畅性;单向阀7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感染性气体逆向流动,进而增加了本雾化面罩预防交叉感染的效果;橡胶密封垫圈12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加本雾化面罩的隔离性能,进一
步增加了本雾化面罩预防交叉感染的效果。
[0020]工作时,首先通过贯穿孔分别向第一消毒瓶5、第二消毒瓶6中加入消毒液,接着将呼气管4的出口端、连接管8的入口端通过贯穿孔插入第一消毒瓶5,使得呼气管4的出口端位于第一消毒瓶5的消毒液液面以下,同时使得连接管8的入口端位于第一消毒瓶5的消毒液液面以上,而后将连接管8的出口端、排气管9的入口端通过贯穿孔插入第二消毒瓶6,使得连接管8的出口端位于第二消毒瓶6的消毒液液面以下,同时使得排气管9的入口端位于第二消毒瓶6的消毒液液面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预防交叉感染的隔离式雾化面罩,包括雾化器(1)与面罩本体(2),雾化器(1)与面罩本体(2)通过吸气管(3)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口与面罩本体(2)的内腔连通的呼气管(4),面罩本体(2)的右侧设置有左右分布的第一消毒瓶(5)与第二消毒瓶(6),呼气管(4)的出口与第一消毒瓶(5)的内腔连通,呼气管(4)的中部设置有单向阀(7),单向阀(7)的入口与面罩本体(2)的内腔连通、出口与第一消毒瓶(5)的内腔连通;第一消毒瓶(5)与第二消毒瓶(6)之间设置有连接管(8),连接管(8)的入口与第一消毒瓶(5)的内腔连通、出口与第二消毒瓶(6)的内腔连通;第二消毒瓶(6)的内腔上部设置有入口与其内腔连通的排气管(9),且排气管(9)的出口位于第二消毒瓶(6)的外部; 第一消毒瓶(5)的顶部固定盖合有带有两个贯穿孔的第一消毒瓶盖(10),呼气管(4)的右部、连接管(8)的左部均沿竖向滑动穿设于第一消毒瓶盖(10);第二消毒瓶(6)顶部固定盖合有带有两个贯穿孔的第二消毒瓶盖(11),连接管(8)的右部、排气管(9)均沿竖向滑动穿设于第二消毒瓶盖(11);面罩本体(2)的边缘部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橡胶密封垫圈(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预防交叉感染的隔离式雾化面罩,其特征在于:面罩本体(2)的左部固定连接有出口与其内腔连通的氧气管(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预防交叉感染的隔离式雾化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7)是由聚砜制成的鸭嘴式单向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预防交叉感染的隔离式雾化面罩,其特征在于:面罩本体(2)的旁侧设置有消毒瓶架(14),消毒瓶架(14)的上部开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安装卡槽(15),第一消毒瓶(5)、第二消毒瓶(6)对应卡接于两个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吉玲,张百灵,冀丽华,李娜,张靖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