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口咽通气道的防滑脱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17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更换口咽通气道的防滑脱固定器。它包括口腔挡板和可调节固定带,所述口腔挡板的中部从上侧边缘向下设有用于卡嵌口咽通气道的凹口,所述凹口的上部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口咽通气道上下移动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口腔挡板旋转相连,所述限位条的另一端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口腔挡板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相对应的凸起;所述口腔挡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腰孔,所述可调节固定带的两端与所述连接腰孔可拆卸相连。节固定带的两端与所述连接腰孔可拆卸相连。节固定带的两端与所述连接腰孔可拆卸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更换口咽通气道的防滑脱固定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固定器,特别是公开一种可更换口咽通气道的防滑脱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口咽通气道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无创性通气管道,能防止舌后坠,迅速开放气道,获得有效的通气。对于麻醉病人或昏迷病人,由于支持舌维持上呼吸道通畅的口底和咽部肌肉松弛,舌和会厌可向后坠入咽后壁,从而导致上呼吸道梗阻。当正确插入口咽通气道时,其前端能够将舌和会厌从咽后壁提起,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上呼吸道梗阻的目的。与维持上呼吸道通畅的其他方法,如提颏、气管插管相比,插入口咽通气道不影响患者颈椎的稳定性。
[0003]但在口咽通气道的使用中,当病人烦躁或变换头部位置时,容易发生口咽通气道的移位、脱出或滑落口腔等情况;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通常使用胶布将口咽通气道在外的部分粘贴固定于病人的颜面部,由于病人经常移动而产生对胶带的拉扯,使得胶带的固定效果不理想,粘贴时也比较麻烦,并不能妥善固定口咽通气道。当遇到痰液粘稠、痰液量大的患者,经常会造成口咽通气道的不畅或堵塞,如果不及时更换口咽通气道,会产生不良后果,而胶带的更换也会对患者皮肤造成一定伤害。
[0004]为了改善胶布的缺陷,如果直接在口咽通气道前端的固定挡板设置固定带等结构,通过固定带固定在患者脑后来进一步固定口咽通气道,由于口咽通气道需要在使用中进行更换,对于附加产生的结构只能随口咽通气道一同更换,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使得口咽通气道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另外,在更换口咽通气道时,同样需要将口咽通气道的固定带结构一起拆卸,在拆卸和更换过程中,病人的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样会造成更换不便、引起病人情绪烦躁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效防止口咽通气道滑脱、使更换更加方便、使用安全的可更换口咽通气道的防滑脱固定器。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更换口咽通气道的防滑脱固定器,包括口腔挡板和可调节固定带,所述口腔挡板的中部从上侧边缘向下设有用于卡嵌口咽通气道的凹口,所述凹口的上部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口咽通气道上下移动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口腔挡板旋转相连,所述限位条的另一端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口腔挡板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相对应的凸起;所述口腔挡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腰孔,所述可调节固定带的两端与所述连接腰孔可拆卸相连。
[0007]所述可调节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有自粘扣,所述可调节固定带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口腔挡板两侧的连接腰孔后通过所述自粘扣连接固定形成所述可拆卸相连。
[0008]所述可调节固定带的中部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减压垫。
[0009]所述口腔挡板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二减压垫。
[0010]所述限位条的下侧边缘设有与所述口咽通气道顶部形状相匹配的限位口。
[0011]所述口咽通气道包括依次相连的弧形通气管、直通气管和固定挡板,所述直通气管位于所述凹口内并与所述凹口内壁紧配合,所述固定挡板位于所述口腔挡板外侧、并与所述口腔挡板外表面接触,所述限位条位于所述固定挡板的上方。
[0012]所述第一减压垫为聚酯泡沫敷料减压垫。
[0013]所述第二减压垫为聚酯泡沫敷料减压垫。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可调节固定带将所述口腔挡板固定在患者口部,所述口腔挡板通过凹口固定口咽通气道,通过限位条进一步限制口咽通气道的移动,限位条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口腔挡板旋转相连,所述限位条的另一端通过弹性卡扣和凸起与口腔挡板相连,方便限位条通过旋转的方式打开,使得口咽通气道方便地从凹口中取出或置入,便于口咽通气道随时更换,以保证其有效通气,而无需取下口腔挡板和可调节固定带,防止患者头部发生不必要的移动。通过所述可调节固定带两端的自粘扣可以调节可调节固定带的松紧,以适合不同的患者。通过所述第一减压垫、第二减压垫可减少本技术对患者皮肤的压迫损伤。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限位条打开时口腔挡板和可调节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口腔挡板;2、可调节固定带;3、口咽通气道;4、凹口;5、限位条;6、弹性卡扣;7、凸起;8、连接腰孔;9、自粘扣;10、第一减压垫;11、第二减压垫;12、弧形通气管;13、直通气管;14、固定挡板;15、限位口;1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根据图1

3,本技术包括口腔挡板1和可调节固定带2,所述口腔挡板1的中部从上侧边缘向下设有用于卡嵌口咽通气道3的凹口4,所述凹口4的上部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口咽通气道3上下移动的限位条5,所述限位条5的一端通过转轴16与所述口腔挡板1旋转相连,所述限位条5的另一端设有弹性卡扣6,所述口腔挡板1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6相对应的凸起7;所述口腔挡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腰孔8,所述可调节固定带2的两端与所述连接腰孔8可拆卸相连。
[0020]所述可调节固定带2的两端分别设有自粘扣9,所述可调节固定带2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口腔挡板1两侧的连接腰孔8后通过所述自粘扣9连接固定形成所述可拆卸相连。
[0021]所述可调节固定带2的中部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减压垫10。所述口腔挡板1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二减压垫11。所述第一减压垫10、第二减压垫11分别为聚酯泡沫敷料减压垫。
[0022]所述口咽通气道3包括依次相连的弧形通气管12、直通气管13和固定挡板14,所述直通气管13位于所述凹口4内并与所述凹口4内壁紧配合,所述固定挡板14位于所述口腔挡板1外侧、并与所述口腔挡板1外表面接触,所述限位条5位于所述固定挡板14的上方。
[0023]实施例一:
[0024]根据图3,本实施例所述限位条5的下侧边缘设有与所述口咽通气道3的固定挡板14顶部形状相匹配的限位口15,所述限位口15卡在所述口咽通气道3的固定挡板14的顶部。其余结构如上述。
[0025]本技术使用时,将可调节固定带2中部置于患者后颈部,然后将可调节固定带2的两端连接所述口腔挡板1两侧的连接腰孔8,通过所述自粘扣9调节可调节固定带2的大小松紧,使所述口腔挡板1固定在患者口部;旋转所述限位条5呈打开状态,将口咽通气道3置入所述凹口4中,并使得固定挡板14接触口腔挡板1,旋转限位条5通过弹性卡扣6扣住凸起7,以锁定限位条5来进一步固定口咽通气道3,防止口咽通气道3从凹口4中脱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口咽通气道的防滑脱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口腔挡板和可调节固定带,所述口腔挡板的中部从上侧边缘向下设有用于卡嵌口咽通气道的凹口,所述凹口的上部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口咽通气道上下移动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口腔挡板旋转相连,所述限位条的另一端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口腔挡板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扣相对应的凸起;所述口腔挡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腰孔,所述可调节固定带的两端与所述连接腰孔可拆卸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可更换口咽通气道的防滑脱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有自粘扣,所述可调节固定带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口腔挡板两侧的连接腰孔后通过所述自粘扣连接固定形成所述可拆卸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 所述的一种可更换口咽通气道的防滑脱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固定带的中部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减压垫。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菲徐励吴春花张怡祯向菲胡向群周安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