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毅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链式给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961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链式给煤机,包括给煤壳体、给煤运输链、出煤筒、混煤筒、入料斗、混煤组件、给煤组件、降尘组件和除尘组件,所述给煤壳体呈中空腔体设置,所述给煤运输链转动设于给煤壳体内,所述出煤筒设于给煤壳体一端,所述出煤筒与给煤壳体连接,所述混煤筒设于给煤壳体远离出煤筒的一端上方,所述混煤筒下端贯通给煤壳体顶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煤炭行业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混煤组件便于生产混合煤炭,提高混煤生产效率,降尘组件便于减少给煤运输链上煤炭的浮尘,除尘组件便于收集煤炭中的粉尘颗粒,提高混煤质量,实用性高、操作简单、给料均匀、设计合理、结构稳定、绿色环保的新型链式给煤机。色环保的新型链式给煤机。色环保的新型链式给煤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链式给煤机


[0001]本技术属于煤炭行业
,具体是指一种新型链式给煤机。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很多工厂用混煤代替价格昂贵的精煤作为燃料,生产混煤时需要将煤场的煤碳颗粒抓到储煤仓,再将储煤仓内的煤碳颗粒放入混煤装置内,给煤机将混合后合格的混煤颗粒再次运输到储煤仓内,供工厂锅炉使用。现有的给煤机设备给煤量不均匀,给煤机给料慢,下料效果差,容易对给煤传送带造成损害,而且在输送给煤时煤炭粉尘污染比较严重,对设备操作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急需一种新型给煤机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煤组件便于生产混合煤炭,提高混煤生产效率,降尘组件便于减少给煤运输链上煤炭的浮尘,除尘组件便于收集煤炭中的粉尘颗粒,提高混煤质量,实用性高、操作简单、给料均匀、设计合理、结构稳定、绿色环保的新型链式给煤机。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一种新型链式给煤机,包括给煤壳体、给煤运输链、出煤筒、混煤筒、入料斗、混煤组件、给煤组件、降尘组件和除尘组件,所述给煤壳体呈中空腔体设置,所述给煤运输链转动设于给煤壳体内,所述出煤筒设于给煤壳体一端,所述出煤筒与给煤壳体连接,所述混煤筒设于给煤壳体远离出煤筒的一端上方,所述混煤筒下端贯通给煤壳体顶壁,所述入料斗设于混煤筒上方,所述混煤组件设于给煤壳体上方,所述混煤组件包括混煤支撑板、混煤电机、混煤转轴和混煤叶片,所述混煤支撑板设于入料斗上端中心处,所述混煤电机转动设于混煤支撑板上方,所述混煤转轴转动设于入料斗与混煤筒内,所述混煤转轴与混煤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混煤叶片设于混煤转轴侧壁,所述给煤组件对称设于混煤筒下端两侧,所述给煤组件包括给煤电机、给煤丝杆、给煤滑块和给煤挡板,所述给煤电机转动设于给煤壳体上方且设于混煤筒下端一侧,所述给煤丝杆设于给煤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给煤滑块滑动设于给煤丝杆侧壁且设于混煤筒一侧,所述给煤挡板滑动设于混煤筒下端,所述给煤挡板一端与给煤滑块连接,所述给煤挡板远离给煤滑块的一端贯通混煤筒侧壁,所述降尘组件设于给煤运输链上方,所述降尘组件包括降尘风机、降尘风管、降尘风筒和降尘固定件,所述降尘风机设于给煤壳体上方,所述降尘风管设于给煤壳体内且设于给煤运输链上方,所述降尘风管一端贯通给煤壳体顶壁与降尘风机输出端连接,所述降尘风筒设于降尘风管底壁且设于给煤运输链上方,所述降尘固定件设于给煤壳体内顶壁下方,所述降尘固定件对称设于降尘风管两端,所述除尘组件设于出煤筒一侧,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除尘壳体、除尘电机、除尘风扇和过滤网,所述除尘壳体设于出煤筒一侧,所述除尘壳体呈一侧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除尘壳体的开口端与出煤筒连接,所述除尘电机转动设于除尘壳体远离出煤筒的一侧,所述除尘风扇转动设于除
尘壳体远离出煤筒的一端,所述除尘电机的输出端与除尘风扇连接,所述过滤网设于除尘壳体的开口端。
[0005]进一步地,所述出煤筒呈下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下端开口的出煤筒便于输出煤炭。
[0006]进一步地,所述出煤筒内设有上缓冲斜板,所述上缓冲斜板设于给煤运输链下方。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出煤筒内设有下缓冲斜板,所述下缓冲斜板设于上缓冲斜板下方。
[0008]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壳体内设有除尘滤网,所述除尘滤网设于除尘风扇靠近过滤网的一侧,除尘滤网便于防止粉尘颗粒阻碍除尘风扇运行。
[0009]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壳体底壁设有出灰口,所述出灰口设于除尘滤网远离除尘电机的一侧,出灰口便于将除尘壳体内的粉尘颗粒排出。
[0010]进一步地,所述降尘风筒设有多组,多组降尘风筒便于同时对大量煤炭颗粒降尘。
[0011]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新型链式给煤机,混煤组件便于生产混合煤炭,提高混煤生产效率,给煤组件便于控制混煤腔内煤炭颗粒落入给煤壳体,降尘组件便于减少给煤运输链上煤炭的浮尘,减轻粉尘对给煤运输链的损伤,除尘组件便于收集煤炭中的粉尘颗粒,提高混煤质量,实用性高、操作简单、给料均匀、设计合理、结构稳定、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链式给煤机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链式给煤机给煤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链式给煤机除尘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1、给煤壳体,2、给煤运输链,3、出煤筒,4、混煤筒,5、入料斗,6、混煤组件,7、给煤组件,8、降尘组件,9、除尘组件,10、混煤支撑板,11、混煤电机,12、混煤转轴,13、混煤叶片,14、给煤电机,15、给煤丝杆,16、给煤滑块,17、给煤挡板,18、降尘风机,19、降尘风管,20、降尘风筒,21、降尘固定件,22、除尘壳体,23、除尘电机,24、除尘风扇,25、过滤网,26、上缓冲斜板,27、下缓冲斜板,28、除尘滤网,29、出灰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一种新型链式给煤机,包括给煤壳体1、给煤运输链2、出煤筒3、混煤筒4、入料斗5、混煤组件6、给煤组件7、降尘组件8和除尘组件9,所述给煤壳体1呈中空腔体设置,所述给煤运输链2转动设于给煤壳体1内,所述出煤筒3设于给煤壳体1一端,所述出煤筒3与给煤壳体1连接,所述混煤筒4设于给煤壳体1远离出煤筒3的一端上方,所述混煤筒4下端贯通给煤壳体1顶壁,所述入料斗5设于混煤筒4上方,所述混煤组件6设于
给煤壳体1上方,所述混煤组件6包括混煤支撑板10、混煤电机11、混煤转轴12和混煤叶片13,所述混煤支撑板10设于入料斗5上端中心处,所述混煤电机11转动设于混煤支撑板10上方,所述混煤转轴12转动设于入料斗5与混煤筒4内,所述混煤转轴12与混煤电机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混煤叶片13设于混煤转轴12侧壁,所述给煤组件7对称设于混煤筒4下端两侧,所述给煤组件7包括给煤电机14、给煤丝杆15、给煤滑块16和给煤挡板17,所述给煤电机14转动设于给煤壳体1上方且设于混煤筒4下端一侧,所述给煤丝杆15设于给煤电机14的输出端,所述给煤滑块16滑动设于给煤丝杆15侧壁且设于混煤筒4一侧,所述给煤挡板17滑动设于混煤筒4下端,所述给煤挡板17一端与给煤滑块16连接,所述给煤挡板17远离给煤滑块16的一端贯通混煤筒4侧壁,所述降尘组件8设于给煤运输链2上方,所述降尘组件8包括降尘风机18、降尘风管19、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链式给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给煤壳体、给煤运输链、出煤筒、混煤筒、入料斗、混煤组件、给煤组件、降尘组件和除尘组件,所述给煤壳体呈中空腔体设置,所述给煤运输链转动设于给煤壳体内,所述出煤筒设于给煤壳体一端,所述出煤筒与给煤壳体连接,所述混煤筒设于给煤壳体远离出煤筒的一端上方,所述混煤筒下端贯通给煤壳体顶壁,所述入料斗设于混煤筒上方,所述混煤组件设于给煤壳体上方,所述混煤组件包括混煤支撑板、混煤电机、混煤转轴和混煤叶片,所述混煤支撑板设于入料斗上端中心处,所述混煤电机转动设于混煤支撑板上方,所述混煤转轴转动设于入料斗与混煤筒内,所述混煤转轴与混煤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混煤叶片设于混煤转轴侧壁,所述给煤组件对称设于混煤筒下端两侧,所述给煤组件包括给煤电机、给煤丝杆、给煤滑块和给煤挡板,所述给煤电机转动设于给煤壳体上方且设于混煤筒下端一侧,所述给煤丝杆设于给煤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给煤滑块滑动设于给煤丝杆侧壁且设于混煤筒一侧,所述给煤挡板滑动设于混煤筒下端,所述给煤挡板一端与给煤滑块连接,所述给煤挡板远离给煤滑块的一端贯通混煤筒侧壁,所述降尘组件设于给煤运输链上方,所述降尘组件包括降尘风机、降尘风管、降尘风筒和降尘固定件,所述降尘风机设于给煤壳体上方,所述降尘风管设于给煤壳体内且设于给煤运输链上方,所述降尘风管一端贯通给煤壳体顶壁与降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刘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