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中医内科用便携式针灸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33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中医内科用便携式针灸包,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顶端固定连接有呈前后设置的前包和后包,所述后包前端固定连接有拉链,且拉链与前包固定连接,所述前包内侧后端和后包内侧前端均设有海绵,且海绵与前包和后包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侧固定连接有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发条弹簧、卡块和连接绳,这种设置配合发条弹簧与转动轴及固定壳的固定连接、弹簧对卡块的弹力和连接绳与线轮及钥匙扣的固定连接,在携带装置进行使用时,可以把装置定位在身上进行携带,从而避免了便携式针灸包携带过程中出现丢失的现象,保证了就诊的及时。证了就诊的及时。证了就诊的及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中医内科用便携式针灸包


[0001]本技术涉及中医
,具体为一种基于中医内科用便携式针灸包。

技术介绍

[0002]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随着对针灸应用的不断增多,针灸用到的辅助工具也开始不断出现,但是部分便携式针灸包在携带时,不能很好的防丢失,从而可能在丢失后出现就诊不及时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中医内科用便携式针灸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中医内科用便携式针灸包,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顶端固定连接有呈前后设置的前包和后包,所述后包前端固定连接有拉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中医内科用便携式针灸包,包括固定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1)顶端固定连接有呈前后设置的前包(4)和后包(2),所述后包(2)前端固定连接有拉链(3),且拉链(3)与前包(4)固定连接,所述前包(4)内侧后端和后包(2)内侧前端均设有海绵(5),且海绵(5)与前包(4)和后包(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1)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外侧固定连接有线轮(11),所述线轮(11)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绳(12),且连接绳(12)贯穿固定壳(1),所述连接绳(12)与固定壳(1)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绳(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钥匙扣(13),且钥匙扣(13)与固定壳(1)滑动连接,所述钥匙扣(13)外侧左右两端均设有发条弹簧(14),且发条弹簧(14)与固定壳(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1)内侧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15),且轴承(15)与转动轴(1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1)右端滑动连接有拉杆(16),且拉杆(16)贯穿固定壳(1),所述拉杆(16)左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7),所述拉杆(16)外侧设有弹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王定雪刘时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