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益专利>正文

双定时多用定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20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实现不同时间范围内能定时自动接通和断开的同步电机定时器,原拨盘3的轴5外增设一根套轴,定时器设置有一外壳。其优点是体积小,工作可靠,价格便宜能实现不同时间范围内选择定时接通和断开负载电源,对同一负载实现定时接通和断开,亦可对二个负载按先后顺序,不同时间范围依次接通和断开负载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和家用电器例如电饭锅、空调器、电热毯、收音机,录音机等配套使用,亦可用于工业上定时接通和断开被控对象。(*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实现不同时间范围内能定时自动接通和断开的同步电机定时器。通常,采用发条机械式定时器和步进电机定时器不能对同一负载电源简单的在不同时间范围内调节并实现定时接通和断开,不能实现两负载不同时间范围内依次定时接通和断开,电子式定时器虽能实现上述功能,但线路较复杂,成本亦高,目前有一种体积小,工作可靠,价格较低的同步电机时定器,它由同步电机经多级齿轮传动带动凹坑轮从而带动触点控制的定时器,其缺点是只有一个拨盘和一个凹坑轮,只能通过调节一个拨盘选择定时接通或定时关断负载电源时间,因此,用单只同步电机定时器不能实现不同时间范围内定时接通负载电源,经过另一指定时间自动切断负载电源,如要实现这一功能则必须同时用两个同步电机定时器,这样体积和价格均增加。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对现有同步电机定时器作一重大改进,提供一种多功能定时器,它保持现有技术的优点,体积小,工作可靠,价格较低,又能实现不同时间范围内选择定时接通和断开负载电源,对同一负载实现定时接通和断开,亦可对二个负载按先后顺序,不同时间范围依次接通和断开负载电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有拨盘轴外增设一根套轴,在一根套轴上部增加设置一个拨盘,原凹坑轮内部或上下新设置一个凹坑轮,其凹坑角与原凹坑轮的凹坑角一致均为60°,两者套装在一起或上下紧靠设置,套轴和最后第二级齿轮轴上增加设置一对啮合的齿轮,新增拨盘在300°的范围与盘面刻度对应的置有60个凹槽,对应不同的传动设计标有不同时间刻度,可从几分到若干小时等,最后第二级齿轮轴上新增齿轮两端面处轴上铆有铆合片,套轴一侧顶盖上设置一个平衡杠杆,该杠杆一端有一顶针,顶针可沿着顶盖上设置的孔上下运动,孔径向位置与新增拨盘上60个凹槽相对应,平衡杠杆的另一端有一平衡块,平衡块上端与顶盖之间装有一根弹簧,平衡块下端设置有一铆合片支片;定时器底座壁槽内设置4个带银触头的簧片,一个簧片带有凸台,经这样的改进就可对同一负载定时接通断开,对两个负载可按先后顺序,不同时间范围依次接通和断开负载电源。为了安全保护,定时器的主体装于一个壳体中,定时器主体与两芯、三芯电源插座及开关装于一块面板上,机械锁芯装于底座上,与锁芯配合的芯轴装于盖板上。本技术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双定时多用定时器的末级传动示意图;图2为双定时多用定时器的传动示意图;图3为双定时多用定时器的簧片布置示意图;图4为双定时多用定时器的静态时簧片触点状态图5为双定时器多用定时器的外凹坑轮动态工作时簧片触点状态图;图6为双定时器多用定时器的内凹坑轮动态工作时簧片触点状态图;图7为双定时器多用定时器的壳体布置图。由图1、2所示,本技术由同步电机传动轮系、拨盘、凹坑轮、簧片所组成,原拨盘3的轴5外部增设一根套轴4;套轴4上部设置一个拨盘1,与拨盘1相应的设置一个凹坑轮17,与凹坑轮19套装在一起;套轴4和轴8设置有一对啮合齿轮6和齿轮7;在齿轮7两端面的铆合片9铆合在轴8上;套轴4一侧的顶盖10上设置一个平衡杠杆22,平衡杠杆一端有一顶针23,另一端有一平衡块20,顶针23可沿着顶盖10上的孔24上下运动,平衡块20与顶盖10之间装有一根弹簧21,平衡块20下端设置有铆合片16的支片18;拨盘1上沿圆周300°均匀分布设置60个凹槽并对应标有时间刻度;孔24的径向位置与60个凹槽2相对应;由图3所示,定时器的底座12壁槽设置4个带银触点的簧片25、26、27、28,簧片25带有凸台15,由图7所示,定时器有一壳体,定时器主体与两芯插座41、三芯插座39。定时器选择开关40装于面板38上,机械锁锁芯37装于壳体底座36上,与锁芯配合的芯轴34装于壳体盖板35上,电源开关42装于底座36一侧。拨盘1和3根据不同的传动设计,在300°角度范围内表示任意时间范围刻度,现以拨盘3作12小时刻度,拨盘1作2小时刻度为例说明本技术传动设计及工作原理,本技术实施例选用电极为12,转速为250转/分的同步电机,电源频率为50HZ,由图2所示,它是采用内外套装的凹坑轮17和19,两凹坑轮的凹坑角均为60°,则表明拨盘3在12小时内转动300°角度。由图2所示,当电动机D转速通过多级齿轮传动,减速至轴8时,根据传动比设计,为保证12小时拨盘转速为n7= 300/(360×12×60) (度/分),若n7=Kn6,K=5时,则齿轮11(Z′6)与齿轮14(Z7)齿数之比为15,若选择Z6′为11齿,则Z7为55齿,新增拨盘1的转速为n7′= 300/(360×2×60) (度/分),则n7′=6n7,而n7=kn6=n6× (Z6′)/(Z7′) ,n7′=n6× (Z6″)/(Z7) ,则 (Z6′)/(Z7′) / (Z6″)/(Z7) = 1/6 (1)由于采用套轴结构,Z6′与Z7的中心距应等于Z6″与Z7′的中心距,这样在不使用变位齿轮和使用二对啮合齿轮模数相同的前提下(当然也可以使用变位齿轮或两对齿轮模数不同的设计来弥补中心距不大的差数),则Z′6+Z7=Z6″+Z7′(2)由(1)式得到 (Z6″)/(Z7) = 6/5 (3)按(2)式得到Z6′+Z7=66,所以Z6″+Z7′=66(4)若定Z6″=36,由(3)式和(4)式得到Z7′=30,这样就达到设计要求,拨盘1和3可选择相同时间范围例如均为12小时,也可选择不同时间范围如本实施例就选择了12小时和2小时,这可根据需要重新进行传动轮系设计。下面简述多功能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定时器在通电工作以前,首先进行时间预设定,由图1、3所示,定时器的初始状态,即两时间拨盘1、3处于0位,也即簧片凸台15处于内外凹坑轮17、19的凹坑中,此时,铆合支片18顶住平衡块20,顶针23未顶入拨盘1的凹槽2中,因此拨盘1可以转动,要予设定两拨盘所需时间,则需先拨动新增拨盘1,也即通过套轴4带动凹坑轮17离开0位,由于装在轴8上铆合片作用,使轴8相对于齿轮7(Z6″)产生空转,此时轴4带动内凹坑轮17把簧片25的凸台15顶起,拨盘1可拨动到所需预置时间的位置上,然后再进行拨盘3的时间预置,拨盘3通过轴5带动铆合在轴5上的铆合片支片18拨动外凹坑轮19离开0位,此时簧片25的凸台15被外凹坑轮19表面顶起,此时,拨盘3可拨动到所需的预置时间位置,到此时,两拨盘完成了时间的预设定。由于拨盘3离开0位,铆合片支片18离开平衡块21,顶针23在弹簧21作用下沿孔24顶入拨盘1的凹槽2中,使拨盘1固定,定时器电气接线由图4所示,当两拨盘处于0位时,触点30、33断开,电源未被接通,定时器不工作,当两拨盘时间预设定完成后,簧片凸台15被外凹坑轮19表面顶起,如图5所示,此时触点30、33接通,触点29、31接通,此时负载A及同步电机D均通电,负载B不通电,此时定时器工作,由图1所示,同步电机带动传动轮系转动,通过齿轮11与14啮合,使铆合片16及轴5随之转动,从而通过铆合片支片18拨动凹坑轮19转动,此时,因为铆合片支片18脱离开平衡块20,所以顶针23顶住拨盘1的凹槽2内,使拨盘1固定,从而使齿轮6及凹坑轮17固定,这时齿轮7固定,而轴8上的铆合片9与齿轮7产生相对转动,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同步电机、传动轮系、拨盘、凹坑轮、簧片组成的双定时多用定时器,其特征在于,a.原拨盘3的轴5外部增设一根套轴4;套轴4上部设置一个拨盘1,与拨盘1相应的增设一个凹坑轮17;套轴4和轴8增加设置有一对啮合的齿轮6和齿轮7;在齿轮7两端面的铆合片9铆合在轴8上;套轴4一侧的顶盖10上设置一个平衡杠杆22,平衡杠杆一端有一顶针23,另一端有一平衡块20,顶针23可沿着顶盖10上的孔24上下运动,平衡块20与顶盖10之间装有一根弹簧21,平衡块20下端设置有铆合片支片18,b.定时器设置有一外壳,定时器主体与三芯、二芯及电源开关装在一块面板上,械锁锁芯装于底座上,与锁芯配合的芯轴装于定时器壳体盖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同步电机、传动轮系、拨盘、凹坑轮、簧片组成的双定时多用定时器,其特征在于,a.原拨盘3的轴5外部增设一根套轴4;套轴4上部设置一个拨盘1,与拨盘1相应的增设一个凹坑轮17;套轴4和轴8增加设置有一对啮合的齿轮6和齿轮7;在齿轮7两端面的铆合片9铆合在轴8上;套轴4一侧的顶盖10上设置一个平衡杠杆22,平衡杠杆一端有一顶针23,另一端有一平衡块20,顶针23可沿着顶盖10上的孔24上下运动,平衡块20与顶盖10之间装有一根弹簧21,平衡块20下端设置有铆合片支片18,b.定时器设置有一外壳,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
申请(专利权)人:陈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