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定军专利>正文

一种心内科止血压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175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止血压迫器,包括固定带、支撑板以及压迫组件,所述压迫组件包括调节杆件,所述调节杆件贯穿所述支撑板且与所述支撑板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件顶端设置有旋钮,所述调节杆件的底端可拆卸地安装有压迫器,且所述压迫器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填充有止血敷料,所述容置槽在所述止血敷料的内侧还设置有检测槽,所述检测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互不接触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还填充有吸水棉条,所述心内科止血压迫器便于对出血点的渗血状况进行监测,可有效地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监护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止血压迫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止血压迫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途径包括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股动脉途径术后患者一般需要卧床1天,舒适性稍差,故不作为首选,仅在开通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等复杂手术中应用。桡动脉途径是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优选途径,相对股动脉径路比较,桡动脉径路具有穿刺损伤、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不限制体位、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连续使用等优点同时,由于经桡动脉径路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急性心梗患者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小,有利于心脏的休息,防止因并发症和焦虑导致的心梗病情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心梗恢复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因此,在心内科具有广泛地应用。
[0003]目前,常使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一般由由旋转柄、固定板、压迫器、固定软垫、压迫软垫、绒布带、双面胶或壳聚糖止血贴等组成,操作简单,适用于心内科、导管室、麻醉科、急诊室、ICU等科室动脉压迫止血用,能持续稳定的压迫止血,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及降低并发症风险。但现有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在使用时由于操作人员不同可能导致压迫力度不一致,当压迫力度较小时则容易使出血点持续渗血,使得压迫止血的效果较差,同时,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在固定完成后,还可能因患者自主发生的肢体活动导致压迫力度变化,从而使得出血点持续渗血,而微小的渗血不易观察,因此,在压迫止血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对出血点进行不间断地观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止血压迫器,所述心内科止血压迫器可对压迫力度进行调节,且便于对出血点的渗血状况进行监测,可有效地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监护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心内科止血压迫器,包括固定带、支撑板以及压迫组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带固定连接,所述压迫组件包括调节杆件,所述调节杆件贯穿所述支撑板且与所述支撑板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件顶端设置有旋钮,所述调节杆件的底端可拆卸地安装有压迫器,且所述压迫器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填充有止血敷料,所述容置槽在所述止血敷料的内侧还设置有检测槽,所述检测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还填充有吸水棉条,所述压迫器内还设置渗漏报警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渗漏报警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件的底端设置有螺纹接头,且所述调节杆件通过所述螺纹接头可拆卸地与所述压迫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的槽口直径为1cm

3cm,且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还设置有向
内凸出的柔性垫圈,所述柔性垫圈的外壁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槽呈“Z”字形、“回”字形或“S”形中的任意一种。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的中部设置有容置囊,且所述容置囊内设置有呈扁平状的气囊,所述气囊通过进气管道连接有充气球。
[0011]进一步地,所述压迫器的底部在所述容置槽的外侧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所述压迫器上还设置有压力指示灯,所述压力传感器和压力指示灯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心内科止血压迫器通过设置固定带和支撑板以便于将其固定在患者的手腕处,同时,通过设置与所述支撑板螺纹连接的调节杆件从而实现对压迫器高度的调节,以便于使得止血敷料与出血点接触,并配合气囊对压迫力度进行进一步地微调,可使得该止血压迫器的压迫力度示意,解决了不同操作人员由于力气大小不同而造成的压迫力度差异较大的问题。此外,该心内科止血压迫器还通过在容置槽的上方设置检测槽并在该检测槽内相对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使得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无渗漏发生时处于断路状态,而在有血液被吸水棉条吸收时形成通路,从而在出血点出现血液持续渗漏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报警提示,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护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心内科止血压迫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心内科止血压迫器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为:10,固定带,11,容置囊,111,气囊,12,进气管道,121,充气球,20,支撑板,21,安装段,22,连接段,30,调节杆件,31,旋钮,32,螺纹接头,40,压迫器,41,容置槽,411,止血敷料,412,柔性垫圈,42,检测槽,421,第一电极,422,第二电极,423,吸水棉条,50,电源组件,51,控制器,52,渗漏报警器,60,压力传感器,61,压力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7]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心内科止血压迫器40,包括固定带10、支撑板20以及压迫组件。所述固定带10为无弹力固定带,以保证压迫压力稳定。所述支撑板20与所述固定带10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支撑板20包括安装段21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段21两侧的连接段22,所述连接段22均向下倾斜且与所述固定带10固定连接,所述压迫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段21上。在具体实施时,通过所述连接段22和固定带10对所述安装段21进行支撑,使得该压迫组件可对出血点起到压迫效果。
[00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迫组件包括调节杆件30,所述调节杆件30贯穿所述支撑板20且与所述支撑板20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件30顶端设置有旋钮31以便于对所述调节杆件30进行转动。所述调节杆件30的底端可拆卸地安装有压迫器40,所述压迫器40呈矩形方块形状,所述压迫器40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41,所述容置槽41内填充有止血敷料411,优选地,
所述止血敷料411被成型为与所述容置槽41匹配的片状且所述止血敷料411的选择以可,以便于容置在所述容置槽41内,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将所述容置槽41与出血点位置对应,使得该止血敷料411对应釜盖在所述出血点处,对该出血点起到一定的压迫作用以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所述容置槽41在所述止血敷料411的内侧还设置有检测槽42,所述检测槽4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421和第二电极422,所述第一电极421与第二电极422互不接触,所述第一电极421与第二电极422之间还填充有吸水棉条423,所述压迫器40内还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第一电极421和第二电极422供电的电源组件50,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同时,所述压迫器40内还设置渗漏报警器52和控制器51,所述第一电极421、第二电极4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止血压迫器(40),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带(10)、支撑板(20)以及压迫组件,所述支撑板(20)与所述固定带(10)固定连接,所述压迫组件包括调节杆件(30),所述调节杆件(30)贯穿所述支撑板(20)且与所述支撑板(20)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件(30)顶端设置有旋钮(31),所述调节杆件(30)的底端可拆卸地安装有压迫器(40),且所述压迫器(40)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41),所述容置槽(41)内填充有止血敷料(411),所述容置槽(41)在所述止血敷料(411)的内侧还设置有检测槽(42),所述检测槽(4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421)和第二电极(422),且所述第一电极(421)与第二电极(422)之间还填充有吸水棉条(423),所述压迫器(40)内还设置渗漏报警器(52)和控制器(51),所述第一电极(421)、第二电极(422)、渗漏报警器(52)均与所述控制器(51)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止血压迫器(4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件(30)的底端设置有螺纹接头(32),且所述调节杆件(30)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定军朱小山
申请(专利权)人:董定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