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发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97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发射器,包括壳体、电路板、电池以及按键,其中,电路板设置在壳体内,电路板上设有开关件以及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放置部;壳体在与电池放置部相对应处设有电池限位结构以及电池防呆结构,壳体在与开关件对应处设有弹性部件;按键设置在壳体上,且按键被按下时能够直接或间接推动弹性部件自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第二位置状态,在弹性部件为第二位置状态时,开关件被触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限位结构可对电池进行限位以防止其受撞击而脱落,电池防呆结构则可保证电池的正反极正确安装而不会接反。反。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发射器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发射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墙壁开关的安装需要埋线布线,耗时耗力、耗费线材和人力成本,而且在用于如浴室、露天等潮湿环境时的风险较高,不利于多环境的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市面上逐渐出现了使用电池的无线开关产品,该类产品能替代传统墙壁开关的使用并解决以上问题,然而现有的电池版的无线开关产品采用的电池由于没有采用限位装置,在开关受到撞击或者掉落时,内部安装的电池容易脱落,不利于使用者的使用;另外,现有的电池版无线开关产品大多没有采用电池正反防呆结构,用户很容易将电池极性接反,造成电池损坏或者电路板烧毁等事故。
[0003]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
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版的无线开关产品电池容易脱落以及电池极性容易接反的问题,提出一种无线发射器,该发射开关的壳体在电池安装槽处设置有电池限位结构和电池防呆结构,电池限位结构可对电池进行限位以防止其受撞击而脱落,电池防呆结构则可保证电池的正反极正确安装而不会接反。另外,通过对电路进行重新设计,使电路进行针对性的工作,耗电量小,利于长久使用。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发射器,包括壳体、电路板、电池以及至少一个作动件,所述作动件盖设在所述壳体上而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具体的:
[0007]所述壳体或者电路板在与所述电池对应处设置有电池限位结构;
[0008]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作动件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关件,所述开关件对应处设有弹性部件;
[0009]且任一所述作动件被按下时能够直接或间接推动所述弹性部件自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第二位置状态,在所述弹性部件为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开关件被触发。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提供使自身从第二位置状态复位至第一位置状态的复位作用力,所述作动件能够随所述弹性部件一同发生位置状态的变化。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电池放置部;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电池放置部中,以给所述电路板供电;所述壳体在与所述电池放置部相对应处设有所述电池限位结构以及电池防呆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电池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限位弹性臂,所述限位弹性臂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放置部两侧,所述限位弹性臂远离所述电池放置部的一端为可压缩的自由端;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电池放置部内后,所述限位弹性臂处于压缩状态
并将电池挤压固定在所述电池放置部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以及中壳,所述中壳盖合在所述底座上以形成容置腔,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中壳在与所述电池放置部相对应处设有电池安装部,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电池安装槽、电池盖板以及电池拆卸槽,所述电池放置部位于所述电池安装槽与所述电池拆卸槽之间且被所述电池盖板盖住。
[0015]进一步的,所述电池限位结构包括弹性臂限位结构;所述弹性臂限位结构的远离所述电池放置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安装槽中,靠近所述电池放置部的一端为可压缩的自由端;所述弹性臂限位结构在自由端未被压缩的状态下,能够阻挡所述电池放置部中的电池向所述电池安装槽中移动,以对所述电池进行限位。
[001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臂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电池安装槽两内侧壁的第一弹性臂,两第一弹性臂的远离所述电池放置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安装槽的两侧内壁上,另一端作为可压缩的自由端相互靠拢。
[001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在压缩状态下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池的最大直径,在自然状态下的间距小于所述电池的最大直径,且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在自然状态下将所述电池卡在所述电池放置部内进行固定。
[001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臂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池安装槽内底面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远离所述电池放置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安装槽的内底面,另一端向所述电池放置部方向沿伸且向电池一侧上翘而形成自由端,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在压缩状态下离所述电池盖板最下端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池的最大厚度,在自然状态下离所述电池盖板最下端的间距小于所述电池的最大厚度,且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在自然状态下将所述电池卡在所述电池放置部内进行固定。
[0019]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为纽扣电池,所述电池正确安装时的正极朝向所述电池盖板,所述电池的正极直径大于其负极直径,所述电池安装槽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池的正极直径,所述电池拆卸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电池的正极直径。
[0020]进一步的,所述电池防呆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电池安装槽底部的台阶部以及沿所述电池盖板边缘向下延伸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下端距离所述台阶部上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电池的厚度,所述阻挡部下端距离所述电池安装槽底面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池的厚度,所述台阶部两侧的宽度小于所述电池的正极直径,所述台阶部两侧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池的负极直径。
[002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包括设于所述中壳上的弹片;所述中壳上与所述弹片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贯穿所述中壳的贯穿槽;所述弹片部分与所述贯穿槽固定连接而形成固定端,另外一部分悬浮于所述贯穿槽中而形成活动端;所述活动端设置于所述作动件与所述开关件之间;其中与所述贯穿槽连接部分的面积小于所述弹片的整体表面积,使得所述弹片未与所述贯穿槽连接的部分悬浮于所述贯穿槽中而具备弹性。
[0022]进一步的,所述贯穿槽的形状与所述弹片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弹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相互平行的上边和下边;其中,第一侧边、上边、第二侧边和下边首尾顺次连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弹片;所述第一侧边为直线形状,所述第二侧边为圆弧形状;所述弹片的所述第一侧边对应的一端作为固定端连接在所述贯穿槽的一端;所述弹
片的所述第二侧边对应的一端作为活动端向所述贯穿槽的另一端延伸,并悬浮于所述贯穿槽的另一端而使所述弹片具备弹性;
[0023]所述弹片的活动端能够在所述作动件的按压下带动所述弹片自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第二位置状态,在所述弹片为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开关件被触发;所述弹片能够提供使自身从第二位置状态复位至第一位置状态的复位作用力,所述弹片的活动端随所述弹片复位并带动所述作动件一同发生位置状态的变化。
[0024]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弹片与所述作动件之间的传动柱;所述传动柱设置在所述作动件和/或所述弹片上;所述传动柱能够在所述作动件的按压下带动所述弹片自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第二位置状态。
[0025]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配合以确定所述电路板相对于所述底座的位置。
[0026]进一步的,所述中壳朝向所述电路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板(5)、电池(3)以及至少一个作动件(1),所述作动件(1)盖设在所述壳体上而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电路板(5)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电路板(5)与所述电池(3)电性连接;具体的:所述壳体或者电路板(5)在与所述电池(3)对应处设置有电池限位结构;所述电路板(5)上与所述作动件(1)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关件(501),所述开关件(501)对应处设有弹性部件;且任一所述作动件(1)被按下时能够直接或间接推动所述弹性部件自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第二位置状态,在所述弹性部件为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开关件(501)被触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提供使自身从第二位置状态复位至第一位置状态的复位作用力,所述作动件(1)能够随所述弹性部件一同发生位置状态的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5)上还设有电池放置部(502);所述电池(3)安装于所述电池放置部(502)中,以给所述电路板(5)供电;所述壳体在与所述电池放置部(502)相对应处设有所述电池限位结构以及电池防呆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5)上的限位弹性臂(504),所述限位弹性臂(50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放置部(502)两侧,所述限位弹性臂(504)远离所述电池放置部(502)的一端为可压缩的自由端;所述电池(3)安装在所述电池放置部(502)内后,所述限位弹性臂(504)处于压缩状态并将电池(3)挤压固定在所述电池放置部(502)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6)以及中壳(4),所述中壳(4)盖合在所述底座(6)上以形成容置腔,所述电路板(5)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4)在与所述电池放置部(502)相对应处设有电池安装部,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电池安装槽(401)、电池盖板(402)以及电池拆卸槽(403),所述电池放置部(502)位于所述电池安装槽(401)与所述电池拆卸槽(403)之间且被所述电池盖板(402)盖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限位结构包括弹性臂限位结构(404);所述弹性臂限位结构(404)的远离所述电池放置部(5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安装槽(401)中,靠近所述电池放置部(502)的一端为可压缩的自由端;所述弹性臂限位结构(404)在自由端未被压缩的状态下,能够阻挡所述电池放置部(502)中的电池(3)向所述电池安装槽(401)中移动,以对所述电池(3)进行限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限位结构(404)包括设于所述电池安装槽(401)两内侧壁的第一弹性臂(4041),两第一弹性臂(4041)的远离所述电池放置部(50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安装槽(401)的两侧内壁上,另一端作为可压缩的自由端相互靠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臂(4041)的自由端在压缩状态下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池(3)的最大直径,在自然状态下的间距小于所述电池(3)的最大直径,且所述第一弹性臂(4041)的自由端在自然状态下将所述电池(3)卡在所述电池放置部(502)内进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限位结构(404)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池安装槽(401)内底面的第二弹性臂(4042),所述第二弹性臂(4042)的远离所述电池放置部(5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安装槽(401)的内底面,另一端向所述电池放置部(502)方向沿伸且向电池(3)一侧上翘而形成自由端,所述第二弹性臂(4042)的自由端在压缩状态下离所述电池盖板(402)最下端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池(3)的最大厚度,在自然状态下离所述电池盖板(402)最下端的间距小于所述电池(3)的最大厚度,且所述第二弹性臂(4042)的自由端在自然状态下将所述电池(3)卡在所述电池放置部(502)内进行固定。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3)为纽扣电池,所述电池(3)正确安装时的正极朝向所述电池盖板(402),所述电池(3)的正极直径大于其负极直径,所述电池安装槽(401)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池(3)的正极直径,所述电池拆卸槽(403)的宽度小于所述电池(3)的正极直径。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防呆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电池安装槽(401)底部的台阶部(405)以及沿所述电池盖板(402)边缘向下延伸的阻挡部(406),所述阻挡部(406)下端距离所述台阶部(405)上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电池(3)的厚度,所述阻挡部(406)下端距离所述电池安装槽(401)底面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池(3)的厚度,所述台阶部(405)两侧的宽度小于所述电池(3)的正极直径,所述台阶部(405)两侧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池(3)的负极直径。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设于所述中壳(4)上的弹片(407);所述中壳(4)上与所述弹片(407)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贯穿所述中壳(4)的贯穿槽;所述弹片(407)部分与所述贯穿槽固定连接而形成固定端,另外一部分悬浮于所述贯穿槽中而形成活动端;所述活动端设置于所述作动件(1)与所述开关件(501)之间;其中与所述贯穿槽连接部分的面积小于所述弹片(407)的整体表面积,使得所述弹片(407)未与所述贯穿槽连接的部分悬浮于所述贯穿槽中而具备弹性。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槽的形状与所述弹片(407)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弹片(40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4071)和第二侧边(4072),以及相互平行的上边(4073)和下边(4074);其中,第一侧边(4071)、上边(4073)、第二侧边(4072)和下边(4074)首尾顺次连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弹片(407);所述第一侧边(4071)为直线形状,所述第二侧边(4072)为圆弧形状;所述弹片(407)的所述第一侧边(4071)对应的一端作为固定端连接在所述贯穿槽的一端;所述弹片(407)的所述第二侧边(4072)对应的一端作为活动端向所述贯穿槽的另一端延伸,并悬浮于所述贯穿槽的另一端而使所述弹片(407)具备弹性;所述弹片(407)的活动端能够在所述作动件(1)的按压下带动所述弹片(407)自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第二位置状态,在所述弹片(407)为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开关件(501)被触发;所述弹片(407)能够提供使自身从第二位置状态复位至第一位置状态的复位作用力,所述弹片(407)的活动端随所述弹片(407)复位并带动所述作动件(1)一同发生位置状态的变化。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弹片(407)与所述作动件(1)之间的传动柱(408);所述传动柱(408)设置在所述作动件(1)和/
或所述弹片(407)上;所述传动柱(408)能够在所述作动件(1)的按压下带动所述弹片(407)自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第二位置状态。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上设有定位柱(601),所述电路板(5)上设有定位孔(503),所述定位柱(601)与所述定位孔(503)配合以确定所述电路板(5)相对于所述底座(6)的位置。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4)朝向所述电路板(5)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电路板(5)形状相适应的压紧结构(409);当中壳(4)与底座(6)完成安装后,压紧结构(409)刚好向下压紧电路板(5)。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4)上设有第一卡扣连接部(410),所述底座(6)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连接部(410)配合连接的第二卡扣连接部(602),所述中壳(4)通过所述第一卡扣连接部(410)扣合至所述底座(6)的第二卡扣连接部(602)。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4)一端设有第一轴孔连接部(411),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扣限位部(412),所述作动件(1)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轴孔连接部(411)相配合的第二轴孔连接部(101),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限位部(412)相配合的第二卡扣限位部(102);中壳(4)与作动件(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轴孔连接部(101)和所述中壳(4)的所述第一轴孔连接部(411)进行轴孔配合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卡扣限位部(102)与所述中壳(4)的所述第一卡扣限位部(412)通过卡扣限位连接,以将所述作动件(1)可活动的安装在所述中壳(4)上。2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4)上设有用于安装导光件(2)的导光安装孔(413),所述作动件(1)上设有与所述导光安装孔(413)位置相对应的透光孔(103),所述导光件(2)与所述透光孔(103)过盈配合。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5)具体包括能量缓存单元(51)、开关单元(52)、无线发射单元(53)和控制单元(54);所述电池(3)通过所述能量缓存单元(51)和所述开关单元(52)连接至所述无线发射单元(53)与所述控制单元(54),所述开关单元(52)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单元(54)和所述无线发射单元(53)的供电状态;所述控制单元(54)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53)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无线发射单元(53)发射无线信号。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缓存单元(51)包括能量缓存元件;所述能量缓存元件用于为所述无线发射单元(53)提供发送数据所需要的脉冲电流,在所述无线发射单元(53)数据发送完成之后,所述电池为所述能量缓存元件充电。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缓存元件采用钽电容。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52)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开关件(501);及至少一与所述开关件(501)对应的供电管理单元(522),所述开关件(501)的输入端接通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供电管理单元(522)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54)和所述无线发射单元(53)的供电端口;所述供电管理单元(522)正向导通,反向截止;所述开关件(501)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单元(54)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53)的供电状态,当所述开关件(501)被触发时,所述控制单元(54)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53)被供电。
2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莹刘允臻肖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