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污死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087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污死水循环系统,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固定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净化箱,所述水箱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感器,所述水箱的右侧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传感器对水箱内腔的水质进行监测,当水质较差时,开启排污阀门,水流通过排污管传输至导管的内腔,通过导管传输净化箱的内腔,通过过滤机构对水进行过滤净化,之后通过第二传感器对净化箱内腔的水质进行监测,当水质净化完毕后,开启水泵,水流通过水泵传输至出水管的内腔,最后通过出水管将水流传输至水箱的内腔,从而完成循环。从而完成循环。从而完成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排污死水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水设备
,具体为一种自动排污死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供水设备是为解决由于压力不足,无法到达用户用水的高度或流,而专门研发设计的新型环保节能的专业设备,但是供水设备在长时间不用后,水会滞留在容器、管路或水泵里面,会造成死水,发臭发黄,其中现有的供水系统由于不能很好的进行自动排污和对死水进行循环净化,从而导致水质变差,发黄发臭,因此降低了供水系统的实用性,且威胁了人身体健康,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自动排污死水循环系统,解决此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排污死水循环系统,具备自动循环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供水系统由于不能很好的进行自动排污和对死水进行循环净化,从而导致水质变差,发黄发臭,因此降低了供水系统的实用性,且威胁了人身体健康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排污死水循环系统,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固定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净化箱,所述水箱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感器,所述水箱的右侧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导管,所述排污管的表面设置有排污阀门,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净化箱连通,所述净化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过滤机构,所述净化箱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感器,所述净化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有吸水管,所述吸水管的另一端贯穿净化箱并延伸至净化箱的内腔,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棉、活性炭吸附网和HEPA滤网,所述过滤棉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吸附网,所述活性炭吸附网远离过滤棉的一侧固定连接有HEPA滤网。
[0006]优选的,所述水箱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壳,所述防水壳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防水壳并延伸至水箱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搅板。
[0007]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防尘盖。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排污阀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水泵电性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第一传感器对水箱内腔的水质进行监测,当水质较差时,开启排污阀门,水流通过排污管传输至导管的内腔,通过导管传输净化箱的内腔,通过过滤机构对水进行过滤净化,之后通过第二传感器对净化箱内腔的水质进行监测,当水质净化完毕后,开启水泵,水流通过水泵传输至出水管的内腔,最后通过出水管将水流传输至水箱的内腔,从而完成循环,解决了现有的供水系统由于不能很好的进行自动排污和对死水进行循
环净化,从而导致水质变差,发黄发臭,因此降低了供水系统的实用性,且威胁了人身体健康的问题。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过滤棉,起到了对水流的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的效果,通过设置活性炭吸附网,起到了对水流中微生物进行吸附的效果,通过设置HEPA滤网,起到了对水流中的气味进行祛除的效果,通过设置防水壳、电机和搅板,起到了方便带动水箱内腔水流活动的效果,避免出现水流停滞,产生死水的情况,通过设置进水管,起到了方便进水的效果,通过防尘盖,起到了便于防尘的效果,通过设置支撑柱和固定座,起到了对固定底座稳定支撑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水箱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净化箱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固定底座;2、水箱;3、净化箱;4、第一传感器;5、排污管;6、导管;7、过滤机构;701、过滤棉;702、活性炭吸附网;703、HEPA滤网;8、第二传感器;9、水泵;10、吸水管;11、出水管;12、防水壳;13、电机;14、搅板;15、进水管;16、支撑柱;17、固定座;18、排污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本技术的固定底座1、水箱2、净化箱3、第一传感器4、排污管5、导管6、过滤机构7、过滤棉701、活性炭吸附网702、HEPA滤网703、第二传感器8、水泵9、吸水管10、出水管11、防水壳12、电机13、搅板14、进水管15、支撑柱16、固定座17和排污阀门1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19]请参阅图1

3,一种自动排污死水循环系统,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箱2,固定底座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净化箱3,水箱2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感器4,水箱2的右侧连通有排污管5,排污管5的另一端连通有导管6,排污管5的表面设置有排污阀门18,导管6的另一端与净化箱3连通,净化箱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过滤机构7,净化箱3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感器8,净化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9,水泵9的进水端连通有吸水管10,吸水管10的另一端贯穿净化箱3并延伸至净化箱3的内腔,水泵9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的另一端与水箱2连通,通过第一传感器4对水箱2内腔的水质进行监测,当水质较差时,开启排污阀门18,水流通过排污管5传输至导管6的内腔,通过导管6传输净化箱3的内腔,通过过滤机构7对水进行过滤净化,之后通过第二传感器8对净化箱3内腔的水质进行监测,当水质净化完毕后,开启水泵9,水流通过水泵9传输至出水管11的内腔,最后通过出水管11将水流传输至水箱2的内腔,从而完成循环,解决了现有的供水系统由于不能很好的进行自动排污和对死水进行循环净化,从而导致水
质变差,发黄发臭,因此降低了供水系统的实用性,且威胁了人身体健康的问题。
[002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过滤机构7包括过滤棉701、活性炭吸附网702和HEPA滤网703,过滤棉70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吸附网702,活性炭吸附网702远离过滤棉7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HEPA滤网703,通过设置过滤棉701,起到了对水流的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的效果,通过设置活性炭吸附网702,起到了对水流中微生物进行吸附的效果,通过设置HEPA滤网703,起到了对水流中的气味进行祛除的效果。
[002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水箱2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壳12,防水壳12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贯穿防水壳12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污死水循环系统,包括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箱(2),所述固定底座(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净化箱(3),所述水箱(2)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感器(4),所述水箱(2)的右侧连通有排污管(5),所述排污管(5)的另一端连通有导管(6),所述排污管(5)的表面设置有排污阀门(18),所述导管(6)的另一端与净化箱(3)连通,所述净化箱(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过滤机构(7),所述净化箱(3)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感器(8),所述净化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9),所述水泵(9)的进水端连通有吸水管(10),所述吸水管(10)的另一端贯穿净化箱(3)并延伸至净化箱(3)的内腔,所述水泵(9)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的另一端与水箱(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污死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7)包括过滤棉(701)、活性炭吸附网(702)和HEPA滤网(7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亚军吕夏娥汤升华胡淑敏魏成涛喻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美埃梯梯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