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81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开关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固设在电路板上用以切换讯号传输与否的开关连接器,所述的开关连接器内部设有一螺线管组件,所述的螺线管组件以其致动器推顶一组切换杆,所述的切换杆固接一对导电杆,开关连接器内部另设有常闭接点与常开接点;凭借的,当螺线管组件未通电时,切换杆的其中一导电杆是保持接触常闭接点状态,令开关连接器形成断路状态使讯号无法传输;当螺线管组件通电时,所述的致动器将推动切换杆位移使另一导电杆接触常开接点,令开关连接器形成通路状态使讯号得以传输。(*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连接器,尤指一种固设在电路板上,通过电流流 通与否来控制讯号传输,俾维持讯号传输的稳定性的开关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般开关连接器的用途通常是可被用来控制讯号传输,所述的开关连接器 内部都设有常闭接点与常开接点,其主要是通过在常闭接点与常开接点之间进 行切换,进而控制讯号传输与否,是知,开关连接器的设计与构造对讯号传输 稳定性的优劣有极大影响。有鉴于此,本技术设计人遂特地针对开关连接器的结构加以改良,期 研发及生产较佳品质的开关连接器,并在经过长期设计、测试及改良后而有本 技术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连接器,可 通过控制电流流通与否,进而切换讯号传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关连接器,固设在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至少包含: 一壳体,所述的壳体形成有相邻接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空间,所述的壳体 底面设有一对供电凹槽,所述的一对供电凹槽是分别连通第二空间两侧,壳体 的第三空间则向下凹设三个输出凹槽,且第二空间顶面两侧是分别开设一^^掣 孔;一螺线管组件,所述的螺线管组件包含螺线管及插设在螺线管的致动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连接器,固设在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至少包含:    一壳体,所述的壳体形成有相邻接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空间,所述的壳体底面设有一对供电凹槽,所述的一对供电凹槽是分别连通第二空间两侧,壳体的第三空间则向下凹设三个输出凹槽,且第二空间顶面两侧是分别开设一卡掣孔;    一螺线管组件,所述的螺线管组件包含螺线管及插设在螺线管的致动器,所述的螺线管组件是设置在壳体的第一空间中;    一弹性元件,是设在壳体的第二空间中;    一切换杆,所述的切换杆设置在第二空间内,其一端伸入螺线管中且受制动器顶推,另一端则受弹性元件顶推,所述的切换杆凸设一对朝第三空间方向延伸的支臂,支臂末端分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连接器,固设在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至少包含一壳体,所述的壳体形成有相邻接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空间,所述的壳体底面设有一对供电凹槽,所述的一对供电凹槽是分别连通第二空间两侧,壳体的第三空间则向下凹设三个输出凹槽,且第二空间顶面两侧是分别开设一卡掣孔;一螺线管组件,所述的螺线管组件包含螺线管及插设在螺线管的致动器,所述的螺线管组件是设置在壳体的第一空间中;一弹性元件,是设在壳体的第二空间中;一切换杆,所述的切换杆设置在第二空间内,其一端伸入螺线管中且受制动器顶推,另一端则受弹性元件顶推,所述的切换杆凸设一对朝第三空间方向延伸的支臂,支臂末端分别固设一导电杆,所述的一对导电杆是位于第三空间中;一对供电中心针,所述的一对供电中心针穿过供电凹槽伸入壳体的第二空间两侧与螺线管形成电连接;一对输出中心针及一共用中心针,所述的输出与共用中心针也分别穿过输出凹槽伸入壳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福乐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凯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