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壳体、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69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芯壳体以及具有该滤芯壳体的滤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滤芯壳体具有用于放置反渗透膜组件的空腔以及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第一原水口、第二原水口、纯水口、废水口,所述第一原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原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的另一端,所述纯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两端中的任一端,所述废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的周侧。所述废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的周侧。所述废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的周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芯壳体、滤芯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芯壳体以及一种具有该滤芯壳体的滤芯。

技术介绍

[0002]参见图1,普通的RO膜过滤装置由膜壳01和端盖02构成,端盖有一个进水口03,膜壳01的一端有纯水口04和废水口05。膜壳01里面的普通RO膜元件06由中心管(头部有O型圈)、膜片、格网、导布组成,整个外表面再用外保护膜进行包裹密封,再添加一个密封圈,密封圈的一边用密封胶带缠绕与RO膜表面密封。这种普通的RO膜安装在普通的膜壳01里面,原水从端盖02的进水口03进入RO膜内,原水经过RO膜片过滤后的纯水由导布导流到中心管,从膜壳01的纯水口04排出,未过滤的浓水经过格网导流,从废水口05排出。
[0003]普通的RO膜过滤装置进水和废水流向一致,由于格网的存在使得水形成湍流,RO膜表面浓差极化现象产生的水垢很难随水流走,停留在网格里面并在膜表面结垢,越靠近废水端的膜表面结垢越严重,缩短RO膜的使用寿命。
[0004]为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反渗透膜组件,参见图2与图3,该反渗透膜组件2包括中心管21、以及至少一层的卷绕层22、外保护膜23。其中,中心管21的一端的端面具有出水口211,中心管21的周侧壁设置有进水孔212,进水孔212与出水口211相连通。卷绕层22缠绕在中心管21的外周侧,卷绕层22包括膜片221、导布222、格网223;导布222设置在膜片221的反面侧,导布222远离中心管21的竖向边与膜片221相互粘贴,导布222两侧的横向边与膜片221相互粘贴;格网223设置在膜片221的正面侧,在格网223上设置有通槽2231。待全部卷绕层22缠绕在中心管21上后,外保护膜23再包裹在卷绕层22的外周侧;在外保护膜23上设置有通孔231,通孔231与通槽2231相对应。每张格网223中间剪掉0~20mm宽度的长条再卷膜,使得两端进水流到膜片221中间时因没有了格网223的支撑作用,废水由光滑的膜表面流出,再从中间有一圈孔的外保护膜23孔流出。两端进水的结构使污染不会只集中在废水端,中间排废水的通道因没有格网223形成的湍流,浓水排出更加顺畅,不易在膜表面结垢,延长RO膜的使用寿命。
[0005]相应地,为了匹配该反渗透膜组件,申请人还设计了一种滤芯壳体,以使滤芯可以两端进水、中间出废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壳体以及一种具有该滤芯壳体的滤芯
[0007]一种滤芯壳体,所述滤芯壳体具有用于放置反渗透膜组件的空腔以及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第一原水口、第二原水口、纯水口、废水口,所述第一原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原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的另一端,所述纯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两端中的任一端,所述废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的周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划分有第一原水区、第二原水区、废水区,所述第一原水区与所述第一原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原水区与所述第二原水口相连通,所述废水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原水区与所述第二原水区之间,所述废水区与所述废水口相连通。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所述空腔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一原水区,所述空腔的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二原水区,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废水区。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周壁与所述空腔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壁用于与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相贴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周壁与所述空腔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壁用于与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相贴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废水口位于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中部位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插接反渗透膜组件的中心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接口用于插接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中心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中的一个与所述纯水口相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一原水口、所述第二原水口中的一个相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壳体包括外壳以及盖设在所述外壳第一端的端盖,所述第一原水口、所述第二原水口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端盖上,所述第一原水口、所述第二原水口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第二端的端面上,所述纯水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第二端的端面上,所述废水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周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端盖螺纹连接在所述外壳的第一端。
[0016]一种滤芯,其包括上述的滤芯壳体。
[0017]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
技术介绍
所述的RO膜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反渗透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具有单层膜片的反渗透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具有三层膜片的反渗透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01、膜壳;02、端盖;03、进水口;04、纯水口;05、废水口;06、RO膜元件;
[0025]1、滤芯壳体;11、外壳;111、第二原水口;112、纯水口;113、废水口;114、第一原水区;115、第二原水区;116、废水区;117、第二接口;12、端盖;121、第一原水口;122、第一接口;13、第一密封圈;14、第二密封圈;2、反渗透膜组件;21、中心管;211、出水口;212、进水孔;213、分隔件;214、第一腔体;215、第二腔体;216、进水口;217、出水孔;22、卷绕层;221、膜片;222、导布;223、格网;2231、通槽;224、产水通道;225、进水通道;23、外保护膜;2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一种滤芯,参见图2,其包括滤芯壳体1以及安装在滤芯壳体1内的反渗透膜组件2。
[0027]参见图2,滤芯壳体1具有用于放置反渗透膜组件2的空腔以及与空腔相连通的第一原水口121、第二原水口111、纯水口112、废水口113,第一原水口121设置在滤芯壳体1的一端,第二原水口111设置在滤芯壳体1的另一端,纯水口112设置在滤芯壳体1两端中的任一端,废水口113设置在滤芯壳体1的周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原水口121设置在滤芯壳体1的左端面上,第二原水口111设置在滤芯壳体1的右端面上,纯水口112设置在滤芯壳体1的右端面上,废水口113设置在滤芯壳体1的周侧的中部位置,废水口113位于反渗透膜组件2的中部位置。
[0028]参见图2,在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3、第二密封圈14,第一密封圈13的外周壁与空腔的内周壁相贴合,第一密封圈13的内壁与反渗透膜组件2的外周面相贴合,第二密封圈14的外周壁与空腔的内周壁相贴合,第二密封圈14的内壁与反渗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壳体(1)具有用于放置反渗透膜组件(2)的空腔以及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第一原水口(121)、第二原水口(111)、纯水口(112)、废水口(113),所述第一原水口(121)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1)的一端,所述第二原水口(111)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1)的另一端,所述纯水口(112)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1)两端中的任一端,所述废水口(113)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1)的周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划分有第一原水区(114)、第二原水区(115)、废水区(116),所述第一原水区(114)与所述第一原水口(121)相连通,所述第二原水区(115)与所述第二原水口(111)相连通,所述废水区(116)设置在所述第一原水区(114)与所述第二原水区(115)之间,所述废水区(116)与所述废水口(113)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壳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3)、第二密封圈(14),所述空腔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圈(13)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一原水区(114),所述空腔的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密封圈(14)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二原水区(115),所述第一密封圈(13)与所述第二密封圈(14)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废水区(1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13)的外周壁与所述空腔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密封圈(13)的内壁用于与所述反渗透膜组件(2)相贴合;所述第二密封圈(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勤岸黄子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水护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