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加热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058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泵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泵加热供水装置。现有热水供应应对大流量用水的方式通常是增加加热单元,热水温度波动大,用户体验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热泵加热供水装置,包括热泵主机、第一水箱和若干个第二水箱;三者构成三个回路:第一回路,由第一水箱与热泵主机构成;第二回路,由第二水箱与热泵主机构成;第三回路,由第一水箱和若干个第二水箱与热泵串联构成;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系统基于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选择执行上述第一回路、第二回路或第三回路的加热或供水。通过三个回路间的供水配合,为用户提供更为稳定的热水供应。用户提供更为稳定的热水供应。用户提供更为稳定的热水供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泵加热供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热泵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热泵加热供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宾馆、饭店、学校、工厂、洗浴中心等场所由于具有供水量大、供水突变性大的特点,一般都广泛采用大容量的储水箱进行供应热水,以便及时满足供应要求。在正常用水的情况下,上述场所选配的储水箱吨位可以满足热水的供应,当用户停止用水时,选配的加热单元对新进冷水进行加热,加热完成的热水再输送至储水箱进行存储。在正常用水的情况下,大容量的储水箱可以保证其内部的水温不低于某一温度。但是,正是由于上述几种场所其用水量大的特点,其在某一时间内可能出现用户用水量特别大的情况,如此,大容量的储水箱到达某一时刻后首先其无法保证输出水温的稳定程度,且其无法保证内部的水温不低于某一温度。所以,此时需要通过加热单元直接对新进冷水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热水直接输送给用户进行使用。
[0003]常规的解决方法是增加加热单元,提高加热效率以提高热水供应流速。如公开号为“107178822A”,名称为《热水供应系统》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热水供应系统,包含:对外部提供热水的蓄热水箱、与蓄热水箱连接并对蓄热水箱进行加热的空气源加热设备、对蓄热水箱供水的补水箱、连接蓄热水箱和补水箱的第一供水管和第二供水管、设置在第二供水管上并对第二供水管进行加热的太阳能加热设备、分别电性连接空气源加热设备和太阳能加热设备的主控设备。该种方式根据加热效率的不同,对流量的控制要求很高。由于普通单一的流量控制阀其流量控制范围和流量控制精度都有限制:流量控制范围较大的流量控制阀,其流量控制精度都较低,单位开度水量变化大,且开度-流量线性度差,在小出水流量情况下难以实现精细调节,出水温度波动大;流量控制精度较高的流量控制阀,其流量控制范围都较小,且单位开度水流量变化小,无法满足新进冷水流量的变化范围和调节速度。由于用户侧通常为多个用水点,其热水用量时时变化且用水量变化范围也大,在单一流量控制阀下,新进冷水的流量无法与加热单元的功率及时准确进行匹配以使得加热后的热水处于稳定的目标温度,由于精度调节的限制,单一流量控制阀在调节过程中,用户侧使用的热水温度会存在一定的波动,甚至会出现忽冷忽热,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加热供水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热泵加热供水装置,包括热泵主机、第一水箱和若干个第二水箱;第一水箱和/或若干个第二水箱与热泵之间构成如下三个回路;
[0007]第一回路,由第一水箱与热泵主机构成;
[0008]第二回路,由第二水箱与热泵主机构成;
[0009]第三回路,由第一水箱和若干个第二水箱与热泵串联构成;
[0010]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系统基于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选择执行上述第一回路、第二回路或第三回路的加热或供水,所述第一回路、第二回路和第三回路均可以单独进行加热或供水。
[0011]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单一出水水箱供水的热水供应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设置了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两套热水供应系统,两者既可并列设置,单独通过第一回路、第二回路完成供水,又可串联形成第三回路,通水进行热水供水。这样,在热水用量热别大的情况下,一开始可以通过两个大型水箱提供充足的热水供应量。当用量超过储备量时,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能够形成彼此的后备,在一个回路热水耗尽进入加热循环的情况下,另一回路中如果仍有热水,就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热水供应,减少热水供应中热水不足导致的供水温度波动,提升用户体验。
[0012]作为优选,装置还包括有中控系统和电磁阀门,所述中控系统与传感器和电磁阀门通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内;所述热泵主机的出水口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进水口间分别连接有输水管线,所述热泵主机的进水口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出水口间分别连接有回水管线,所述第一水箱的出水口与第二水箱的进水口间还连接有用于串联的连接管线,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出水口处还连接有用于供水的供水管线,两条输水管线、两条回水管线、两条供水管线以及连接管线上都分别设置有电磁阀门,所述中控系统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控制电磁阀门的开关,实现不同热水回路不同使用状态间的自动切换。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水箱总的储水量少于等于第二水箱总的储水量。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通过设置储水量的差别形成加热速度差,形成交叉供水,减少供水温度的波动。第一水箱储水量小,加热速度快,第二水箱储水量大,加热速度慢。
[0014]作为优选,当所述第二水箱串联设置有多个时,所述中控系统根据第二水箱中所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的平均值判断第二水箱的温度值。由于第二水箱大于两个时,多个第二水箱间为串联,因此可以通过多个水箱间的平均水温作为第二水箱的温度值的判断基础。
[0015]作为优选,当所述第二水箱设置有大于两个时,所述第二水箱中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或间隔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由于多个水箱为串联,水箱的供水温度变化呈线性,因此间隔设置温度传感器也能提供较为客观的温度反馈,同时还能节省传感器个数,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
[00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水箱的水箱上部和水箱下部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中控系统根据所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的平均值判断电磁阀门的开关。
[0017]由于第一水箱储量小,常常仅设置一个水箱,在一个水箱中,冷水下沉热水上浮,容易形成较大的温差,产生读数不准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第一水箱水温反馈的客观性,在第一水箱每个水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温度感应器,通过上下两个温度感应器的平均值反应一个第一水箱的水温。
[00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水箱能够串联设置一个或多个,当串联设置有多个时,所述中控系统根据所设置的所有温度传感器的平均值判断第一水箱的温度值。第一水箱根据大小能够设置一个或多个。在受到场地制约的情况下能够灵活的调整第一水箱的大小和个数。由于第一水箱间串联设置,因此第一水箱的水温能够通过所有温度传感器的平均值来反映。
[001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水箱内设置有辅助加热装置。第一回路相较于第二回路的特征是灵活快速,与第二水箱的储水量大加热慢形成互补。因此第一水箱的特点是体量小,加热快。在第一水箱中加设辅助加热装置使得第一回路的热水补热速度更快,能够更好的为第二回路的加热争取时间,提供更稳定的供水。
[0020]在本技术的一种热泵加热供水装置设置了三个供水回路,能够通过中控系统接收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电磁阀门进行三个供水回路间的切换。其中第三回路的循环能够在用水高峰来临之前做好热水储备,在用水高峰的初期提供大量的热水;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形成彼此的后备。三个回路配合进行自动的热水供水调节,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长效和稳定的热水供应。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热泵加热供水装置第一回路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加热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主机(1)、第一水箱(4)和若干个第二水箱(6);第一水箱(4)和/或若干个第二水箱(6)与热泵之间构成如下三个回路;第一回路,由第一水箱(4)与热泵主机(1)构成;第二回路,由第二水箱(6)与热泵主机(1)构成;第三回路,由第一水箱(4)和若干个第二水箱(6)与热泵串联构成;所述第一水箱(4)和第二水箱(6)中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系统基于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选择执行上述第一回路、第二回路或第三回路的加热或供水,所述第一回路、第二回路和第三回路均可以单独进行加热或供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加热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有中控系统和电磁阀门(2),所述中控系统与温度传感器和电磁阀门(2)通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水箱(4)和第二水箱(6)内;所述热泵主机(1)的出水口与第一水箱(4)和第二水箱(6)的进水口间分别连接有输水管线,所述热泵主机(1)的进水口与第一水箱(4)和第二水箱(6)的出水口间分别连接有回水管线,所述第一水箱(4)的出水口与第二水箱(6)的进水口间还连接有用于串联的连接管线,所述第一水箱(4)和第二水箱(6)的出水口处还连接有用于供水的供水管线,两条输水管线、两条回水管线、两条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俊生凌拥军汪卫平朱建军周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