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切换式微曝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057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切换式微曝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污泥回流管、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进水管包括具有第一进水阀的第一进水支管及具有第二进水阀的第二进水支管;污泥回流管包括具有第一污泥回流阀的第一回流支管和具有第二污泥回流阀的第二回流支管;厌氧池与缺氧池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水闸门和第一回流闸门;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水闸门和第二回流闸门;第一出水闸门、第一回流闸门、第二出水闸门、第二回流闸门、第一进水阀、第二进水阀、第一污泥回流阀、第二污泥回流阀配合以实现运行模式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运行模式,合理利用进水碳源进行脱氮除磷,保证出水氮磷指标满足排放标准。排放标准。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切换式微曝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可切换式微曝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污水中的氮和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我国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具有生物脱氮除磷功能的二级处理工艺,厌氧

缺氧

好氧(A/A/O)微曝氧化沟是其中的一种常用工艺。该工艺在传统A/A/O工艺的基础上,利用连续循环式反应池和潜水推流器,使其兼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的流态,同时充分利用了微孔曝气充氧机理,提高了氧的利用率。A/A/O微曝氧化沟在实现生物脱氮除磷功能的同时,具有耐冲击负荷、运行能耗低的优点。
[0003]“碳源竞争”是影响生物脱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碳源主要消耗于释磷、反硝化和异养菌的正常代谢等方面,其中释磷、反硝化速率与进水碳源中易降解部分的含量有很大关系。当进水碳源低时,一方面,因前端厌氧区聚磷菌(PAOs)释磷过程吸收了进水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及醇类等易降解发酵产物,使得后续缺氧区没有足够的优质碳源而抑制反硝化潜力的充分发挥,降低了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式微曝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污泥回流管、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好氧池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包括具有第一进水阀的第一进水支管及具有第二进水阀的第二进水支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包括具有第一污泥回流阀的第一回流支管和具有第二污泥回流阀的第二回流支管;所述第一进水支管、第一回流支管均与所述厌氧池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支管、第二回流支管均与所述缺氧池连通;所述厌氧池与所述缺氧池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水闸门和第一回流闸门;所述缺氧池与所述好氧池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水闸门和第二回流闸门;所述第一出水闸门、第一回流闸门、第二出水闸门、第二回流闸门、第一进水阀、第二进水阀、第一污泥回流阀、第二污泥回流阀通过配合以实现所述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模式的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微曝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包括常规模式、强化脱氮模式及强化除磷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式微曝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为常规模式时,开启所述第一出水闸门、第二出水闸门、第二回流闸门、第一进水阀和第一污泥回流阀;污水、回流污泥分别通过第一进水支管、第一回流支管流入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再通过已开启的第一出水闸门流入缺氧池,与部分的从好氧池通过已开启的第二回流闸门回流的混合液混合,进行缺氧处理;然后通过已开启的第二出水闸门流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最后从出水管流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式微曝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为强化脱氮模式时,开启所述第一出水闸门、第一回流闸门、第二出水闸门、第二回流闸门、第二进水阀和第一污泥回流阀;回流污泥通过第一回流支管流入厌氧池;污水通过第二进水支管流入缺氧池,并与部分的从好氧池通过已开启的第二回流闸门回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敏忠钟毓李兴苏文越林楷王宇杨登宋浩亮梁振华张帅张康刘国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