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庭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046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庭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构筑物、集水沉砂池、曝气池、排水集水区以及蓄水池;系统采用房顶集水和可渗透硬化路面对雨水进行多级收集,被收集的雨水首先进入集水沉砂池,去除砂石等不溶性杂质;去除砂石后的雨水通过布水区进入火山岩层,植被层根系可以进入火山岩层和砾石层,与雨水充分接触,拥有植物净化的作用;在火山岩层和砾石层填料的表面会附着生物膜,从而提高雨水净化效果;当雨水中污染物过多时,微型曝气泵通过布点曝气的方式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氧气,提高雨水净化效果;净化后的雨水通过微型曝气区进入排水集水区,最后进入地下蓄水池;既节约水资源,又能为生态庭院提供绿化和生活用水,美化庭院环境。庭院环境。庭院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庭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庭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水资源比较贫乏,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其不均,每年降水及径流分配都集中在夏季,且经常交替出现连丰、连枯年份,所以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一些地区干旱灾害频繁。在此背景下,节能节水的呼声越来越高。
[0003]而建设行业又是一个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尤其是建设行业的给排水系统,虽然对水资源进行了循环使用,但是还是对水资源的消耗量较大,所以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增加水的利用率,并实现节能节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庭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系统有效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将自然雨水收集起来,再用于实现供到给排水系统中,提升自然界水的利用率,从而既节约水资源,又发挥出给排水系统本身的作用。
[0005]包括:构筑物、集水沉砂池、曝气池、排水集水区以及蓄水池;
[0006]构筑物上设有雨水集水区;雨水集水区设置在构筑物房顶的外侧边缘,雨水集水区的底部连接有落水管;
[0007]落水管的出水孔连接集水沉砂池;
[0008]集水沉砂池与曝气池连通;靠近曝气池设有微型曝气机;
[0009]靠近曝气池的底部位置设有曝气池出水口,曝气池出水口连通排水集水区;排水集水区与蓄水池连通;
[0010]蓄水池内部设有水泵;水泵连接有供水管道,供水管道连接绿化水龙头和消防栓。
[0011]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雨水集水区设置有雨水收集槽,雨水收集槽的槽底面设置0.5%的坡度;
[0012]雨水收集槽的槽底最低端连接落水管的进孔。
[0013]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集水沉砂池设置在地面下,集水沉砂池顶部覆盖有硬化路面;
[0014]硬化路面上设有连通集水沉砂池的清理检查井;
[0015]落水管穿过清理检查井伸入到集水沉砂池内部;
[0016]集水沉砂池内部设有多个阻砂板。
[0017]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曝气池设置在地面下,处于曝气池的地面位置种植有植被层;植被层的下部设有土壤层;
[0018]土壤层的下部设有火山岩层;火山岩层的下部设有砾石层;
[0019]砾石层的下部设有曝气区;
[0020]砾石层与曝气区使用钻孔板隔开;
[0021]微型曝气机通过曝气管道连通曝气区。
[0022]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曝气池的侧壁设有进水孔;
[0023]进水孔的位置设置在火山岩层位置;
[0024]集水沉砂池的出水孔位置设置布水区;
[0025]布水区通过进水孔连通火山岩层;
[0026]曝气池出水口的位置设置在砾石层的底部。
[0027]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蓄水池设置在地面下;蓄水池的上部设有池塘;
[0028]池塘通过供水管道连通蓄水池;
[0029]地面上还设有人工喷泉;人工喷泉通过供水管道连接蓄水池。
[0030]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地面上还设有余水回流管道;余水回流管道的进水端靠近池塘、人工喷泉和绿化水龙头设置;
[0031]余水回流管道的出水端与集水沉砂池连通。
[0032]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集水沉砂池与硬化路面之间设有集水层。
[0033]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构筑物内部设有卫生间,卫生间通过进水管和供水管道连通蓄水池。
[0034]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5]本技术采用房顶集水和可渗透硬化路面对雨水进行多级收集,被收集的雨水首先进入集水沉砂池,去除砂石等不溶性杂质,阻砂板可以提高砂石去除率;去除砂石后的雨水通过布水区进入火山岩层,植被层根系可以进入火山岩层和砾石层,与雨水充分接触,拥有植物净化的作用;同时,在火山岩层和砾石层填料的表面会附着生物膜,从而提高雨水净化效果;当雨水中污染物过多或者雨量过大时,微型曝气泵通过布点曝气的方式为植物和生物膜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提高雨水净化效果;净化后的雨水通过微型曝气区进入排水集水区,最后进入地下蓄水池;使用水泵将蓄水池中的雨水运送至地表池塘、人工喷泉、绿化水龙头、消防栓以及卫生间;池塘、人工喷泉和绿化水龙头多余的水通过管道,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集水沉砂池,进行循环使用。既节约水资源,又能为生态庭院提供绿化和生活用水,美化庭院环境。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为生态庭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1、雨水集水区;2、落水管;3、清理检查井;4、硬化路面;5、火山岩层;6、土壤层;7、植被层;8、微型曝气机;9、池塘;10、人工喷泉;11、余水回流管道;12、绿化水龙头;13、消防栓;14、蓄水池;15、水泵;16、排水集水区;17、曝气池;18、砾石层;19、阻砂板;20、集水沉砂池;21、集水层;22、卫生间;23、布水区;24、进水管;30构筑物;31曝气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1]应当理解,在称某一元件或层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连接”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能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连接或耦合至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也可能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在称某一元件被“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所有附图中类似的数字指示类似元件。如这里所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0042]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庭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构筑物30、集水沉砂池20、曝气池17、排水集水区16以及蓄水池14;
[0043]构筑物30上设有雨水集水区1;雨水集水区1设置在构筑物30房顶的外侧边缘,雨水集水区1的底部连接有落水管2;落水管2的出水孔连接集水沉砂池20;其中,雨水集水区1设置有雨水收集槽,雨水收集槽的槽底面设置0.5%的坡度;雨水收集槽的槽底最低端连接落水管2的进孔。
[0044]集水沉砂池20与曝气池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庭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构筑物(30)、集水沉砂池(20)、曝气池(17)、排水集水区(16)以及蓄水池(14);构筑物(30)上设有雨水集水区(1);雨水集水区(1)设置在构筑物(30)房顶的外侧边缘,雨水集水区(1)的底部连接有落水管(2);落水管(2)的出水孔连接集水沉砂池(20);集水沉砂池(20)与曝气池(17)连通;靠近曝气池(17)设有微型曝气机(8);靠近曝气池(17)的底部位置设有曝气池出水口,曝气池出水口连通排水集水区(16);排水集水区(16)与蓄水池(14)连通;蓄水池(14)内部设有水泵(15);水泵(15)连接有供水管道,供水管道连接绿化水龙头(12)和消防栓(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庭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集水区(1)设置有雨水收集槽,雨水收集槽的槽底面设置0.5%的坡度;雨水收集槽的槽底最低端连接落水管(2)的进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庭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水沉砂池(20)设置在地面下,集水沉砂池(20)顶部覆盖有硬化路面(4);硬化路面(4)上设有连通集水沉砂池(20)的清理检查井(3);落水管(2)穿过清理检查井(3)伸入到集水沉砂池(20)内部;集水沉砂池(20)内部设有多个阻砂板(1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庭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曝气池(17)设置在地面下,处于曝气池(17)的地面位置种植有植被层(7);植被层(7)的下部设有土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繁芹孙颖姚俊谢海涛江玉强邹丽程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城城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