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文物修复施工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0409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文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文物修复施工用保护装置,包括墙裙和固定管,所述固定管通过抵紧螺栓连接有细木工板,所述细木工板通过第一固定螺栓连接有防火毯,所述细木工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该建筑文物修复施工用保护装置,通过固定管、抵紧螺栓、细木工板、防火毯、顶杆、固定座、转动管、环形限位板、转杆、底管、第一垫板、顶管和第二垫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推动转杆带动转动管旋转,从而使顶杆上升,直至第二垫板与屋顶的底部抵持,然后通过抵紧螺栓将细木工板与防火毯抵紧在墙裙表面,达到了便于对细木工板进行抵紧固定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墙裙防护装置易发生移动的问题。墙裙防护装置易发生移动的问题。墙裙防护装置易发生移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文物修复施工用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文物
,具体为一种建筑文物修复施工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文物建筑在修复施工前需要对重点保护部位进行相应的防护,特别是对墙面和花饰要采取覆盖封闭措施,以防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或材料与保护部位发生碰撞摩擦,导致原本完好的保护部位受损。
[0003]文物建筑的墙饰面是施工时的重点保护对象,其中墙裙在材料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碰撞损坏,现多采用细木工板内包防火毯进行防护,但因为墙裙多位于立面墙表层,而且不能用铁钉将细木工板与其固定连接,所以细木工板多采用在底部固定底板的方式,将其摆放在墙裙外侧进行防护,但该种固定方式,极易发生移位,无法对墙裙形成良好的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文物修复施工用保护装置,具备便于对细木工板进行抵紧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墙裙防护装置易发生移动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文物修复施工用保护装置,包括墙裙和固定管,所述固定管通过抵紧螺栓连接有细木工板,所述细木工板通过第一固定螺栓连接有防火毯,所述细木工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右端与第一固定螺栓的左端抵持,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顶杆,所述固定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管,所述顶杆的侧表面与转动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转动管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固定管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底管,所述固定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与底管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底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垫板,所述顶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顶管,所述顶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顶管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顶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垫板。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管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抵紧螺栓的侧表面与通孔的内部螺纹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细木工板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侧表面与通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侧表面与通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位于第一固定螺栓的左侧。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管的内部开设有限位转槽,所述固定座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环形限位板,所述环形限位板的侧表面与限位转槽的内部活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管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所述底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
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侧表面与第一限位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顶杆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滑槽,所述顶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侧表面与第二限位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文物修复施工用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建筑文物修复施工用保护装置,通过固定管、抵紧螺栓、细木工板、防火毯、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顶杆、固定座、转动管、环形限位板、转杆、底管、第一垫板、顶管和第二垫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推动转杆带动转动管旋转,从而使顶杆上升,直至第二垫板与屋顶的底部抵持,然后通过抵紧螺栓将细木工板与防火毯抵紧在墙裙表面,达到了便于对细木工板进行抵紧固定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墙裙防护装置易发生移动的问题。
[0015]2、该建筑文物修复施工用保护装置,通过固定管、底管、第一限位块、第一弹簧、第一垫板、顶管、第二限位块、第二弹簧和第二垫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当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分别与地面和屋顶底部接触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以使垫板与固定面更加贴合,使固定管与顶杆组成的固定装置更容易与固定面抵紧,达到了便于使固定管和顶杆与固定面更贴合的效果,解决了当固定管和顶杆与垫板直接接触时,固定管与顶杆组成的固定装置不易与固定面抵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剖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1中C处放大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图1中D处放大图。
[0021]其中:1、墙裙;2、固定管;3、抵紧螺栓;4、细木工板;5、防火毯;6、第一固定螺栓;7、第二固定螺栓;8、顶杆;9、固定座;10、转动管;11、环形限位板;12、转杆;13、底管;14、第一限位块;15、第一弹簧;16、第一垫板;17、顶管;18、第二限位块;19、第二弹簧;20、第二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一种建筑文物修复施工用保护装置,包括墙裙1和固定管2,墙裙又名台度或护壁,多位于室内墙面或柱面的下部,借以保护墙面、和柱面免受污损,并起装饰作用的装修部分,它常用水泥砂浆、水磨石、瓷砖、大理石或木材等材料做成,一般高度为1.0至1.8m,固定管2通过抵紧螺栓3连接有细木工板4,固定管2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抵紧螺栓3的侧表面与通孔的内部螺纹连接,细木工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抵管,抵紧螺栓3的左侧与抵管左侧的内壁抵持,细木工板4通过第一固定螺栓6连接有防火毯5,细木工板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7,第二固定螺栓7的右端与第一固定螺栓6的左端抵持,细木工板
4的内部开设有通槽,第一固定螺栓6的侧表面与通槽的内部螺纹连接,第二固定螺栓7的侧表面与通槽的内部螺纹连接,第二固定螺栓7位于第一固定螺栓6的左侧。
[0024]第一固定螺栓6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的左端与防火毯5的侧面抵持,第一固定螺栓6与固定螺母一同起到了将防火毯5固定在细木工板4表面的作用,固定管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顶杆8,固定管2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固定座9,固定座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管10,顶杆8的侧表面与转动管10的内部螺纹连接,转动管10的内部开设有限位转槽,固定座9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环形限位板11,环形限位板11的侧表面与限位转槽的内部活动连接,转动管10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12,转杆12的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在转动管10的侧表面,起到了辅助转动管10旋转的作用,固定管2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底管13,固定管2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底管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4,第一限位块14的侧表面与第一限位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固定管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5,此时第一弹簧15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簧15的底端与底管13的内底壁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文物修复施工用保护装置,包括墙裙(1)和固定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2)通过抵紧螺栓(3)连接有细木工板(4),所述细木工板(4)通过第一固定螺栓(6)连接有防火毯(5),所述细木工板(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7),所述第二固定螺栓(7)的右端与第一固定螺栓(6)的左端抵持,所述第一固定螺栓(6)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管(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顶杆(8),所述固定管(2)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固定座(9),所述固定座(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管(10),所述顶杆(8)的侧表面与转动管(10)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转动管(10)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12),所述固定管(2)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底管(13),所述固定管(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的底端与底管(1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底管(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垫板(16),所述顶杆(8)的顶端活动连接有顶管(17),所述顶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9),所述第二弹簧(19)的顶端与顶管(17)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顶管(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垫板(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文物修复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永开李汉民朱召华杨新英温文浩齐建林苏森林黄神继
申请(专利权)人:乐昌市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