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科用CT头托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30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0
一种CT科用CT头托支架,包括:基座,基座设有两个滑槽和空腔,并且两个滑槽的一端均与空腔接通,两个滑槽的另一端均与外界接通;头枕,头枕设有具有弹性的缓冲部和支撑部,缓冲部的一端与基座的顶部连接,缓冲部的另一端与支撑部连接;隔音组件,隔音组件设有两组,两组隔音组件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两个滑槽内,且两组隔音组件分别设置于支撑部的两侧;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安装于空腔内,并分别与两组隔音组件驱动连接;其中,通过驱动组件可驱使两组隔音组件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通过缓冲部和支撑部的弹性作用可降低噪音声波的传播速度,提高支架的隔音效果;还通过隔音组件隔绝传播介质以减缓噪音声波的传播效果,进一步提高支架的隔音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科用CT头托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CT科用CT头托支架。

技术介绍

[0002]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
[0003]目前,CT扫描适用于病人身体的多个部位,其中,头部CT扫描最为常见,为了配合头部CT扫描,CT扫描机通常设有CT头托支架支撑病人的头部;而现有的CT头托支架缺乏隔音功能,由于CT扫描机处于工作状态时产生的噪音较大,对于部分儿童或自控能力有障碍的病人,常常因为噪音导致病人产生恐惧感或情绪焦躁,进而使得病人的头部产生移动或晃动,从而使得CT扫描图像产生伪影并致使图像的清晰度下降,易增加误诊、漏诊的概率。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T科用CT头托支架,可提高隔音效果。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CT科用CT头托支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有两个滑槽和空腔,并且两个所述滑槽的一端均与所述空腔接通,两个所述滑槽的另一端均开口设置;头枕,所述头枕设有具有弹性的缓冲部和支撑部,所述缓冲部的一端与所述基座的顶部连接,所述缓冲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隔音组件,所述隔音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隔音组件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两个所述滑槽内,且两组所述隔音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空腔内,并分别与两组所述隔音组件驱动连接;其中,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可驱使两组所述隔音组件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
[0010]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驱动轮和电机;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两个所述滑槽内,并与两组所述隔音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驱动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轮可驱使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反向移动;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驱动轮驱动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弧形设计,所述缓冲部的材质为弹性橡胶。
[0012]优选地,所述隔音组件包括支杆、弹簧、壳体和护耳圈,所述壳体设有开口设计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支杆的第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驱动杆或第二驱动杆连接;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底部连接,通过所述弹簧的弹性作用可驱使
所述支杆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所述护耳圈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并用于隔绝噪音。
[0013]优选地,所述隔音组件还包括吸音棉,所述护耳圈中心设有贯穿设置的容腔,所述吸音棉填充覆盖所述空腔设置,并用于吸收声波。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底部还设有喷雾口和喷气口,所述喷雾口和喷气口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喷雾口和喷气口均间隔均匀设置,且多个所述喷雾口和喷气口分别可与外界消毒喷雾设备和供气设备接通。
[0015]优选地,所述弹簧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弹簧呈圆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0016]优选地,还包括阻隔组件,所述阻隔组件包括可伸缩设计的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所述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均安装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分别与所述支杆的两侧连接,通过支杆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可驱使所述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伸缩,且所述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的伸缩形变方向相反。
[0017]优选地,还包括感控组件,所述感控组件包括红外感应器、处理器和控制开关;所述红外感应器安装于所述隔音组件的一端;所述处理器安装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红外感应器电性连接,且所述处理器和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安装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开关可与外部供电设备电性连接。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一种CT科用CT头托支架,包括:基座,基座设有两个滑槽和空腔,并且两个滑槽的一端均与空腔接通,两个滑槽的另一端均与外界接通;头枕,头枕设有具有弹性的缓冲部和支撑部,缓冲部的一端与基座的顶部连接,缓冲部的另一端与支撑部连接;隔音组件,隔音组件设有两组,两组隔音组件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两个滑槽内,且两组隔音组件分别设置于支撑部的两侧;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安装于空腔内,并分别与两组隔音组件驱动连接;其中,通过驱动组件可驱使两组隔音组件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相对于现有技术,该CT科用CT头托支架通过缓冲部和支撑部的弹性作用可降低噪音声波的传播速度,提高该CT科用CT头托支架的隔音效果;还通过隔音组件隔绝传播介质以减缓噪音声波的传播效果,进一步提高该CT科用CT头托支架的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感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5]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隔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隔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7]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壳体和护耳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驱动组件和隔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基座、10滑槽、11空腔、2头枕、20缓冲部、21支撑部、3隔音组件、30支杆、31
弹簧、32壳体、320第一凹槽、321第二凹槽、321a喷雾口、321b喷气口、33护耳圈、330容腔、4驱动组件、40第一驱动杆、41 第二驱动杆、42驱动轮、43电机、5阻隔组件、50第一阻隔部、51第二阻隔部、6感控组件、60红外感应器、61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参阅附图1

附图7,一种CT科用CT头托支架,包括:基座1,基座1设有两个滑槽10和空腔11,并且两个滑槽10的一端均与空腔11接通,两个滑槽10的另一端均开口设置;头枕2,头枕2设有具有弹性的缓冲部20和支撑部21,缓冲部20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科用CT头托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设有两个滑槽(10)和空腔(11),并且两个所述滑槽(10)的一端均与所述空腔(11)接通,两个所述滑槽(10)的另一端均开口设置;头枕(2),所述头枕(2)设有具有弹性的缓冲部(20)和支撑部(21),所述缓冲部(20)的一端与所述基座(1)的顶部连接,所述缓冲部(20)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21)连接;隔音组件(3),所述隔音组件(3)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隔音组件(3)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两个所述滑槽(10)内,且两组所述隔音组件(3)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1)的两侧;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安装于所述空腔(11)内,并分别与两组所述隔音组件(3)驱动连接;其中,通过所述驱动组件(4)可驱使两组所述隔音组件(3)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科用CT头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第一驱动杆(40)、第二驱动杆(41)、驱动轮(42)和电机(43);所述第一驱动杆(40)和第二驱动杆(41)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两个所述滑槽(10)内,并与两组所述隔音组件(3)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轮(42)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空腔(11)内,并与所述第一驱动杆(40)和第二驱动杆(41)驱动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轮(42)可驱使所述第一驱动杆(40)和第二驱动杆(41)反向移动;所述电机(43)安装于所述空腔(11)内,并与所述驱动轮(42)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科用CT头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1)为弧形设计,所述缓冲部(20)的材质为弹性橡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T科用CT头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组件(3)包括支杆(30)、弹簧(31)、壳体(32)和护耳圈(33),所述壳体(32)设有开口设计的第一凹槽(320)和第二凹槽(321);所述支杆(30)的第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滑槽(10)内,并与所述第一驱动杆(40)或第二驱动杆(41)连接;所述弹簧(31)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320)内,所述弹簧(31)的一端与所述支杆(3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弹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睿楠王余广丛厚义郑宵阳万静茹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