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富刚专利>正文

塑料大棚蓄温式种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01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塑料大棚蓄温式种植装置,其结构是由隔热层、调温室、采暖道、散热板、蓄热保温层和高产种植层构成,其特征在于采暖道、散热板、蓄热保温层和高产种植层由下向上设置在隔热层的上部,采暖道的两端与调温室相通。(*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塑料大棚内使用的蔬菜、花卉种植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塑料大棚蓄温式种植装置。塑料大棚的使用,使农民逐步摆脱了靠天吃饭的旧生产模式,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增加了经济收入,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小康生活。但是现有技术的塑料大棚的使用仍存在有不足之处,比如白天和夜间,大棚内的温度变化比较大,地表温度和地下温度相差也比较大,原因是白天太阳的辐射热穿过塑料薄膜照射进棚内使棚内的气温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时,热量就开始向棚外较冷的环境散发,根据热空气的比重小于冷空气的原理,所以白天棚内的上部温度高于地表温度,实际渗入到地表下面的热量很少,到了夜间,棚外部的温度急剧下降。尽管采取了保温覆盖,但是棚内的热量只有散发而不能提高,所以温度下降的很快。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作物的枝叶除了需要温度和光照外,作物的根也需要适当的温度才能生长,只有在温度适合的时候,作物的根才能随作物枝叶的生长而生长不断提供枝叶足够的养分,才能获得好的收成。而现有技术的塑料大棚,却不能使地温适当地提高,所以,作物在棚内的生长是只顾上边而不能顾下边,较低的地温影响了作物根系的发展,表现的特点是生长速度慢、枝叶不健壮,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来提高地温促进作物快速生长的塑料大棚蓄温式种植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在塑料大棚的两端设置调温室,从地面向上设置隔热层、采暖道、散热板、蓄热保温层和高产种植层,工作原理是,白天棚内吸收太阳的辐射热,温度升高,空气在棚内循环对流进入调温室和采暖道,进而穿过散热板渗入到蓄热保温层中和高产种植层中,到了夜间,虽然棚内的空气温度下降的比较快,但是蓄存在采暖道、散热板、蓄热保温层和高产种植层中温度却下降的相对较慢,仍然不会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达到了根强枝叶壮的目的。附附图说明图1为塑料大棚蓄温式种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塑料大棚蓄温式种植装置的A-A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塑料大棚蓄温式种植装置作以下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塑料大棚蓄温式种植装置,其结构是由隔热层6、调温室1、采暖道5、散热板4、蓄热保温层3和高产种植层2构成,采暖道5、散热板4、蓄热保温层3和高产种植层2由下向上设置在隔热层6的上部,采暖道5的两端与调温室相通。散热板4是由竹片纵横交错排列在采暖道5的上方,蓄热保温层是由作物秸秆制成。实施例本技术的塑料大棚蓄温式种植装置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制作即可。调温室可用轻质水泥板、塑料泡沫保温板等保温隔热材料制成,散热板采用竹片的目的是竹片具有较强的抗腐性且成本比较低。蓄热保温层可用作物秸秆铺垫制成,可粉碎后使用业可不加粉碎直接平铺在散热板上。高产种植层可使用普通的农田土壤,最好采用透气性好的混有保湿性材料和有机堆肥组成的合成土壤。本技术的塑料大棚蓄温式种植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使用方便、稳产高产等特点,通过试验证明,作物从下种到出齐苗仅需6—7天,出苗时间比普通大棚可提前6—7天,地温可保持作物的最佳生长温度10一20℃,产量可提高25—30%,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塑料大棚蓄温式种植装置,包括隔热层、调温室、采暖道、散热板、蓄热保温层和高产种植层,其特征在于采暖道、散热板、蓄热保温层和高产种植层由下向上设置在隔热层的上部,采暖道的两端与调温室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塑料大棚蓄温式种植装置,包括隔热层、调温室、采暖道、散热板、蓄热保温层和高产种植层,其特征在于采暖道、散热板、蓄热保温层和高产种植层由下向上设置在隔热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富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富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