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巢虫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991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蜜蜂敌害绿色防控装置,具体而言,为一种巢虫分离装置,包括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的箱体,所属箱体内设有用于加热的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箱体内设有漏虫网,所述漏虫网将所述箱体内分隔为进虫端和出虫端,所述漏虫网上设有用于害虫通过的网孔。在使用时,通过加热装置对箱体内部进行加热处理,巢脾上的巢虫全部分离出脾,卵已高温死亡或孵化成幼虫脱脾落下,受巢虫侵害的巢脾依然能保持原样,可再次放入蜂群内使用,不会使蜂群再次生病,其脾上的其它病原微生物也经不起长时间高温耐受而消灭大部分,且脱落的巢虫可以从漏虫网中掉落,便于处理。便于处理。便于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巢虫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蜜蜂敌害绿色防控装置,具体而言,为一种巢虫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巢虫是大蜡螟的幼虫,又称绵虫,以蜡屑为食,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大蜡螟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为变态昆虫,对蜂群造成直接危害的就是大蜡螟幼虫即巢虫的危害,其它三阶段大蜡螟成虫、蛹和卵不直接对蜂群造成危害。巢虫会穿梭于蜂群内巢脾中间,在巢脾中间取食打隧道,破坏蜜蜂巢脾,凡被巢虫穿梭过的巢房,其房内的蜂蛹均会死亡。巢虫在巢脾上的滋生,严重的侵害蜜蜂,破坏生产,给养蜂人造成很大的损失。养蜂人只有将巢脾毁掉才易发现或抓捕到巢虫,凡被巢虫侵害过的巢脾不经脱虫处理不能再次放入蜂群进行生产,而蜜蜂重新建造一脾巢脾需要消耗大量的蜂蜜和青年蜂的劳动力,极大地影响着养蜂生产。
[0003]巢虫对巢脾的危害主要表现有2种状态,一种是有蜜蜂时,巢虫进入仔脾中间,导致成片的蜂蛹死亡或不封盖。待蜂蛹成片死亡时,养蜂人才易发觉。另一种是空巢脾暴露在外,易吸引大蜡螟成虫在巢脾上产卵,巢虫为小幼虫或卵时,不易被养蜂人发现,养蜂人会将带有卵或小幼虫的巢脾放入蜂群内,给蜂群造成危害。
[0004]对巢脾中间的巢虫,蜜蜂和养蜂人都难易施策。要判断脾上是否有巢虫也需要一定的检测技术。查看仔脾上的封盖子是否整齐完整,若发现封盖子不整齐,中间有未封盖巢房,数个未封盖巢房挨着或呈线状,且巢房里还有病态的蜜蜂蛹(应封盖而未封盖的蜜蜂蛹),被巢虫毁坏巢房里面的蜜蜂蛹已死亡。将此类受害仔脾上的蜜蜂抖掉,用镊子夹出大量的已死亡的蜜蜂蛹和幼虫,用手电筒或太阳光照射受损巢房,可发现仔脾中间有动的很快的巢虫影子,一般蜜蜂幼虫和蛹在短时间内静止不动,而运动很快的影子一般就是巢虫的影子,用镊子穿过巢脾蜡质层快速夹住运动的虫体,可查看是否是大蜡螟幼虫,是则即可确认蜂群已遭受大蜡螟的侵害。要想驱除或消灭巢脾中间的巢虫其现有的方法有2种。其一,将带巢虫的脾毁掉才能连同巢虫毁掉。蜜蜂要生产需要大量的巢脾,对于蜜蜂来说建造新脾需要时机或季节,要消耗大量的蜂粮、蜂蜜和劳动力,这对于生产期的蜂群来说,将群内的精力消耗在造脾工作上,会大大的降低生产。其二,将受害巢脾放入冰柜中冷冻(

20℃)24小时以上,将巢虫和卵一起冻死。此法使用冰箱或冰柜的成本高,且处理后已死亡的大蜡螟卵和巢虫还存留在巢脾里面,巢脾进入常温后易让死亡的巢虫腐败变臭或污染巢脾。
[0005]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不破坏巢脾的情况下,即可将巢虫驱赶出巢脾的巢虫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巢虫分离装置,可不用人为毁坏巢脾的情况下,将巢虫驱赶出巢脾,节约大量巢脾,提高蜂群生产效率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巢虫分离装置,包括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的箱体,所属箱体内设有用于加热的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箱体内设有漏虫网,所述漏虫网将所述箱体内分隔为进虫端和出虫端,所述漏虫网上设有用于害虫通过的网孔。
[0009]进一步,所述网孔孔径大于3mm。
[0010]进一步,所述箱体内位于所述漏虫网的上方设有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均为加热板。
[0011]进一步,所述漏虫网下方设有用于接虫的接虫盘。
[0012]进一步,所述接虫盘中部设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两侧均设有导向壁。
[0013]进一步,所述箱体内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卡槽,所述接虫盘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接部。
[0014]进一步,所述收集槽入口处高度与所述箱体底边保持平齐。
[0015]进一步,所述收集槽两端端口均设有用于收集害虫的收集袋。
[0016]进一步,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支脚。
[0017]进一步,本技术的巢虫分离装置还包括用于盖住所述箱体上端口的箱体盖。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在使用时,通过加热装置对箱体内部进行加热处理,巢脾上的巢虫全部分离出脾,卵已高温死亡或孵化成幼虫脱脾落下,受巢虫侵害的巢脾依然能保持原样,可再次放入蜂群内使用,不会使蜂群再次生病,其脾上的其它病原微生物也经不起长时间高温耐受而消灭大部分,且脱落的巢虫可以从漏虫网中掉落,便于处理。
附图说明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巢虫分离装置实施例的总体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巢虫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巢虫分离装置中接虫盘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箱体;2

漏虫网;21

网孔;3

接虫盘;31

收集槽;32

导向壁;33

卡接部;4

卡槽;5

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一种巢虫分离装置实施例的总体示意图和内部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的箱体1,所属箱体1内设有用于加热的第一加热装置,箱体1内设有漏虫网2,漏虫网2将箱体1内分隔为进虫端和出虫端,漏虫网2上设有用于害虫通过的网孔21。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箱体1采用木材制成,其长为51cm、宽度为41cm、高度为26cm、壁厚为2.4cm;漏虫网2采用不锈钢制成。在使用时,通过加热装置对箱体
内部进行加热处理,巢脾上的巢虫全部分离出脾,卵已高温死亡或孵化成幼虫脱脾落下,受巢虫侵害的巢脾依然能保持原样,可再次放入蜂群内使用,不会使蜂群再次生病,其脾上的其它病原微生物也经不起长时间高温耐受而消灭大部分,且脱落的巢虫可以从漏虫网2的网孔21中掉落,便于处理。
[0028]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网孔21孔径大于3mm,网孔孔径设置在大于3mm时,有利于巢虫掉落。
[0029]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箱体1内位于漏虫网2的上方设有第二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均为加热板,设置第二加热装置能够提升箱体1内部的加热效率。在实际设置中,可以将箱体1内设置夹层空间,再将加热板设置在夹层空间内,也可以直接将加热板贴附设置在箱体内壁。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第二加热装置沿箱体长度方向设置,箱体1长度方向相对的两内壁上均设有卡槽,将第二加热装置卡设在卡槽中即可,便于安装与拆卸。
[0030]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漏虫网2下方设有用于接虫的接虫盘3。设置接虫盘3有利于手机掉落的巢虫。
[0031]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接虫盘3中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巢虫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的箱体(1),所属箱体(1)内设有用于加热的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箱体(1)内设有漏虫网(2),所述漏虫网(2)将所述箱体(1)内分隔为进虫端和出虫端,所述漏虫网(2)上设有用于害虫通过的网孔(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巢虫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21)孔径大于3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巢虫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位于所述漏虫网(2)的上方设有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均为加热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巢虫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虫网(2)下方设有用于接虫的接虫盘(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巢虫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虫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兰杨金龙罗文华王瑞生姬聪慧任勤高丽娇刘佳霖曹小灵许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