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958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36
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其是具有具备位于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42)之间的板部(44)的接地端子(40)的连接器(100)、与具有具备位于对方侧第一端子(71)和对方侧第二端子(72)之间的对方侧板部(73)的对方侧接地端子(70)的对方侧连接器(200)嵌合而成的,其中,板部和对方侧板部(73)具有相互平行的板面,另一方的厚度所处的范围位于一方的厚度所处的范围以内,板部由邻接的一对匚形状部(43)构成,对方侧板部形成为在相互之间具有构成凹部(74)的一对突出部(75)的形状,一对突出部位于一对匚形状部(43)的匚形内,一对匚形状部的相互邻接的匚形的脚部(43a)分别位于凹部(74),脚部的突部(43b)与突出部接触。(43b)与突出部接触。(43b)与突出部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组装体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相对置地嵌合而成的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介绍

[0002]图1示出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6635242号公报)所记载的连接器组装体(在专利文献1中称为电连接器组),图2A、2B分别示出构成图1 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30的第二连接器20以及第一连接器10。
[0003]连接器组装体30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卡合端子31与第二卡合端子 32a~32f之间配置有壁状端子33。第一卡合端子31由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凸部端子11和第二连接器20的第一凹部端子21弹簧卡合而构成。第二卡合端子32a~32f由第一连接器10的第二凸部端子12a~12f和第二连接器20 的第二凹部端子22a~22f弹簧卡合而构成。壁状端子33由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部分壁端子13和第二连接器20的第二部分壁端子23卡合而构成。
[0004]图3示出第一卡合端子31、第二卡合端子32a~32f和壁状端子33的配置关系,图4示出由第一部分壁端子13和第二部分壁端子23构成的壁状端子33。如图4所示,壁状端子33由第一部分壁端子13和第二部分壁端子 23紧密接触而构成。
[0005]第一卡合端子31用于高频传送,通过在第一卡合端子31与其他第二卡合端子32a~32f之间设置壁状端子33,能够屏蔽从第一卡合端子31放射的电磁波。
[0006]在由上述的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构成的连接器组装体30中,屏蔽从高频传送用的第一卡合端子31放射的电磁波的壁状端子33成为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部分壁端子13和第二连接器20的第二部分壁端子23在它们的板厚方向上重叠而构成的形态,因此,与在板厚方向上重叠相应地,板厚方向上的连接器的尺寸不可避免地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在具备对端子间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的屏蔽部的连接器组装体中,能够实现比以往更小型化。
[0008]一方的连接器的板部和另一方的连接器的板部相互组合。其结果,一方的连接器的板部和另一方的连接器的板部构成对端子和端子之间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的屏蔽部。
[0009]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其是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而成的,所述连接器具有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具备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板部的接地端子;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一端子以及所述第二端子分别连接的对方侧第一端子以及对方侧第二端子、具备位于所述对方侧第一端子和所述对方侧第二端子之间的对方侧板部的对方侧接地端子;
[0010]所述板部和所述对方侧板部具有相互平行且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平行的板面,所述板部和所述对方侧板部中的另一方的厚度所处的范围位于所述板部和所述对方侧板部中的一方的厚度所处的范围以内,
[0011]所述板部由邻接的一对匚形部构成,
[0012]所述对方侧板部形成为在相互之间具有构成凹部的一对突出部的形状,
[0013]所述一对突出部分别插入并位于所述一对匚形部的匚形内,
[0014]所述一对匚形部的相互邻接的匚形的脚部分别插入并位于所述凹部,
[0015]在所述邻接的匚形的脚部的前端侧相互向外突出形成的突部与所述一对突出部分别接触。
[0016]所述板部与所述对方侧板部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相邻的匚形的脚部之间的间隙比所述板部的厚度以及所述对方侧板部的厚度小。
[0017]所述邻接的匚形的脚部的相互对置的面相互啮合,形成为沿所述嵌合方向延伸的锯齿形状。
[0018]所述接地端子与构成所述连接器的外轮廓的外壳一体化。
[0019]技术效果
[0020]根据本技术的连接器组装体,能够使对端子间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的屏蔽部在其厚度(板厚)方向上比以往小尺寸化,由此,能够相应地实现连接器组装体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示出连接器组装体的现有例的立体图。
[0022]图2A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3]图2B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4]图3是示出图1中的端子的配置关系的立体图。
[0025]图4是图1中的壁状端子的立体图。
[0026]图5A是示出从上方观察构成本技术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实施例一的一方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7]图5B是从下方观察图5A所示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8]图6A是图5A所示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0029]图6B是图6A中的C

C线剖视图。
[0030]图7是示出图5A中的与外壳一体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0031]图8是示出图5A中的绝缘体以及被绝缘体保持的端子的立体图。
[0032]图9A是示出从上方观察构成本技术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实施例一的对方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3]图9B是从下方观察图9A所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4]图10A是图9A所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主视图。
[0035]图10B是图10A中的C

C线剖视图。
[0036]图11是图9A中的对方侧外壳的立体图。
[0037]图12是示出图9A中的对方侧绝缘体以及被对方侧绝缘体保持的对方侧端子的立体图。
[0038]图13A是示出本技术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0039]图13B是示出本技术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0040]图13C是图13B中的E

E线剖视图。
[0041]图13D是图13B中的F

F线剖视图。
[0042]图14A是示出从上方观察构成本技术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实施例二的一方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43]图14B是从下方观察图14A所示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44]图15A是图14A所示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0045]图15B是图15A中的C

C线剖视图。
[0046]图16是图14A中的外壳的立体图。
[0047]图17是示出图14A中的绝缘体以及被绝缘体保持的端子的立体图。
[0048]图18是图14A中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0049]图19A是示出构成本技术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实施例三的一方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50]图19B是图19A所示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0051]图19C是图19B中的D

D线剖视图。
[0052]图20是示出与图19A中的外壳一体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0053]图21A是示出本技术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0054]图21B是图21A中的C

C线剖视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其是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而成的,所述连接器具有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具备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板部的接地端子;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一端子以及所述第二端子分别连接的对方侧第一端子以及对方侧第二端子、具备位于所述对方侧第一端子和所述对方侧第二端子之间的对方侧板部的对方侧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部和所述对方侧板部具有相互平行且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平行的板面,所述板部和所述对方侧板部中的另一方的厚度所处的范围位于所述板部和所述对方侧板部中的一方的厚度所处的范围以内,所述板部由邻接的一对匚形部构成,所述对方侧板部形成为在相互之间具有构成凹部的一对突出部的形状,所述一对突出部分别插入并位于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坂纯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