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930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包括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第三培养罐与成品罐,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与第三培养罐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三培养罐与成品罐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第三培养罐与成品罐的上方分别设有注料口,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与第三培养罐的一侧设有沉淀排料管;该新型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能够逐步培养加药,保证各个阶段原料的的生长环境与需求,内部可沉淀排料,调高原料纯度,且整体最终可搅拌加热,便于微生物生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厨余垃圾是有机垃圾的一种,是指在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厨余垃圾含水量高,有机物含量丰富,对推广绿色有机农产品、改善农用地的土壤肥力、利用自然界有机质及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结构复杂,且不能将多个阶段的原料及微生物分开培养,且成品罐区域环境复杂,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逐步培养加药,保证各个阶段原料的的生长环境与需求,内部可沉淀排料,调高原料纯度,且整体最终可搅拌加热,便于微生物生长的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包括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第三培养罐与成品罐,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与第三培养罐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三培养罐与成品罐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第三培养罐与成品罐的上方分别设有注料口,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与第三培养罐的一侧设有沉淀排料管。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与第三培养罐的底部分别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呈直角梯形,所述凸台的倾斜面靠近沉淀排料管。
[0006]优选的,所述成品罐的顶部分别设有电机、进气口、出气口、加热装置与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桨、搅拌轴与第二搅拌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向成品罐内延伸并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圆周与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所述成品罐的侧壁设有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所述成品罐的一侧还设有出料口。
[0007]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呈弹簧状缠绕在成品罐的侧壁内。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均匀的固定在搅拌轴的圆周上,所述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均为六个,且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交错设立。
[0009]优选的,所述凸台的高度高于沉淀排料管的高度。
[0010]优选的,所述回流管的一端向成品罐内延伸,所述回流管与第一搅拌桨不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注料口内可注入营养液、清洗液或微生物发酵液。
[0012]本技术公开一种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包括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第三培养罐与成品罐,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与第三培养罐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三培养罐与成品罐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第三培养罐与成品罐的上方分别设有注料口,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与第三培养罐的一侧设有沉淀排料管;该新型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能够逐步培养加药,保证各个阶段原料的的生长环境与需求,内部可沉淀排料,调高原料纯度,且整体最终可搅拌加热,便于微生物生长,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搅拌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0015]图中:1、第一培养罐;2、第二培养罐;3、第三培养罐;31、回流管;32、回流泵;4、成品罐;41、进气口;42、出气口;43、电机;44、压力传感器;45、温度传感器;46、加热线圈;47、出料口;48、搅拌装置;481、第一搅拌桨;482、搅拌轴;483、第二搅拌桨;5、注料口;6、连通管;7、排料管;8、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7]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包括第一培养罐1、第二培养罐2、第三培养罐3与成品罐4,所述第一培养罐1、第二培养罐2与第三培养罐3之间通过连通管6连通,所述连通管6上设有阀门,连通管6的端部在培养罐内设有泵,所述第三培养罐3与成品罐4之间通过回流管31连通,所述回流管31上设有回流泵32,所述第一培养罐1、第二培养罐2、第三培养罐3与成品罐4的上方分别设有注料口5,所述第一培养罐1、第二培养罐2与第三培养罐3的一侧设有沉淀排料管7。
[00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培养罐1、第二培养罐2与第三培养罐3的底部分别设有凸台8,所述凸台8呈直角梯形,所述凸台8的倾斜面靠近沉淀排料管7,有利于培养罐内杂质沉淀,且将沉淀后的物料逐步输送。
[00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成品罐4的顶部分别设有电机43、进气口41、出气口42、加热装置与搅拌装置48,所述搅拌装置48包括第一搅拌桨481、搅拌轴482与第二搅拌桨483,所述电机43的输出轴向成品罐4内延伸并连接搅拌轴482,所述搅拌轴482的圆周与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搅拌桨481与第二搅拌桨483,所述成品罐4的侧壁设有压力传感器44与温度传感器45,所述成品罐4的一侧还设有出料口47。
[00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线圈46,所述加热线圈46呈弹簧状缠绕在成品罐4的侧壁内,且加热线圈46的连接端向外延伸接通开关与电源。
[00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搅拌桨481与第二搅拌桨483均匀的固定在搅拌轴482的圆周上,所述第一搅拌桨481与第二搅拌桨483均为六个,且第一搅拌桨481与第二搅拌桨483交错设立。
[00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台8的高度高于沉淀排料管7的高度,有利于输送沉淀后的
物料。
[002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流管31的一端向成品罐4内延伸,回流管31的一端向成品罐4内延伸后,物料不会贴着内壁流动,所述回流管31与第一搅拌桨481不接触。
[002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注料口5内可注入营养液、清洗液或微生物发酵液,有利于微生物在餐厨余废弃物内发酵生长,便于生物肥料的生产。
[0025]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和左、右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第三培养罐与成品罐,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与第三培养罐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三培养罐与成品罐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第三培养罐与成品罐的上方分别设有注料口,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与第三培养罐的一侧设有沉淀排料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罐、第二培养罐与第三培养罐的底部分别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呈直角梯形,所述凸台的倾斜面靠近沉淀排料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餐厨废弃物的生物肥料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罐的顶部分别设有电机、进气口、出气口、加热装置与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桨、搅拌轴与第二搅拌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向成品罐内延伸并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圆周与底部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阳波殷亚敏王豪杰杨明段晓攀殷纪伟殷纪敏殷乾威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环瑞油脂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