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注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897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自动注浆系统,涉及陶瓷制造技术领域,包括送浆管、供浆池、回浆池、注浆模具和检测控制组件。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检测控制组件实现自动注浆,以提高注浆效率,有效避免避免因为人工因素的原因造成的注浆失误及产品损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所有实施例通过检测控制组件控制送浆池对供浆池进行补浆,保持注浆池具有一定的液压,以确保供浆池对注浆模具注浆的稳定性。通过检测控制组件控制供浆池及时地对注浆模具进行注浆,实现对注浆模具保持持续稳定的浆压。通过检测控制组件监控注浆模具内部的泥浆液面,及时控制供浆池停止向注浆模具进行注浆,以避免注浆模具内的泥浆从排气管道溢出至外界。从排气管道溢出至外界。从排气管道溢出至外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自动注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注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陶瓷产品通常通过注浆成形,传统过程为:原料部门调整好的泥浆,由注塞泵通过管道打入到模具中,由液位管控制模具中上浆高度,泥浆在石膏模具中成型结束后,模具中多余的浆通过自然排浆方式排到排浆桶中。已知传统石膏注浆线,对于一般的洁具企业来说,基本都是人工注浆,常规的管道注浆,需要人工进行协助,如果出现操作不当,会引起跑浆,补浆不及时吃空等等的生产问题,而且每条线需要两位工人进行操作,一个员工忙不过来,企业想实现高效率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半自动注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半自动注浆系统,包括送浆管、供浆池、回浆池、注浆模具和检测控制组件;所述送浆管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供浆池的内部;所述供浆池具有供浆管道,所述供浆池通过所述供浆管道连通至所述注浆模具的内部;所述回浆池具有回浆管道,所述回浆池通过所述回浆管道连通至所述注浆模具的内部;所述供浆管道具有液面检测区段,所述液面检测区段的上下两端之间形成高度差,所述液面检测区段的顶端高于所述注浆模具的顶部,所述液面检测区段的内部设有液面浮标;所述检测控制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控制器、第一电子阀、第二电子阀和第三电子阀;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供浆池的内部,所述第一传感器高于所述注浆模具的顶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液面检测区段内,所述第二传感器高于所述注浆模具的顶部;所述第一电子阀设置在所述送浆管;所述第二电子阀设置在所述供浆管道的出浆端;所述第三电子阀设置在所述回浆管道的进浆端;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子阀、所述第二电子阀和所述第三电子阀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并根据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阀、所述第二电子阀和所述第三电子阀的开关状态。
[0005]进一步,还包括模具气压调整机构,所述模具气压调整机构包括气源、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气源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端,所述供气管道的出气端连通至所述注浆模具的内部;所述排气管道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的上方,所述注浆模具的内部通过所述排气管道连通至外界大气;所述检测控制组件还包括第四电子阀和第五电子阀,所述第四电子阀设置在所述排气管道的排气端,所述第五电子阀设置在所述气源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子阀和所述第五电子阀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第四电子阀和所述第五电子阀的开关状态。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传感器的高度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高度分别小于或等于所述排气管道的高度。
[0007]进一步,所述供浆池的内部设有搅拌设备,所述搅拌设备用于搅拌所述供浆池内部的泥浆。
[0008]进一步,所述供浆池的顶部设有透气孔,所述供浆池的内部通过所述透气孔连通至外界大气。
[0009]进一步,所述供浆管道的进浆端设有供浆总阀,所述供浆总阀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供浆总阀的开关状态。
[0010]进一步,所述注浆模具分别通过连接软管与所述供浆管道、所述回浆管道、所述供气管道和所述排气管道可拆卸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传感器高出所述注浆模具的顶部30

40cm。
[0012]进一步,所述供气管道设有压力计,所述压力计用于显示所述供气管道内的气压大小。
[0013]进一步,所述回浆池设置在所述供料池的下方,所述供料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朝向所述回浆池设置。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半自动注浆系统,通过检测控制组件实现自动注浆,以提高注浆效率,有效避免避免因为人工因素的原因造成的注浆失误及产品损失。进一步,本技术的所有实施例通过检测控制组件控制送浆池对供浆池进行补浆,保持注浆池具有一定的液压,以确保供浆池对注浆模具注浆的稳定性。通过检测控制组件控制供浆池及时地对注浆模具进行注浆,实现对注浆模具保持持续稳定的浆压,对坯体的成型和坯体的致密度一致性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检测控制组件监控注浆模具内部的泥浆液面,及时控制供浆池停止向注浆模具进行注浆,以避免注浆模具内的泥浆从排气管道溢出至外界。
附图说明
[0015]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6]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100

送浆管、200

供浆池、210

供浆管道、211

液面检测区段、212

液面浮标、220

搅拌设备、230

透气孔、240

供浆总阀、250

排污口、300

回浆池、310

回浆管道、400

注浆模具、500

模具气压调整机构、510

气源、520

供气管道、530

排气管道、610

第一传感器、620

第二传感器、630

第一电子阀、640

第二电子阀、650

第三电子阀、660

第四电子阀、670

第五电子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9]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半自动注浆系统,包括送浆管100、供浆池200、回浆池300、注浆模具400和检测控制组件;所述送浆管100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供浆池200的内部,用于向所述供浆池200补充浆料;所述供浆池200具有供浆管道210,所述供浆池200通过所述供浆管道210连通至所述注浆模具400的内部;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供浆管道210的进浆端连通至所述供浆池200的内部,所述供浆管道210的出浆端连通至所述注浆模具400的内部;实现供浆池200通过供浆管道210将泥浆供给至注浆模具400。
[0020]所述回浆池300具有回浆管道310,所述回浆池300通过所述回浆管道310连通至所述注浆模具400的内部;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回浆管道310的进浆端连通至所述注浆模具400的内部,所述回浆管道310的出浆端连通至所述回浆池300;实现注浆模具400内的泥浆能通过回浆管道310回流到回浆池300,进而实现回收泥浆。
[0021]所述供浆管道210具有液面检测区段211,所述液面检测区段211的上下两端之间形成高度差,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液面检测区段211竖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浆管、供浆池、回浆池、注浆模具和检测控制组件;所述送浆管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供浆池的内部;所述供浆池具有供浆管道,所述供浆池通过所述供浆管道连通至所述注浆模具的内部;所述回浆池具有回浆管道,所述回浆池通过所述回浆管道连通至所述注浆模具的内部;所述供浆管道具有液面检测区段,所述液面检测区段的上下两端之间形成高度差,所述液面检测区段的顶端高于所述注浆模具的顶部,所述液面检测区段的内部设有液面浮标;所述检测控制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控制器、第一电子阀、第二电子阀和第三电子阀;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供浆池的内部,所述第一传感器高于所述注浆模具的顶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液面检测区段内,所述第二传感器高于所述注浆模具的顶部;所述第一电子阀设置在所述送浆管;所述第二电子阀设置在所述供浆管道的出浆端;所述第三电子阀设置在所述回浆管道的进浆端;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子阀、所述第二电子阀和所述第三电子阀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并根据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阀、所述第二电子阀和所述第三电子阀的开关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具气压调整机构,所述模具气压调整机构包括气源、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气源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供气管道的进气端,所述供气管道的出气端连通至所述注浆模具的内部;所述排气管道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的上方,所述注浆模具的内部通过所述排气管道连通至外界大气;所述检测控制组件还包括第四电子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晋龙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东鹏洁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