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位选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74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档位选择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准确界定加热时间,遇多士炉断电时,断电前与上电后,保持加热时间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档位选择器,所述档位选择器的外壳内设有档位拨轮,档位拨轮的一面固定有带弹性触头的刷片,弹性触头与线路板上的敷铜金属走线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档位拨轮上的带弹性触头的刷片与线路板上的弧形触点相接触,可以准确地界定加热时间档位,可实现多士炉在断电前与上电后,加热时间档位保持一致,具有成本低、可靠的特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士炉,特别是一种多士炉的加热时间档位选择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多士炉虽然种类很多,但是大部分多士炉其加热时间都是通过电位器或轻触开关来调节的。对于用电位器来调节时间的多士炉,在多士炉的机壳上印有从1开始的档位符号,每个档位符号对应着电位器的一个阻值,内部电子电路根据电位器的阻值来决定本次加热时间的数值,由于电位器本身的阻值分布的离散性和非线性,导致内部电子电路在界定加热时间时出现偏差。对于用轻触开关来调节档位的多士炉,一方面需要显示器件来显示当前的加热的时间档位,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多士炉若切断电源再插上电后,加热的时间往往改变了,不能记忆,如果增加一块存储器芯片又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档位选择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准确界定加热时间,遇多士炉断电时,断电前与上电后,保持加热时间一致。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档位选择器,所述档位选择器的外壳内设有档位拨轮,档位拨轮的一面固定有带弹性触头的刷片,弹性触头与线路板上的敷铜金属走线相接触。本技术档位拨轮的中心有一个可连接拨动杆的孔。本技术档位拨轮的形状为轮盘形,沿轮缘的周向设有与轴线平行的限位槽。本技术的外壳内设有圆弧导向槽,档位拨轮的另一面联结有可沿导向槽移动的导向销。本技术的圆弧导向槽两端部封闭。本技术的导向槽内同心设置有环状突起,环状突起中设有中心孔,档位拨轮的中心部位呈凸台状,嵌入环状突起的中心孔中,与其形成转动连接。本技术的外壳呈矩形结构。本技术外壳的一边设置有第一组弹簧片卡销和第二组弹簧片卡销,分别卡住弹簧片的两端,弹簧片中部突起部位接触并压迫住档位拨轮,其端部卡在拨轮周边的卡槽之中。本技术刷片的弹性触头是3到5个,线路板上的敷铜金属走线呈弧形,敷铜金属走线是3到5条。本技术外壳的两侧边中部各有一限位卡销,线路板上的卡槽分别插入外壳的限位卡销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档位拨轮上的带弹性触头的刷片与线路板上的弧形触点相接触,可以准确地界定加热时间档位,可实现多士炉在断电前与上电后,加热时间档位保持一致,具有成本低、可靠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形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板平面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档位选择器外形呈矩形,如图2和图3所示,其结构如下一个模制的塑胶外壳1,呈矩形结构,中心孔位处有向上延伸的环状突起3,沿环状突起3同心设置的导向槽2,导向槽的两端部是封闭的不完整的环形,外壳的两侧边的中部各有一限位卡销4,两侧边的相邻一边设置有第一组弹簧片卡销5与第二组弹簧片卡销7,安装连接孔8对称均匀分布在外壳1的四个角部。档位拨轮9是绝缘材料模制的轮盘形零件,沿轮缘的周向有若干限位槽13,限位槽的数量可根据产品档位的需要而定,档位拨轮9的中央位置有沿轴线方向向两边延伸的台阶形突起11,突起11的中心有一个可连接拨动杆的孔24,该孔的形状可以根据产品的需要设计加工。档位拨轮9的轮辐上固结有滑动导向销10,轮辐的另一面经定位销12固结有刷片25。刷片25是一弹性接片,刷片25向上折弯后有多个延伸出来的弹性触头14、15、16、17,装配后,如图4所示,这多个弹性触头分别接触于线路板26上的触点21、22、23。这些触头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五个,可以单独连接敷铜连线,也可以其中两个共同接触到敷铜连线上,以增加可靠性。档位拨轮9的中心部位的凸台11嵌入外壳1的中心孔中形成转动连接,档位拨轮9上的导向销10进入外壳1中的导向槽2中,可以在导向槽2中自由旋动,旋转的最大极限位置由导向槽2两端的封闭凸起所限制。弹簧片6的两端卡在外壳内的两组卡销5和7之间,弹簧片6上的突起部位18接触并压迫档位拨轮9,其两端部卡在档位拨轮9周边的卡槽13之中。线路板26两侧的卡槽27分别插入外壳1的限位卡销4上,固定在档位拨轮9上的弹性刷片25的多个弹性触头14、15、16、17分别接触线路板上的金属连线21、22、23,为了增加与电路板电路连接的可靠性,触头14、15可同时接触在线路板的敷铜金属连线上。线路板26上的金属线根据产品的需求规划成特定的形状,每一条等电位的金属线都有一个延伸出来的连接点。弹性刷片25的多个弹性触头的另一头连接在一起,其中有一个弹性触头与线路板上的连接公共电平的敷铜金属线上接触。其他弹性触头与线路板的其他敷铜金属连线接触,档位选择器的公共接点“C”与电源地连接,其他接点1、2、3与CPU的I/O端口5、6、7对应连接。整套机构通过安装连接孔8与产品固定支架连接在一起。当转动档位拨轮9时,固定在档位拨轮9上的弹性刷片25也随档位拨轮9一起转动。当档位拨轮9旋转到某一个位置时,与弹性刷片25的多个弹性触头14、15、16、17接触的金属线都与公共电平的电位相等,与弹性触头没接触的金属线保持原来的电平,这些电平值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就与加热时间档位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中央处理器CPU通过识别I/O端口5、6、7电平并进行处理来确定当前的加热时间档位,从而决定目前的加热时间。在整个控制系统掉电并再次上电时,由于弹性触头与金属线的连接状态没有改变,因此中央处理器CPU通过端口获得的电平仍旧与掉电前一样,从而实现掉电前与上电后的加热时间档位不变,达到记忆的功能。如图5所示,整个控制电路由整流滤波电路、复位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线圈驱动电路、时钟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功能按键电路以及档位选择电路组成。CPU通过端口把各部分电路连接起来,并控制整个应用系统的操作。整流滤波电路由第一二极管D1、稳压管ZD、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解电容C1和第二电解电容C2以及第三电容C3和第五电容C5等电子元件组成,10V~15V的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电路后可以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VCC和VDD。复位电路由第四电容C4、第四电阻R4和第七电阻R7组成,在电源电压低于最低工作电压时,CPU可以通过复位端口第11引脚检测到这个低电平并复位整个控制系统。时钟电路由第三电阻R3、晶体振荡器XL组成,给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继电器驱动电路由第六电阻R6、第二三极管Q2、继电器RELAY1以及第二二极管D2组成,需要驱动继电器时,CPU通过第9引脚输出高电平,使第二三极管Q2导通,从而使继电器工作。线圈驱动电路由第五电阻R5、第三三极管Q3、线圈J1以及第三二极管D3组成,需要驱动线圈时,CPU通过第10引脚输出高电平,使第三三极管Q3导通,从而使线圈工作。温度补偿电路由第八电阻R8和第十三电阻R13、热敏电阻TH以及第六电容C6组成,VDD经过第八电阻R8和热敏电阻TH组成的分压电路后,通过第十三电阻R13给第六电容C6充电,第六电容C6两端的电压由低电平达到高电平所需要的时间就是CPU的计时时间,CPU对这个计时时间进行处理后就可以得到下次烘烤的温度补偿。功能按键电路由电阻R12、“STOP”按键、“RE”按键、“BAG”按键以及“DE”按键组成,没有按键按下时,与按键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档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档位选择器的外壳(1)内设有档位拨轮(9),档位拨轮(9)的一面固定有带弹性触头的刷片(25),弹性触头与线路板(26)上的敷铜金属走线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档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档位选择器的外壳(1)内设有档位拨轮(9),档位拨轮(9)的一面固定有带弹性触头的刷片(25),弹性触头与线路板(26)上的敷铜金属走线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档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档位拨轮(9)的中心有一个可连接拨动杆的孔(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档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档位拨轮(9)的形状为轮盘形,沿轮缘的周向设有与轴线平行的限位槽(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档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有圆弧导向槽(2),档位拨轮(9)的另一面联结有可沿导向槽(2)移动的导向销(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档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导向槽(2)两端部封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档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2)内同心设置有环状突起(3),环状突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默晗陈华金王光峰冯财和
申请(专利权)人: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