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锂离子电池跌落安全性的底部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68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加锂离子电池跌落安全性的底部胶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底部胶带含有贯穿的孔;所述贯穿微孔的孔径为0.1mm~20mm,所述底部胶带含贯穿微孔的孔隙率为1%~8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胶带有密布的微孔,所以并不影响电解液的渗入。同时这些微孔由于孔径较小,胶带仍然能够使粘贴部位的隔膜保持竖立。带仍然能够使粘贴部位的隔膜保持竖立。带仍然能够使粘贴部位的隔膜保持竖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加锂离子电池跌落安全性的底部胶带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用的胶带,特别涉及一种增加电池跌落安全性的底部胶带。

技术介绍

[0002]手机在日常使用中不慎跌落掉地是很常有的事情,在手机上安装的锂离子电池随手机一同跌落掉地是经常发生的。
[0003]锂离子电池在跌落测试中不短路发热,不起火冒烟是投入市场前必须要满足的性能。
[0004]为了通过跌落测试,现有的技术是在电池的极组底部粘贴底部胶带,使底部隔膜保持竖立。这样在跌落测试的时候,竖立的隔膜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正负极片变形刺穿隔膜导致短路失效。
[0005]底部胶带在保证隔膜竖立的同时还有一个副作用:底部胶带致密电解液无法渗透,所以为了保证电解液可以顺利地从极组底部渗入到极组的内部,底部胶带不能完全覆盖极组的底部。这就导致了未贴底部胶带部分的隔膜在跌落中无法保持竖立,基本没有缓冲作用。随着跌落次数增加或者跌落高度的增加,正负极片最终会变形进而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全部覆盖极组底部的底部胶带,从而使极组底部的全部隔膜都能竖立起到缓冲作用,同时不影响电解液的渗透。
[0007]本技术一种增加锂离子电池跌落安全性的底部胶带,所述底部胶带含有贯穿的孔;所述贯穿微孔的孔径为0.1mm~20mm,所述底部胶带含贯穿微孔的孔隙率为1%~80%。
[0008]所述底部胶带宽度>80%极组底部宽度。
[0009]底部胶带厚度16um,其中底部胶带的PET基材层厚度10um,底部胶带的亚克力胶层厚度6um。
[001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由于胶带有密布的微孔,所以并不影响电解液的渗入。同时这些微孔由于孔径较小,胶带仍然能够使粘贴部位的隔膜保持竖立。使用多孔的底部胶带可以全部覆盖极组底部的同时,不影响电液深入到极组内部。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技术底部胶带示意图;
[0013]图2 本技术应用极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所示,底部胶带1含有贯穿的孔2;所述贯穿微孔的孔径为0.1mm~20mm,所述底部胶带含贯穿微孔的孔隙率为1%~80%。如图2所示,在级组的底部粘贴底部胶带1。
[0016]本实施例选取了孔径为1mm,孔间距为2mm的多孔底部胶带。胶带厚度16um(PET基材层厚度10um,亚克力胶层厚度6um)。胶带宽度比极组宽度窄2mm。
[0017]用这种底部胶带粘贴在极组的底部,与粘贴原有致密底部胶带的电池进行对比。高度为2m跌落测试中,底部胶带改为多孔底部胶带后电池的失效比例从10%降到了3%,电池的跌落性能显著提高。
[0018]由于胶带有密布的微孔,所以并不影响电解液的渗入。同时这些微孔由于孔径较小,胶带仍然能够使粘贴部位的隔膜保持竖立。使用多孔的底部胶带可以全部覆盖极组底部的同时,不影响电液深入到极组内部。
[001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锂离子电池跌落安全性的底部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胶带含有贯穿的孔;所述贯穿微孔的孔径为0.1mm—20mm,所述底部胶带含贯穿微孔的孔隙率为1%—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锂离子电池跌落安全性的底部胶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冬辉张宏芳贾学恒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