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产后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830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妇产科产后护理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前后两端对称设置安装有翻转组件,支撑组件底部设置安装有按摩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横板,支撑横板顶端开设有放置槽,支撑横板顶端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翻转槽,支撑横板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立板,立板外侧面位于支撑组件上方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槽,翻转组件包括与支撑横板相对应设置的翻转床板、滑轨、T型滑块、穿过滑动槽与立板滑动连接的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翻转组件,在孕妇侧卧时给予一定的支撑解决了产妇侧卧可能带来伤口撕裂的风险,通过设置有按摩组件,解决了剖腹产产妇长期卧床导致血液不流通,产后恢复速度慢的问题。产后恢复速度慢的问题。产后恢复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产后护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妇产科护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产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疗科技的发展,产后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剖腹产的产妇需要卧床休息,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不流通,影响恢复速度,剖腹产后的产妇也不适合侧卧,侧卧没有支撑可能会撕裂伤口,大部分医院都没有专门针对产妇的护理卧床装置。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妇产科产后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妇产科产后护理装置,通过设置有翻转组件,在孕妇侧卧时给予一定的支撑解决了产妇侧卧可能带来伤口撕裂的风险,通过设置有按摩组件,解决了剖腹产产妇长期卧床导致血液不流通,产后恢复速度慢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妇产科产后护理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前后两端对称设置安装有翻转组件,支撑组件底部设置安装有按摩组件;
[0006]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横板,支撑横板顶端开设有放置槽,支撑横板顶端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翻转槽,支撑横板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立板,立板外侧面位于支撑组件上方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槽;
[0007]所述翻转组件包括与支撑横板相对应设置的翻转床板、滑轨、T 型滑块、穿过滑动槽与立板滑动连接的转动轴,翻转床板顶端开设有按摩槽,翻转床板前后两面固定连接有与翻转槽相对应的翻转支柱, 滑轨一侧面与立板外侧面固定连接,滑轨顶端开设有水平设置的T型滑槽,T型滑块通过T型滑槽与滑轨滑动连接,T型滑块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端面中心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转动孔,转动轴位于立板外侧的一端穿过第一转动孔与第一固定柱转动连接,转动轴位于翻转床板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外框;
[0008]所述按摩组件包括与按摩槽平行设置的固定轨、限位柱、活动套设在限位柱上的移动筒、转动柱、固定筒、按摩柱,固定轨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与固定轨相垂直的连接杆,连接杆远离固定轨的一端与翻转床板底面固定连接,限位柱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筒,固定轨穿过限位筒与限位筒滑动连接,限位柱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移动筒外周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杆,移动筒外周侧位于第一推动杆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杆,转动柱周侧开设有贯通的第二转动孔,第二推动杆穿过第二转动孔与转动柱滑动连接,转动柱周侧位于第二转动孔下方活动套设有转动筒,转动筒顶端固定连接有套设在转动柱上的转动弹簧,转动弹簧远离转动筒的一端与第二推动杆周侧固定连接,转动筒周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转轴,固定转轴穿过固定筒与固定筒转动连接,固定筒周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远离固定筒的一端与支撑横板底端固定连接,固定转轴远离转动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
柄, 按摩柱周侧开设有贯通的推动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外框内壁滑动连接有转动滑柱,转动滑柱的一面与翻转床板端面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动杆穿过推动孔与按摩柱滑动连接,推动孔顶端固定连接有按摩球。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妇产科产后护理装置,通过设置有翻转组件,在孕妇侧卧时给予一定的支撑解决了产妇侧卧可能带来伤口撕裂的风险,通过设置有按摩组件,解决了剖腹产产妇长期卧床导致血液不流通,产后恢复速度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18]图中:1、支撑组件;11、支撑横板;111、放置槽;112、翻转槽;12、立板;121、滑动槽;2、翻转组件;21、翻转床板;211、按摩槽;212、翻转支柱;22、滑轨;221、T型滑槽;23、T型滑块;24、第一固定柱;241、第一转动孔;25、转动轴;26、转动外框; 27、转动滑柱;3、按摩组件;31、固定轨;311、连接杆;32、限位柱;321、限位筒;322、限位块;33、移动筒;331、第一推动杆; 332、第二推动杆;34、转动柱;341、第二转动孔;342、转动弹簧; 35、转动筒;351、固定转轴;352、握柄;36、固定筒;361、第二固定柱;37、按摩柱;371、推动孔;372、按摩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妇产科产后护理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支撑组件1前后两端对称设置安装有翻转组件2,支撑组件1底部设置安装有按摩组件3。
[0022]如图3所示,支撑组件1包括支撑横板11,支撑横板11顶端开设有放置槽111,支撑横板11顶端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翻转槽112, 支撑横板11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立板12,立板12外侧面位于支撑组件1上方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槽121。
[0023]如图4所示,翻转组件2包括与支撑横板11相对应设置的翻转床板21、滑轨22、T型滑块23、穿过滑动槽121与立板12滑动连接的转动轴25,翻转床板21顶端开设有按摩槽211,翻转床板21前后两面固定连接有与翻转槽112相对应的翻转支柱212,滑轨22一侧面与立板12外侧面固定连接,滑轨22顶端开设有水平设置的T型滑槽 221,T型滑块23通过T型滑槽221与滑轨22滑动连接,T型滑块 23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24,第一固定柱24端面中心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转动孔241,转动轴25位于立板12外侧的一端穿过第一转动孔241与第一固定柱24转动连接,转动轴25位于翻转床板21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外框26,转动外框26内壁滑动连接有转动滑柱27,转动滑柱27的一面与翻转床板21端面固定连接。
[0024]如图5所示,按摩组件3包括与按摩槽211平行设置的固定轨 31、限位柱32、活动套设在限位柱32上的移动筒33、转动柱34、固定筒36、按摩柱37,固定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产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1),支撑组件(1)前后两端对称设置安装有翻转组件(2),支撑组件(1)底部设置安装有按摩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支撑横板(11),支撑横板(11)顶端开设有放置槽(111),支撑横板(11)顶端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翻转槽(112),支撑横板(11)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立板(12),立板(12)外侧面位于支撑组件(1)上方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槽(121);所述翻转组件(2)包括与支撑横板(11)相对应设置的翻转床板(21)、滑轨(22)、T型滑块(23)、穿过滑动槽(121)与立板(12)滑动连接的转动轴(25),翻转床板(21)顶端开设有按摩槽(211),翻转床板(21)前后两面固定连接有与翻转槽(112)相对应的翻转支柱(212),滑轨(22)一侧面与立板(12)外侧面固定连接,滑轨(22)顶端开设有水平设置的T型滑槽(221),T型滑块(23)通过T型滑槽(221)与滑轨(22)滑动连接,T型滑块(23)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24),第一固定柱(24)端面中心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转动孔(241),转动轴(25)位于立板(12)外侧的一端穿过第一转动孔(241)与第一固定柱(24)转动连接,转动轴(25)位于翻转床板(21)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外框(26);所述按摩组件(3)包括与按摩槽(211)平行设置的固定轨(31)、限位柱(32)、活动套设在限位柱(32)上的移动筒(33)、转动柱(34)、固定筒(36)、按摩柱(37),固定轨(31)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与固定轨(31)相垂直的连接杆(311),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阳姜聪颖李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