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玉领专利>正文

内置式旋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21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内置式旋流管,属于气体净化设备领域,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外管和导流管,导流管的内部下端设有定位孔,内管伸入到导流管设置且上端面与定位孔的上台肩面贴合设置,内管的外圈与导流管之间设有密封圈;内管的内部设有多个导流板,导流板从下到上顺时针螺旋设置,导流管设置在定位孔的上端,导流板的内圈与内管的外径配合设置,多个导流板之间设有间隙;外管,作为空气中杂质下降的通道,外管的下端设有排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空气导流的同时,实现了与内管的稳定连接,解决了现有结构中的脱落问题。现有结构中的脱落问题。现有结构中的脱落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式旋流管


[0001]本技术属于气体净化设备领域,涉及发动机用预滤器,尤其涉及内置式旋流管。

技术介绍

[0002]活塞式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气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使气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作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
[0003]在本人之前的申请的专利信息中,也披露了内燃机用的空气预滤器,详细的专利信息如下“CN201822127288.5滤芯、滤芯单元及空气预滤器”,内燃发动机是非常精密的机件,极小的杂质都会损坏发动机,因此,空气在进入气缸之前,必须先经过空气预滤器的细密的过滤,才能进入气缸,空气预滤器是发动机的守护神。
[0004]空气预滤器的核心部件是实现空气和其内部杂质分离的零件,即导流管,气体进入导流管后,实现了气体和材质的分离,材质的收集和排出,纯净的气体进入到内燃机内,现在的技术中,导流管的外管和外管配合,外管的外圈设有导流套,导流套上设有导流板,实现对气体的导流,常用的结构中,导流套和内管采用分离式的套装结构,这样的结构中,导流管容易松动掉落,影响过滤效果,甚至无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内置式旋流管,对空气导流的同时,实现了与外管的稳定连接,解决了现有结构中的脱落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置式旋流管,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外管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内部下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内管伸入到所述导流管设置且上端面与所述定位孔的上台肩面贴合设置,所述内管的外圈与所述导流管之间设有密封圈;
[0007]所述内管的内部设有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从下到上顺时针螺旋设置,所述导流管设置在所述定位孔的上端,所述导流板的内圈与所述内管的外径配合设置,多个所述导流板之间设有间隙;
[0008]所述外管,作为空气中杂质下降的通道,所述外管的下端设有排出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等厚度设置,所述导流管为倒置的T形,所述外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导流管的内径设置,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内管过渡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外圈与密封圈对应的位置设有定位槽,密封圈嵌设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外管的内圈与所述定位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加强凸起。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由工程聚丙材质注塑为一体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四个且相对所述导流管的轴线均布设置,所述导流板的角度为20

35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的深度是所述导流管深度的1/5以上,所述导流板的高度是所述导流管高度的1/3

2/5。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的外圈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位置为直线段,向上的位置直径逐渐缩小,所述导流管的内圈,与所述定位孔和导流片对应的位置为直线段,向上的位置内径逐渐变大。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为中空结构,所述外管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多段,内从上到下内径逐步缩小设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下端设有固定环,用来安装和定位,所述固定环的上端与所述外管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
[0017]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下端设有集尘杯,集尘杯固定在预滤器的壳体上,所述集尘杯的中部设有供出气管通过的避位孔,所述集尘杯的断面为倒置的V形,所述集尘杯的两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一端铰接在集尘杯上,另一端卡扣在集尘杯上。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0019]1、本技术设置导流管,导流管的一端套设在外管上端的外部,通过定位圆配合,实现轴向的定位,同时设置的密封圈保证了导流管与外管的密封性能,避免了漏气,导流管的内部设置与内管配合的导流片,此结构不会出现导流管脱落的问题,轴向定位精准,保证过滤效果;
[0020]2、本技术的导流管采用工程聚丙,比重轻,耐高温,抗老化,使用寿命长,而且本结构使得空气通过导流管的上端进入到内部,经过多个导流片后气体形成螺旋式气流,尘土溜边并下沉,形成过滤尘土的作用,同时配合重力作用,实现了气体和杂质的快速分离,预滤效果更好;
[0021]3、设置集尘杯和密封盖,集尘杯的断面为倒置的V形,此形状,一是方便出气管的安装和固定,预留出足够的安装空间,二是有利于杂质快速的收集,斜面起到导向和收集的作用,集尘杯的两端设有铰接的密封盖,一是不容易丢失,与集尘杯一体设置,二是打开和关闭更加快速和方便,销拿开后即可打开,相对传统的螺纹结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是本技术内置式旋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内置式旋流管的正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图2的A

A剖视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图3的E部详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图2的B

B剖视图;
[0028]图6是本技术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技术导流管的剖视图;
[0030]图8是本技术集尘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本技术集尘杯的D部详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外管;11、固定环;12、加强筋;13、定位槽;14、加强凸起;2、导流管;21、导流板;3、内管;50、集尘杯;51、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置式旋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外管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内部下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内管伸入到所述导流管设置且上端面与所述定位孔的上台肩面贴合设置,所述内管的外圈与所述导流管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内管的内部设有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从下到上顺时针螺旋设置,所述导流管设置在所述定位孔的上端,所述导流板的内圈与所述内管的外径配合设置,多个所述导流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外管,作为空气中杂质下降的通道,所述外管的下端设有排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旋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等厚度设置,所述导流管为倒置的T形,所述外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导流管的内径设置,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内管过渡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旋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外圈与密封圈对应的位置设有定位槽,密封圈嵌设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外管的内圈与所述定位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加强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旋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由工程聚丙材质注塑为一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内置式旋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四个且相对所述导流管的轴线均布设置,所述导流板的角度为20

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领
申请(专利权)人:李玉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